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问题研究》2016,(5):140-140
正7月26日,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南海仲裁案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肖建国致开幕辞,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做总结发言。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环球时报》等近二十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美国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也不是正式参与国,但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关注。自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持续、全方位的报道与分析,对塑造、影响美国公众舆情乃至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三大媒体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尽管其中也谈到了中美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合作的可能性,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仍以负面为主,特别是对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机、可行性以及倡议潜在影响,都充满质疑与担忧。鉴于美国主流媒体在舆论塑造乃至政策议程设置上的巨大影响力,其报道偏见与取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中共“十八大”召开到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以《纽约时报》等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与10年前对“十六大”等事件的报道比较,此次美国媒体的报道呈现了关注度高、报道覆盖面广的特点.与此同时,《纽约时报》等媒体通过西方话语体系来报道中国,显示出其一贯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之音》、英国《卫报》等国际媒体纷纷就美国重建伊拉克问题发表文章,对个中的困难所作的分析不乏理性见解。现综述如下: 一、政治重组工程庞大繁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一)在伊过渡政府组建问题上美国内部意见相左。美国早在伊拉克战争前即制定了分三个阶段进行战后伊政治重建的计划。首先,美军全面实施军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台。《报告》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是对布什政府战略失误深刻反思的结果;《报告》明确提出"重振美国,领导全球"的战略目标和以安全、繁荣、价值观与国际秩序为四大支柱确保美国利益的战略方针;《报告》强调加强国内建设来增强美国的实力地位;既着眼现实,又关注长远;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进和实现国家利益。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的推行也将面临国内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今日美国报》于1999年8月16日创立了衡量美国网络经济发展状况的“《今日美国报》网络100指数(USA TODAY Internet 100)”。该指数以美国证券市场上的100家网络股票价格为统计基数,以今年6月30日为计算基期;它是由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媒体通用金融服务公司”为《今日美国报》统计并发布的。  相似文献   

7.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10):13-15,32
美国违悖《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擅自将钓鱼岛划入琉球托管区;私相授受日本钓鱼岛行政管辖权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美国插手、日美勾结,才使得钓鱼岛被日本窃据。甲午战后,日本胁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相似文献   

8.
金灿荣  刘宣佑  黄达 《东北亚论坛》2013,(5):3-12,117,127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9.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说,但其针对中国的实质不变。迄今为止,关于亚太再平衡战略最早,也是完整的论述是2011年11月,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在《外交政策》上发表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美国的平衡关系产生影响,激化"南海问题",使得东亚地区出现离心化趋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后,美国对此战略进行了微调。中国拥有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空间,应继续加大中美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为中国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0.
序言《亚洲季刊》第二卷第四期刊登的“箱根座谈会”记录稿,曾就美国按照尼克松主义从亚洲撤退军队以后的七十年代亚洲势力均衡问题作如下的展望: “亚洲在美国军事撤退后将有填补真空的力量,中国仍然坚持其民族解放路线,将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以其所谓"过度海洋主张"理论为支撑,30多年来持续开展"航行自由行动",针对它所认为的其他国家提出的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的海洋主张予以挑战。"过度海洋主张"理论缺乏《公约》基础,存在单方面解读《公约》、曲解《公约》条款、罔顾习惯国际法规则及"持续反对者"因素等瑕疵。而作为"过度海洋主张"理论具体实践的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实质是打着维护《公约》的旗号,行违反《公约》精神之实。"航行自由行动"将正常的"航行自由"嬗变为军舰的"横行自由",以美国自创的"国际水域"等概念对他国进行"长臂管辖",不仅不可能解决《公约》中存在的模糊争议,还会加剧海上争端。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广西兴安县召开灵渠文化发展研讨专题座谈会暨《灵渠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化战略思考》新书发布会。县领导阳明、张福垣、伍发进,美国国际日报总裁助理、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文汇报美洲版主编王艾伦女士,原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广西申遗专家、灵渠文化研究专家蒋廷瑜先生等嘉宾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正>甘钧先在《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然表明美国愿意放弃"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行为,转向以"巧实力外交"为主要手段的多边主义外交,但与小布什时期的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五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及相关媒体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0月29日,《华盛顿艺术》杂志创刊发布会在美国名校华盛顿大学博物馆举办。此次活动由华盛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华盛顿大学官方媒体华大华声承办,得到了当地媒体和华人、华侨的热情支持,来自华州与华大的师生代表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华盛顿州参议员Bob Hasegawa先生、华州众议员(华人)葛素玲女士;西雅图中文电台台长苏小元先生等;华盛顿州优培教育代表苏秀玲女士;华盛顿州湖南同乡会理事周厚文、萧己;美国艺术家代表MATT TIMO先生、沈玉麟先生;华盛顿  相似文献   

