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我是個小學教師,平常下午五點鐘下班。今天是週末,可我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七点多了。一進門,我那剛上小學的寶貝兒子迎上來嗔怪地說:‘今晚要去哪兒,您早就忘了吧?’看到他的小嘴撅得老高,我才忽然想起:原來說好今天晚飯後全家去參加週末消夏晚會?墒沁€有一件事情等待着我晚間去辦。我沒有來得及解釋這麼晚回來的原因,便抱歉地對兒子說:‘真對不起,媽媽今天晚上不能去了……’丈  相似文献   

2.
開颜集     
也能管你秘書有事到廠長家敲門,一個小女孩伸出頭來問道:‘你找誰?’‘找我们廠長。’‘我爸爸不在,我媽在。’秘書說:‘你媽管不了我们的事!‘小女孩認真地說:‘才不呢,我爸還要我媽管哩!’(胡建堂)  相似文献   

3.
杞人憂地     
偌大一個世界,还没有听说过哪位精明的‘總管家’來合計过这么几筆賬,却讓我这个‘杞人’來發一通‘憂天’之論。一筆賬是地球上生存过多少人?據說一位奥地利教授推算过,上溯人類歷史六十萬年得出的數字,大概共有三萬三千七百億人——五萬二千六百億人。折中算來,也有四萬多億人吧。第二筆賬是人類賴以‘安身立命’的土地  相似文献   

4.
去年六月,《中國建設》雜誌社《尋親訪友》專輯第四期,刊登了廣西柳州市王新齋尋子王孝明的一則啟事。沒有多久,這位八十六歲的老人突然收到他兒子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波哥大市寄來的書信。‘王爺爺,您是怎樣找到兒子的?’眾人關切地問道。王新齋向大家亮出了一本《中國建設》雜誌,揮手對大家說:過去我到處求神拜佛都不靈,還是這本雜誌幫我找到了失散三十八年的兒子。一九八五年六月五日下午二時,王孝明接到一位朋友電話,告訴他中國驻哥倫比亞大使館里有一本《中國建設》雜誌,那里有他父親  相似文献   

5.
一個人要變得糊塗起來,是難還是易?似乎不好一概而論。鄭板橋有句名言:‘難得糊塗’。有人說,它的意思是自詡很少有糊塗的時候;也有人說,这是表示自己想糊塗却又難於做到。我是傾向於後一說的,因爲他還說過:‘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板橋在山東做過十多年的七品官,他目睹官場腐败,民生凋敝,而自己却無力改變,内心感到痛苦,於是想逃於糊塗,以求解脫。然而良知未泯,要糊  相似文献   

6.
魯迅早在一九一九年就寫過一篇题爲《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雜文,收在《魯迅全集》第一卷中。我現在借來做這篇短札的题目,是因爲我覺得這個問题似乎又成了一個值得全社會來思考的問题了。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子女的。這是我終於也當了父親之後才真正體會到的。但是怎樣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怎樣爱自己的‘獨苗’,確是當今年輕夫婦們颇感難辦的問题。鄰家一對年輕夫婦,有一子(恐怕將來也只能是有一子),還算聰慧,兩人决心培養。於是,把自行車、手錶賣了,給孩子買了架小鋼琴。聽說‘蜂王漿’對孩子大腦發育有好處,兩人節衣縮食,保證給孩子天天供應充足的‘蜂王漿’。最近那主婦大哭了幾次,緣由是要擠進一家據說是很高級的幼兒園,未果。爲此事,三十多歲的爸爸,作揖、磕頭都幹了,還是不行。心一横,那主婦竟退職回家了,要親自教育孩子。看來,小兩口是不惜以自己的青春年華爲孩子鋪路了。教育,我是赞成的。使自己的子女上個好幼兒園、好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也是我所神往的。但以爲只有如此方能成才,我是懷疑的。據我所知,那所據說很高級的幼兒園的孩子,未必個個都是神童。該幼兒園在不久前的一次智力比赛中,位居第五,便是明證。  相似文献   

