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由于家庭小型化、子女外出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还在日益增加,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增加已成为城市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福平 《求索》2010,(11):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择优迁移",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成了影响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是我国农地流转的重要诱因,受种粮比较利益偏低的影响,农地流转后的出现了"非粮化";同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自身也会带来劳动供给的"非粮化"倾向。实证结果表明,农村老年劳动者的健康自我评、有无养老金、有无配偶、子女外出情况、灌溉条件、交通条件、种粮机械化程度、粮食销售价格、种粮方面的产业化组织和地区差异等10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种粮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景鳌 《小康》2004,(12):60-6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然而,中国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足以支 撑迅速庞大的老龄化社会。从儿女赡养到社会养老这一步跨得非常艰难。 反按揭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将成为解决老人赡养问题的有效方式。它让老人有固定的 收入保障,让子女轻松,让社会减轻了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10)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一向以来提倡的传统美德。如今,孝敬父母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如果不赡养、看望年事已高的父母,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并强制执行,让子女定期去看望父母。但在现实生活中,老无所依,无人送终的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变迁,老龄化进程加速。据统计,全国老年人逾2亿,老龄化水平14.8%,年均增速3%,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高于欧美国家和全世界平均水平。面对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单纯家庭养老遇到挑战。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子女照顾压力又亟需得到减轻,在此背景下,社区养老成为一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计生家庭即将步入老龄化。一部分因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不再生育或领养的家庭,在承受失去子女之痛之余,更为其晚年生活揪心。近两年,江苏省启东市为这些计生特困家庭构筑起了经济保障与情感交流的双重保护线。  相似文献   

8.
目前,爱尔兰智障人口的老龄化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来自爱尔兰老龄化纵向研究的智障专题研究项目公布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强调了爱尔兰智障人士面临的严重、复杂的挑战.“爱尔兰老龄化纵向研究”旗下的智障专题研究项目是欧洲该领域的首项研究项目,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项将智障老年人和普通老年人进行直接对比的研究项目.智障专题研究项目公布的这份报告题为《老龄化,独特的挑战》,这份报告分析了老龄化对爱尔兰3万多名智障人身体及智力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背景下,产出性老龄化成为缓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重要路径.国外产出性老龄化实践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国外学界对产出性老龄化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产出性老龄化推进提供了思路:加大对产出性老龄化的理论研究;转变观念,接受产出性老龄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主体参与,全面推进产出性老龄化.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相关的新词汇不断出现,无不精准地描绘着老人们的各种境遇。先是为人熟知的"啃老族",即子女无法独立,平常吃喝老人的。后来出现了大城市中的"老漂族",即为了替子女分担生活压力,老人们离乡进城……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与老人有关的新词汇,那就是"甩老族",即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机构,支付一段时间的费用之后,就不管不问了。据《河南商报》报道,近期,各地一些养老机构发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对“流动”与“留守”子女亲子关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总体上看,两类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和良好的,从两类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来看,“流动子女”亲子关系要比“留守子女”亲子关系和谐.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两类子女亲子关系起作用的多数变量在影响性质和程度上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两类子女亲子关系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多于相异生.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上海又是我国第一个迈人老龄化门槛的大都市。据有关方面统计数字表明,1982年人口普查时,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标”。20多年后的令天,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有212万人;按户籍人口算,老龄化程度达到了16%。显然,如何保障老人的“所养、所医”,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如果老人们的保障不落实,不但会使他们的晚年“所养、所医”无着落,还会直接加重家庭、子女的负担,有可能因此影响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正老龄化社会叠加独生子女,传统的家庭养老遭遇巨大挑战,而社会化养老机构却因专业护理人才短缺、服务水平普遍偏低、床位紧张等因素让人对此望而却步,寻找靠谱的养老机构成为了老人、子女面临的大难题。老龄化叠加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庭养老遭遇挑战,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我们不得不重视市场下的养老院或保姆虐待老人的事件频繁发生,靠谱的养老服务机构到哪里寻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移,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可能加剧.对于这样一个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应持肯定态度,因其符合规律与现实.为舒缓老龄化进程与压力,立足有利于人口迁移及地区发展均衡,应改变人口生育政策;建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补偿机制;教育体制也应相应调整,并期待更多善待城市新移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家德与友德     
李立新 《世纪行》2012,(11):48-48
家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最基本的单位,家德好,则家庭就稳定兴旺,家庭好,则国家兴旺强大,家德决定了家庭成员的精神质量,决定了家庭成员的品性前程,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首先必须有优良的家德作家人生活的支撑。一是要培养孝心。我国独生子女现已开始成婚,他们面临最现实的问题是要照顾两对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子女能否赡养父母是一个相当大的社会问题,按法律上讲,子女  相似文献   

16.
正按照未来老龄化趋势,发展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非常紧迫。医养融合超越了只有养老服务的旧观念,提供全类型医养服务,可同时满足老人的养老、医疗需求,提高养老水平,减轻子女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但目前短板主要是人才稀缺,全科医生不足,服务设施不足。建议加强医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  相似文献   

17.
台湾人口老龄化及其产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为多元.台湾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西方先进经济体,显现加速化、高龄化、女性化等特征.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台湾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生物医学及环保等产业的兴起,特别是为住宅产业和健康照顾业带来发展商机.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入,两岸老龄产业合作前景可观,且有利于化解两岸的老龄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红艳 《理论月刊》2008,(3):115-117
随着离婚家庭的增多,离婚后探望予子女的纠纷也逐渐增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以"子女幸福"为着力点,完善立法,强化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探望权,对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证社会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远 《传承》2011,(2):66-68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和主要城市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可以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学习应对的经验.同时,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又各有其具体的、富有特殊性的老龄化问题.中国老龄化的当下基本背景是相对于人均经济收入水平较低而具有更高的老龄化水平,相对于老龄化水平具有更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中国正同时经历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与此同时,中国是在城乡二元结构限制着人口城市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与广西"新农保"制度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状态,并且呈现农村老龄化严重、经济发展滞后等特征.农村人口老龄化弱化家庭养老功能,制约经济发展,并给农村养老保险的推行带来影响,同时也向其提出迫切要求.因此,通过对可行性、思路及具体措施的分析,提出在广西逐步推广"新农保"的建议,以解决老龄化背景下农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