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庆红 《前沿》2006,(7):51-52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和循环型城市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障、社会支撑保障和法律法规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津人大》2013,(3):2+49-50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是中日循环型城市重点合作项目,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交易示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应是一种生态经济,强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协同产业链优势企业,建设全链条的循环型产业,包括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涵盖信息、物流、旅游、卫生等服务行业).通过循环经济,能够使得一二产业运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循环,从而提高各个环节内资源的重复利用.通过新技术和新模式将产业链内的活动有序地组织成一个循环模式,从而促进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了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杨 《中国发展》2005,(1):21-24
有关部门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对循环经济提出了不同认识.通过对循环经济内涵和国情的分析,循环经济应理解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首位目标是节约资源,其次才是保护环境.只有通过减量和循环手段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列入循环经济的范畴.发展循环经济应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主要依靠综合经济部门来推动,环保部门起评价和导向作用.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政策创新,构造循环型生产环节的盈利模式;应首先在建设、生产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将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作为现阶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7.
方在农 《群众》2006,(4):39-40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江苏谋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江苏构建循环经济的战略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即突出一个中心(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中心),加强两大创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发展三大产业(循环型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型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型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改革现有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本国经济朝着循环型经济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总结国外循环经济法的立法经验,对比德日两国与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透视我国相关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建立健全与配套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滋 《今日浙江》2005,(14):38-39
为了学习和借鉴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增进浙江省与静冈县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受浙江省·静冈、福井县经济交流促进机构浙江省委员会事务局的派遣,我作为第十期中长期调查员于2005年5月12日赴日本静冈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和实地考察活动。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的做法,可以总结为若干条主要经验。第一,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公害加剧并存的博弈过程中,日本逐步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法律体系,保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循环产业有法可依,有…  相似文献   

10.
綦文生 《人民论坛》2014,(14):90-92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到2015年,构建起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文章以循环经济为视角,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循环经济正在日、德、法、美等发达 国家形成一股新的经济潮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在迅猛发展经济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问题日趋严重,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政策及 经验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探索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到2015年,构建起先进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文章以循环经济为视角,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循环型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社会系统的支撑.构建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本文系统阐述了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和内涵,并从理念、价值观、伦理、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述了循环型社会的特征以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的循环型社会,全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为加快发展我省的循环经济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基础。加快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需要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循环经济立法的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区理论最早是发达国家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提出的,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和积极的探索。白银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甘肃省工业固体废渣堆存量最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以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为宗旨,力争在短期内把产业园建成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园区,成为中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的试验田,也成为白银城市经济转型的产业化载体。  相似文献   

17.
胡立新 《群众》2013,(4):63-6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显而易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党和国家的决策层面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构建循环型社会,从而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2,(19):F0002-F0002,I0001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国家战略中的九区之一,也是台州市“主攻沿海、创新转型”战略的主平台。集聚区以“发展模式循环型、产业导向高新型、空间环境生态型”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区、台州转型发展核心引领区。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理论: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的新思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廖红 《中国发展》2002,(2):24-30
本文提出循环经济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的理论。在分析了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之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本文提出了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利用法”,逐渐步入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重工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今天地球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重工业城市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一、发展循环经济是重工业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