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根据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根据修改后的《立法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已下放到"设区的市"。过去只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市共49个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现在全国282个设区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权。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超过百万的城  相似文献   

2.
地方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随着《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的相继出台,地方立法究竟可以立什么,都有哪些事项不可以涉及,已经越来越具体了。作为从事地方立法的工作者,要像学数学必须记公式一样,牢记在心,否则,就容易在立法中闯“红灯”。  相似文献   

3.
安正康  向波 《人大论坛》2009,(10):24-25
依法开展财经立法是省人大财经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地方立法在历届人大常委会的努力下不断得到推进、完善,人民群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成为摆在人大财经工作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而就地方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言,主要问题不是“有没有”法律法规的问题,而在于立法质量“高不高”。因此,从提高地方经济立法质量出发,笔者认为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正新时代的地方立法工作,应当具有较高的立法效能,优化立法资源配置;应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执行。要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地方立法理念,严格遵守立法程序和标准,为地方立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坚持正确的立法理念,确保实现"四个增强"立法理念是指导立法业务工作的指针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步伐已明显加快。如何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是当前各地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就此问题,认真学习了兄弟省(区、市)的经验,也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我们自己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的认识是:既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严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立法法修改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内容就是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将立法权扩展到全国284个设区的市,并明确了立法的权限和范围。"权"有了,但"有权"却不能"任性"。权力的行使应当遵循既定的制度,受到应有的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权力有效运行。地方立法权,特别是对新增加享有立法权的设区的市而言,是一项新生事物,这就要求初行使立法权的市要坚持立法原则,守住维护法制统一的底线。  相似文献   

7.
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立法概念仅指立法程序,即法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和公布。广义的立法是一个动态的创制和发现规则的过程,立法含义中最中心的内容是“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这一过程应包括立法准备阶段(从立法动议开始到向有关机关提出法案为止  相似文献   

8.
徐平 《人民政坛》2012,(6):43-43
合法性原则,也称不抵触原则,是指地方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确立和遵循这个原则是法律对地方立法工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地方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工作所要把握的“底线”。笔者认为,地方立法把握和坚持合法性原则,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地方立法进展逐步加快,每年都有大批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出台。据国务院法制局统计,从1993年到1996年的4年间,全国各地方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2500多件,地方政府制定行政规章1万多件。这些地方立法对促进各地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地方人大、政府和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个别地方政府部门利用参与地方立法机会。搞计划经济权力复归。自19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在保证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和促进地方的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和地方工作大局中,地方立法只有找准位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应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直辖十年,重庆法制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主体、依据、程序和措施"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立法质量、执法水平,确保了司法公正,为营造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亲民安商创造了良好环境。但是,也应看到地方立法与新阶段重庆发展的要求仍然有距离:一是地方立法不完善,尤其在制定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地方财政及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教育发展、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三农"问题、城市管理、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12.
十几年来,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走过了一个从起步探索到逐步提高的实践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表现在制定了5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更重要的是这些法规对各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并且积累了地方立法工作的丰富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地方立法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不完全适应。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立法进度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适应,立法滞后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法规有的还未出  相似文献   

13.
地方各级人大机构改革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尹万邦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改革,关系着地方政权的巩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是各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地方各级人大机构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切实搞好地方各级人大的机构改革。笔者认为,在地...  相似文献   

14.
依照宪法、地方组织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省、自治区享有立法权的市和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必须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这种备案、批准程序构成了地方立法的法律监督关系,包含了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撤销权和不批准权。这对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提高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规范性,多了一层保障作用。但从十几年来地方立法的实践看,这一监督职权尚未得到正确、有效地行使。一是报备环节不完善。报备工作除有关法律作出过原则规定外,对报备的时效、程序等尚未作出具体规定,致使这项工作带有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新时代的地方立法工作者,应当做好“三种人”——加强全方位学习,努力做好“全科人”;树立问题导向,努力做好“有解人”;把握大局大势,努力做好“本地人”。只有做好“三种人”,立法才能立得住,立法才能行得通,立法才能真管用。地方立法工作者务必坚持人民至上,立人民需要之法;务必坚持守正创新,立地方特色之法;务必坚持问题导向,立务实管用之法。  相似文献   

16.
地方立法质量问题浅议□孙启明近几年来,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宪法、法律的要求和授权,地方立法工作有了迅速发展。随着立法步伐的加快,法规数量的激增,法规的质量是否也相应地提高了呢?这是值得冷静分析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地方党委、人大...  相似文献   

17.
一、地方公安立法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公安立法是指地方权力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制定和颁布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公安机关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建立地方立法质量标准制度对地方立法质量的影响,2006年,省人大法制委申报了《地方立法质量标准问题研究》的课题项目,并获得立项批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完成了4万余字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运用大量的数据和图表,通过剖析我省地方立法的现状及成因,介绍、比较、分析外国的立法工作经验,系统地论述了地方立法质量的标准体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将该研究报告乾地节选,分3期刊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决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显著优势,明确了十三项坚持和完善的具体任务,对于确保党的领导、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特别提出,“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这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0.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但是,立法工作中尤其是地方立法中究竟存在哪些难点和疑点?如何确保立法的公正与公平?怎样克服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怎样从根本上保证立法的高质量?这一切都需要深入研究,需要在加快立法步伐的同时认真地"切而磋之,琢而磨之"。不久前,旨在对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河南省地方立法研究会的诞生,就不仅表明权力机关正愈来愈高度关注地方立法的质量问题,而且标志着河南省地方立法与立法研究的民主化进程正在明显加快。研究会成立当天,围绕地方立法及研究的有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参与地方立法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研究会副秘书长的王新民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