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泽强 《前进》2017,(5):49-51
<正>历史的长河,总是滚滚向前。溯源而上,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向往天下大同,追求幸福生活。《礼记》中明确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政治主张;陶渊明勾画了一幅"世外桃源"的人间乐土;太平天国喊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的口号;康有为把全部的梦想凝聚在《大同书》中;孙中山用饱含深情的笔触镌刻了"天下为公"的匾额;毛泽东则大笔一挥,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古至今,这条脉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个梦想始终引导炎黄子孙为之  相似文献   

2.
杨东华  覃玉滨 《传承》2007,(8):24-26
创设"农家课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农家课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新型农民;为农村党员指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产业协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正>荆州"11·7"通报的"道德封条"贴出后,不但没能平息舆论,反倒迎来了千夫所指。在荆州"10·24"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奔波于荆江两岸,穿梭于方方面面,求证着现场渔民"见死不救"的真象。结果,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行径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4.
金边 《长白学刊》2001,(4):51-53
至今为止,对康德"三大批判"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实际上,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可以作"道德的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后者才是康德所真正关心的"未来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等书是为"道德形而上学"作导论,<实践理性批判>等书是康德以"伦理学"的形式提出并论证了"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的"至善论"和<判断力批判>是康德所"信仰"和"目的论"的形式大致完成了"道德形而上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德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新疆南疆农村"去极端化"治理的主要举措有:依法严打,形成"去极端化"的强大震慑;全面覆盖,形成"去极端化"的全员格局;宣传教育,形成"去极端化"的思想共识;文娱活动,形成"去极端化"的社会氛围;干部推动,形成"去极端化"的组织力量。通过综合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手段,南疆农村"去极端化"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建设了"高势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之一。在此命题下,论文深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势位"建设的目标诉求──具有民族性品格;具有真理性品格;具有时代性品格;具有包容性品格;具有开放性品格。同时,阐述了建设我国"高势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和必须正确回答的八个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7.
朱应永 《传承》2010,(3):24-25
1929年9月,陈毅受中央委托,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陈毅向中央的汇报,为"九月来信"的出台创造前了提条件;陈毅的基本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九月来信"的内容;陈毅对贯彻"九月来信"指示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中纪委势如利剑,杀入腐败重灾区,斩获颇丰,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然而,在反腐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别样的质疑声:有"反腐是一阵风"论,认为反腐是运动式的,摆摆姿态,吹吹就过了;有"反腐过头"论,认为反腐败已经差不多了,可以鸣金收兵了;有"反腐只打小老虎"的论断,认为"打虎"可能只针对"小虎",而对"大老虎"可能不敢动手;有"反腐自黑"论,认为反腐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七大报告关于"一个坚持"的理论,进一步从基本经济制度上,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了充分肯定;关于"两个平等"的理论,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关于"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关于"两个推进"的理论,进一步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已经具有了风险社会的特征。措施单元的一体作用,决定了侦查活动的态势和轨迹;侦查措施运演过程的"接触式"特点,决定了措施运演后果的"双刃剑"作用;侦查措施的运演环境决定了其运行的区间和边界;坚持以"合法+合理"原则运演侦查措施,可以避免滋生风险;侦查主体应当高度关注"被关注"带来的风险,应当提高风险滋生的预见能力和风险升级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1.
游国立 《理论月刊》2006,(6):173-175
2001年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纲要>实施五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在"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了内容更加丰富之外,"八荣八耻"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英美"特殊关系"的实质是联盟。其发展历程表明:"威胁"的存在促成了"特殊关系"的建立,并为其续存提供了前提;政治军事上的合作是"特殊关系"的保证;实用主义、权力政治为联盟的运作确立了"游戏规则";历史文化渊源和意识形态认同为英美处理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给予了特殊关系某种感情色彩;充分的沟通、交流以及制度的存在有助于加强团结,使两国尽可能地求同存异,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政治良性互动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经济与政治复杂互动、互惠共生的视角加以观察与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包容性增长"的内在逻辑与精神实质。"包容性增长"终结了经济增长主义,有望化解政治合法性的"政绩困局"难题;拉启了经济"存量改革"的大幕,有望重塑和谐的政治、社会关系;推进了参与经济发展与分享经济成果的机会平等,有望拓展政治正义的实现路径;避开了"李普塞特假说"的陷阱,有望进一步触发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赵科天 《长白学刊》2008,(3):119-1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立的党群关系基本原理,为当前推进党群关系和谐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基本准则;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实践和理论,为当前推进党群关系和谐确立了根本指针;中共十七大进一步肯定了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理论命题,确立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新范畴,揭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从"党内和谐"到"社会和谐"的历史;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是以"党内和谐"为"社会和谐"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以"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基础,超越了冷战价值观"势不两立,你存我亡"的敌对阵营划分;以"多元文明和平共处"为价值理想,摒弃了冷战价值观之"称霸全球"的图谋;以维护和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追求,超越了冷战价值观之单边利益的限囿;以"同心协力、合作共赢"为价值实现方式,超越了冷战价值观的"遏制"、对抗、冲突、"零和博弈"。因此,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无疑具有一种思想创新和价值理念革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公开场合就传统文化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阐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实现"、"中国治理体系选择"、"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这些"新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新儒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后有深刻的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到20世纪末分"两步走"达到小康社会,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从十三大到十五大,分别将小康社会作为"三步走"的重要战略步骤和"两个一百年"、"新三步走"的重要战略基础;十六大指出世纪之交所达到的小康仅仅是总体小康,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在十八大之前,党的每次代表大会都强调要"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但很少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主题。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后我党历次会议都强调依法治国,并将依法治国与党的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色;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概念;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邓小平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四大首次把坚持从严治党写入党章的总纲;十五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六个要求;习近平首先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化了对三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被人简称为"猫论",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广泛流传和认可。"猫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蕴含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评判标准,绝不是实用主义的翻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与"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正>龙华新区通过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来推动党的建设,是一件首创性的、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认为,"两化"建设,一是"化"不知为可知,二是"化"无形为有形。很显然,通过"两化"让党务工作接了地气,落到了实处。"专业化"破解了党建中的工作难题。"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汪舒 《群众》2015,(3):78
<正>近年来,很多基层党政机关开始拆掉围墙,开放场地。事实证明,因地制宜、细化引导,以积极的心态推进,"无围墙"机关运转完全不受影响。而没有墙了、门好进了,事还好办了,心也更近了。曾经,一些机关门口立着"外来车辆一律不许入内"、"闲杂人员未经允许严禁入内"等牌子;机关大院外面还有一圈圈临时围墙;机关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