7.
‘鑽木取火’、‘穴居野處’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對於當今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大概只能從歷史文獻或古代遺迹中去探索瞭解;而對於中國的一部份苦聰人來說,這却是記憶猶新的,二三十年前,他們還過着這種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生活 這部份苦聰人居住在我國西南部雲南省  相似文献   

8.
开颜集     
火多吃去一輛國營商店的流動售貨車在馬路邊賣水菓,售貨員旁若無人,一個勁兒地吃。一位老人走上前問。‘您怎麼老吃公家的水菓?’售貨員說:‘多吃水菓去火嘛,省得大家說我服務態度不好。’(周起林)请吃药 晚上九点,八号病床的病人睡得正香,值班  相似文献   

9.
我在北京市宏廟小學三年級學習,從小就爱在紙上亂塗亂抹。四歲時畫了一幅古裝人物,爸爸說不錯,就拿給美術家劉開渠爺爺,他也說有意思,给題了“稚氣”兩個字。這事兒我覺得很有趣兒,就更喜歡亂塗亂畫了。爸爸給我買來許多連環畫和習畫的書,我翻  相似文献   

10.
九月十四日上午,當我國建造的第一艘二萬七千噸出口遠洋貨輪‘長城’號在海濱城市大連下水後,記者特地來到幽雅綺麗的棒槌島賓館訪問了‘長城’號船東包玉星先生。在一個多小時的交談中,包先生的事業心和熱愛鄉土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首次合作的美滿成果當記者在客廳裹會見包先生和他的夫人丁秀鳳、兒子包靜國時,他們的面部還漾溢着‘長城’號下水典禮時的歡樂氣氛。記者首先請包先生談了他對‘長城’號下水的感想。包先生高興地說:‘這艘船造得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得多,質量可稱得上是第一流  相似文献   

11.
漫晝     
老師不如我兒子:媽妈,張老師的語文不如我。妈妈:你胡說! 兒子:真的嘛,她寫的字我認得,我寫的字她还不認識呢?  相似文献   

12.
提起杭州的西湖,幾乎老幼皆知。可是我國宋代著名詩人王十朋,却寫過這樣兩句詩:‘皇都歸客入仙都,厭看西湖看鼎湖。’想來這仙都和鼎湖比之西湖别具一番姿色。这‘仙都’在哪兒呢?它就在浙江省縉雲縣離縣城七八公里的地方,那里有一株聞名遐邇的大石笋,這‘鼎湖’就在它的絕頂上,人稱:‘仙都石笋天下奇!’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一九八二年回國,遇到不少故交新友,他們在敍述一切情况之後,總不免再三叮嚀:‘您知道就行了,可千萬別寫出來啊!’去年再次回國,出乎意外,發现人们不僅話多,連嗓门的调子也增高了;而且敢指名道姓评論某些領導人的作风。其中尤有甚者,居然一再敦促我:‘有條件多寫文章嘛,海外的人提意见比较管用啊!’  相似文献   

14.
一本禁書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在紐約華埠的新豐澤樓宴請僑居此間的文化界人士。出版公司四人代表團,由總編輯霍寶珍女士率領,應肯尼迪基金会的邀請訪美。該公司成立兩年多以来,職員已增加到三百人以上,但我一個也不認識,因為在这期间,我没有回国去过,而通信中他們都是不具人名的,一概用公司名義。那晚我最早去到餐館,代表團的總務于速榮先生,問知姓名才得相識,他馬上從手提袋中取出兩册《瀛壖消閒錄》來給我,說其餘给作者的贈書另郵寄。我口上趕忙謝謝他親自帶來,而心里却在大叫:‘一本禁書!’既是禁書怎麼又能出版的呢?此中關節,我得從頭細說,也是出版界的一個小小的奇迹。在平常的情况,书既被禁就再沒有翻身的可能,除非待百年之後,改朝换代,才有重印的机会。我這本小書,一邊禁令甫下,一邊已允收印,海峽兩岸不通往來,剛好讓我撿了一点便宜。  相似文献   