16.
自1995年,美国通过政府声明、官方讲话、政府文件等方式凸显"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并使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自2009年,美国将"南海航行自由"框定为国家利益,通过媒体歪曲中国"破坏""南海航行自由",力促公众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威胁达成共同认知。2015年9月,美国在《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特别增加"1263号南海行动"章节,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干预南海问题的具体内容,随后针对中国在南海进行频繁的"航行自由"行动。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规范的扩散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化"模式,是美国的霸权主导以及对本国和它国国内制度的利用与操控。美国的这种自上而下单向的规范扩散忽视了规范传播的复杂过程以及规范本身的变动性,忽视了可能导致出现新规范的因素。对此,中国可以借助"东盟+"南海区域间机制,与东盟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付诸具体行动,通过双向规范扩散最终促进"南海航行自由"新规范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自1995年,美国通过政府声明、官方讲话、政府文件等方式凸显"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并使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自2009年,美国将"南海航行自由"框定为国家利益,通过媒体歪曲中国"破坏""南海航行自由",力促公众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威胁达成共同认知。2015年9月,美国在《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特别增加"1263号南海行动"章节,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干预南海问题的具体内容,随后针对中国在南海进行频繁的"航行自由"行动。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规范的扩散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化"模式,是美国的霸权主导以及对本国和它国国内制度的利用与操控。美国的这种自上而下单向的规范扩散忽视了规范传播的复杂过程以及规范本身的变动性,忽视了可能导致出现新规范的因素。对此,中国可以借助"东盟+"南海区域间机制,与东盟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付诸具体行动,通过双向规范扩散最终促进"南海航行自由"新规范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相比其前身《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的主要变化包括更加严格的汽车业原产地规则、适度放宽的乳制品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大幅限缩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新增的日落条款。《美墨加协定》充分体现出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立场和单边主义倾向:协定相关条款反映出在"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下,重振美国制造业和强化美国规制权的总体态势;协定架构特点体现出美国以双边取代多边、以"互惠"取代"最惠"的贸易谈判新思维;美式单边主义的最终目标并非"去全球化",而是重塑全球经贸规则,实现符合美国利益和需求的新一代"全球化"。作为应对,中国在多边层面应当积极维护多边经贸体制和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对区域贸易协定中不公正的恶意条款加以约束;在区域层面应当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进程,并考虑在适当条件下加入《全面和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国内层面应当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高水平经贸法制、高质量营商环境应对和突破美国的"规锁"。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召开"当前拉美研究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座谈会",外交部副部长李金章,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以及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拉美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单位的官员、学者和媒体记者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拉美所所长郑秉文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初步裁决对《公约》作出了多处有利于菲律宾的解释,尤其是仲裁庭对于未被《公约》和中方声明明确排除的诉求作出初步裁决确立管辖权、而对被明确排除的诉求则不作初步裁决直接进入实体审议的作法,具有很强的主观倾向性。初步裁决乃是仲裁庭与菲方联合炮制的枉法裁判,本案的希望已经不能寄托在仲裁庭内,而只能寄托在仲裁庭外。初步裁决所确立管辖的事项不涉及南海争端的核心问题,对中方的实际影响不大;但仲裁庭可能借机审查"历史性权利"等本应被排除的问题,以此暗助菲律宾等声索国,影响南海大局;同时,针对《公约》附件七的仲裁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及其被滥用的问题,中方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只有依据国际习惯和《公约》对"历史性权利"等法律问题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才能够逐渐扭转南海周边国家在美国支持下滥用《公约》规定抱团对抗中国的不利局面。要认清初步裁决的枉法裁判性,以国际法维护权益,阻止仿效滥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