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释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人们一直以“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来概括和指认这种注释,然而,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陆九渊的一个心学命题,根本就不是一种注释的原则和方法。对“易注”样本的分析以及相关方面的考察,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现象,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注释,其实质乃是用母本的结构语义来表达注释者的思想;这种注释不是寻求原义的语义训诂,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种哲学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在文本方面所具有的简约性和体系的非形式化的潜在性特征,使邓小平理论文本具有较大的弹性和较大的诠释空间.邓小平理论作为一种严肃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政治理论,它所要求的研究方式首先应该是"我注六经"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方式,而现在"六经注我"却成了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式.正确的做法是,邓小平理论研究、诠释的方向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丰富和发展,而不能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语》作为一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极具现代价值,尤其是对现代人格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在当下如何普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制度化与通俗化相结合、"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相结合、《论语》与生活相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论语》在现代中国普及的途径与方法,希冀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孔子整理"六经"是针对春秋后期鄙弃古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风气而进行的一项抢救文化遗产的活动.这项活动包括肯定传统典籍的思想价值、修订古书的篇章字句、对古书义理重新释读等多方面内容.它是儒家理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项纯技术性、纯学术性的古籍整理工作.孔子整理"六经"确立了儒家的经学传统,它对儒学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实践中学习、运用并加以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继承和发挥中国优良文化传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结合,因而具备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集中和升华中国人民的实践智慧,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的新阐释和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离开这三项特质而个性化地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两种哲学形态之间有着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的方面,因而必须相互尊重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工程中实现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6.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而是审美主体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时的赏鉴与悟彻。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这种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和理学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而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正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自邓小平同志明确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解放思想"便也象"实事求是"一样,成为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流行词语.然而,使用频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们对这一词语所表达的概念的理解的加深.事实上,"解放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用法,这些用法之间虽在含义上有重叠之处,但每一种用法都与其它用法不尽相同.如果对解放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用法不清楚,就容易造成这一概念在实际使用上的混乱,从而影响对邓小平理论精髓的正确理解、为了更好地把握"解放思想"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我们有必要对其多种运用作一全面阐释和分析.我个人认为,同"实事求是"一样,"解放思想"也不是一个单一而简单的词语,而是一个具有多层内涵的概念.解放思想的多层内涵首先是通过其多种运用表现出来的.现实生活中解放思想主要有四种用法,即:日常语义的用法、作为一种精神状态的用法、作为一种学风的用法和哲学上的用法.下面就解放思想的这四种运用分别加以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犯罪学与刑法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犯罪学研究事实存在的犯罪,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研究";刑法学是不研究"犯罪"的,其可以称之为"某某罪的研究"、"罪名研究"或是"犯罪的法律解释"。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是上位学科;刑法学是犯罪后学科,犯罪学不只是为刑法学服务。犯罪学与刑法学有着明确的学科疆域界定。犯罪学强调互动关系,将社会和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经验事实化成不同的变量,统计并观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刑法学是注释法学,我注法条,法条注我。这种注释方法不应奉为法学研究教学之圭臬。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哲学的和谐观.这种和谐观以一种不同于西方理论哲学的理路,对和谐的内在意蕴作了深刻的阐释,认为和谐是一种建立在互动关系之上的动态的平衡和多元的包容.通过与囿于西方理论哲学框架中的和谐思想的比较,凸显了毛泽东实践哲学和谐观的学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