15.
我於一九六四年來美國,乘坐的是我原服務的中航公司的‘如雲’輪。經過日本時,上岸暢遊了東京、奈良、京都等地,到洛杉磯時改乘飛機,於十月十六日抵紐約,住在大女兒純純為我安排的房子,開始我的‘異域生活’。那時,我的兒子健行,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可得獎學金維持母子二人生活。我除料理家事外,經常去哥大東方圖書館看書,也参加青年人的活動,如郊遊及参觀很多博物館,還曾去  相似文献   

16.
在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四川、台灣等省和自治區的山區、丘陵區,聚居着為數眾多的‘客家人’。新中國成立前,據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的估計,大約有五千餘萬人,佔當時全國人口總數的八分之一以上。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但我是‘客家人’,單單生長的環境就给予我極多的啟迪。‘客家人’究竟是什麼人?一句話,他們同樣是炎黄子孫,只是在東晉(三一七——四二○年》末年,當今黄河以北、河南和河北兩省相交的那片稱為中原的地方,戰亂頻仍,居住在這異的‘漢族人’,  相似文献   

17.
真逗!     
一天,我穿上一件颜色很鮮的蓝夾克。這是從孩子那兒拣来的。穿上以后,我什么地方都去。这一来,常常引起人們的注視和朋友們的評論。从這些注视的目光和評論的話語里,我得到的信息,歸納成一句话就是:‘这老頭兒真逗……’我不能說这话里有什么惡意或敵意?但肯定沒有讚許之意。这些年來,老年人越活越年輕,不再是一句歌詞,而是大家所體會的現實。既然如此,老年人穿穿年輕人的衣服為什麼要變成‘真逗’呢。我更嘆息的是不少老年人甚至也‘笑話’我。他們既不願意老穿那身黑棉  相似文献   

18.
我問一佃朋友的孩子: ‘天上有什麼發亮的東西?’‘禮花!’他說。 這頗出我意料之外,原以爲他會說出太陽、月亮、星星之類的東西。‘還有呢?’我問。  相似文献   

19.
西安碑林,世界聞名。開封興建翰園碑林,也得到了世人的贊助。一九八三年,河南省開封市供銷社幹部李公濤因病退休,來到位於古城東北曹門外范莊村他的長子李孝泉家居住,安度晚年。翌年十一月間,《開封日報》開闢專欄,開展了‘發展旅遊事業,重建歷史名城’的宯}討論。熱烈的討論撥動了李公濤火熱的心弦杂谉釔蹠ǖ睦罟珴?决心在中國的六大古都之一開封,興建一座擁有三千五百塊石刻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碑林,讓當代書法家的墨寶流芳百世。興建碑林,資金怎麼籌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伴、大兒子孝泉、兒媳愛芳、弟弟逢義。孝泉承包了東京工藝美術廠,加上裝裱字畫、種植花木,每年收入上萬元。他全力支持父親的計劃。李公濤决定用全家投入的五萬元完成第一期計劃——刻碑兩百塊,然後向社會籌資完成第二期豎碑工程。他制定的家訓是:只許投入,永不收回。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取名‘翰園’  相似文献   

20.
我国農村家庭的新變化實行生產責任制後,我國農村家庭出現了以下變化: 一,青年人的‘獨立意識’有所減弱。實行責任制根除‘平均主義’之後,勞動力多的家庭,經濟收入多。‘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有所增加,‘兩代同堂’的家庭有所減少。二,新型的父子關係正在確立。過去,農村家庭是父親主事的多,實行生產責任制後,青年的聰明才智受到重視,父親退居二線的多了。青年主管家庭的多了。三,新的婚姻觀正在被接受。過去農村家長對子女婚姻一般是‘女兒出嫁傾向要彩禮,兒子結婚傾向於包辦’。現在越來越冬的農村家長接受了‘婚姻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