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一、"东盟大学联盟"建立的背景东盟大学联盟ASEAN University Network简称(AUN)成立于1995年。1967年8月"东南亚联盟"在泰国成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5国一致通过了"东盟宣言",旨在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2003年召开的第9届东盟峰会上,东盟第一次提出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的目标.2004年,东盟通过了《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计划》,提出建设东盟安全共同体的五大战略重点,即政治发展、形成和共享规范、冲突预防、冲突解决和冲突后和平建设.2006年5月,首届东盟国防部长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这一会议机制将致力于在2020年前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的启动标志着东盟在地区安全合作上朝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AFTA),是东盟在迄今30年的发展历程中所推出的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计划。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东盟中近期最重要的三大目标之一。 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出台的背景 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想法最初萌生于60年代末期东盟成立后不久。1968年10月初,在马尼拉召开的东盟工商会会议上,菲律宾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东盟组织向东盟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甚至建立共同市场的建议。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其他成员国的反对。1975年11月  相似文献   

4.
1995年12月14—15日,第5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这是东盟接纳越南以后的首次首脑会议,是东南亚10国(包括非东盟成员国)首脑齐聚一堂的首次会晤,也是东盟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会议背景 东盟成立28年来,历次首脑会议均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旨在确定东盟中长期发展方向。1976年巴厘会议是在越战结束、印支3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不久召开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东盟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随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而逐年增加。1975年,东盟占全世界出口总额仅2.7%,1985年增加到3.6%,其后10年迅猛增长。1995年已占了世界贸易的6.0%,2001年更是达到了6.3%。东盟各国自建立AFTA决议开始(1992年),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计划被提前了两次,零关税目标也加速推进。一切都表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  相似文献   

6.
未来10年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钅容基总理在参加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 ,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这一构想必将对未来10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中国拓展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带来历史性的难得机遇。本文在描述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条件和前景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总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10+1"会议上,中国与东盟正式决定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计,这一有远见而又切实可行的构想,必将对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与东盟双方经贸合作的拓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的必然性是什么呢?在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有利因素和困难障碍呢?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2000年11月6日,朱镕基总理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确定为新世纪初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1995年7月越南加入东盟,接着于1996年1月1日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东盟在走向建立一个包括东南亚10国“大东盟”过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对越南来说,作为一个新成员,要实现从加入东盟获得最大利益,迎接新的挑战,就要在经济政策上实行一定的调整。 一、东盟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特点 东盟是在冷战时期,出于对地区政治和安全的考虑而成立的。在世界舞台上,东盟已真正成为一个国际行为实体,令世界要关注其在国际政治论坛中的地位。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由危机到演变,冷战结束,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与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立相比,经济上的合作与竞争趋势日趋明显。在这种形势下,于1992年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四次东盟六国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于2001年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东盟与中国领导人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经济自由化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吸引更多投资和增加贸易使世界产量最大化.对广大欠发达国家来说,东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被认为是新形势下的一次机遇和挑战,对东盟新成员国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东盟信息资源及数据库建设浅析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年11月 ,在文莱举行的第5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 +1)会议上 ,中国—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 ,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 ,中国与东盟又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旨在培育睦邻友好 ,加强互利合作 ,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11月 ,中国在广西南宁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系列的举动表明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正向着更实际、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因此 ,开展网络环境下中国—东盟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 ,将符合双方日益增长的交流需要。一、网络环境下东盟信息资…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4-5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包括第八届“东盟首脑会议”、第六届“东盟加三首脑会议”、四个“东盟加一首脑会议”,其中前三个“10+1”已开到第六届,而“东盟与印度首脑会议”则是首次举行。此外,还包括第一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首脑会议”,以及由朱镕基总理主持的中日韩首脑会晤。  相似文献   

13.
东盟是发展中国家较早诞生的地区性组织之一,目标是推进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东盟经济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1992年以前其经济合作一直局限于优惠贸易安排阶段。90年代,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东盟加快经济合作步伐,于1992年东盟第四次首脑会议上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此  相似文献   

14.
杨玉花 《东南亚》2004,(2):28-33
20 0 3年 1 0月 ,在第二次印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上 ,印度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 1 0年内建成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 (India -ASEANRegionalTradeandInvestmentArea ,简称India -ASEANRTIA)。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的建设目标与框架属于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是印度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它将对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背景2 0 0 3年 1 0月 ,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二次印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上 ,印度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双方正式签署了《印…  相似文献   

15.
东盟国家语言状况及广西语言人才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在文莱召开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共同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召开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为促进双方商界合作,中方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加强和双方人民的往来日益频繁,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将会愈发凸显其重要性,关注东盟国家的语言状况有助于更深入和更全面地了解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状况,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和友好关系的发展。一、东盟国家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它从初期的5个成员国扩大到10个。东盟已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成为拥有450万平方公里国土、5亿人口和超过70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的的区域性组织。东南亚10国联盟的最终形成,标志着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迈出重要一步。但是,由于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加之来自西方的各种压力,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与障碍。尤其是1997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从根本上打乱了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时间表,未来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10 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首先提出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会后东盟与中国建立了由政府与研究机构组成的专家小组,就该问题进行了联合研究。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10年之内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11月的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宣布在10年内建成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它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东盟和中国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和安全上的意义。但是,由于东盟和中国还存在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各国对此的承受力不同。因此,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困难。  相似文献   

19.
多边外交是一种顺应后冷战时期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浪潮而兴起的外交形式.中国与东盟从1991年起开始多边外交往来.中国与东盟之所以要大力推进彼此间的多边外交,主要是因为双方面临着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发展经济、建立安全互信关系等共同任务.经过20年努力,中国与东盟间已建立起一个金字塔型的多边外交体系.借助这一体系,中国与东盟在多领域展开合作,而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与内容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 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和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总理朱镕基关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赞同.2001年3月底,中国与东盟成立了一个专家小组,专门研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专家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上的互补性十分突出,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创造出更多的贸易量,可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双方都能从自由贸易区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