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 G20实现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的机制转型带来了战略机遇,体现在中长期目标设定、政治合法性以及执行机构支撑等三个方面。而G20要提高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贡献,其发展工作组除了要在自身确定的支持国内发展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包容性以及机会平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外,还要在优化人员组成、促进信息共享、设置发展议程和推广政策工具等方面提升G20其他工作组的发展职能,加强G20各工作组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协调和政策一致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议程在 G20治理中的主流化。同时,G20发展议程还面临议题泛化、政治层级不高、成员构成复杂、对其他国际发展议程影响力不够以及与G7发展议程竞争等挑战。  相似文献   

2.
<正>"主场外交"的价值在于东道主可以利用主场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优势,掌握或增强国际话语权,拟定有利于本国的议题或议程,推动制定有利于本国的国际规则或秩序,从而实现本国的外交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不断增加,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为中国的战略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中国的"主场外交"还需注重长远规划和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27-28日,"中国、欧洲与拉美:当前议题与未来合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了此次会议,来自联合国、欧盟、南共市、德国、西班牙、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以及中国北京、上海的32名学者、官员作为正式代表与会。会议议题包括四个方面:中国和欧盟的对拉政策比较、中欧与南共市的关系、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三边关系和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大选"黑客门"为代表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对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和安全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研究看,国际规范、治理机制等领域的理论范式对网络安全议题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但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一定调适。以美国大选"黑客门"为例来分析,已经出现了网络空间安全从分散到融合,网络安全态势从等级化到非对称,网络空间从权力扩散向网络赋权三大趋势。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务实举措,推进平等参与并建立综合性机制框架来共同应对上述挑战。对于中国而言,从建设网络强国的角度来看,应该直面当前国际网络安全面临的困境,主动设置议程,推动网络空间的规范建设,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稳定,使网络空间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曹嘉涵 《国际展望》2013,(6):135-139
2013年9月2—3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保护海外能源利益:中国与欧洲的方法与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法国国防历史研究所、乔治·华盛顿大学、亨利·杰克逊基金会、化险咨询集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能源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机制,西亚北非与中亚地区能源安全,中欧能源安全合作展望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毛瑞鹏 《国际展望》2022,(6):17-31+149-150
一国发起具有道德感召力的国际倡议,有助于其通过议程设置和话语塑造提升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并引领国际秩序发展方向。中国致力于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提出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全球发展倡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如期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期望,是中国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大举措。全球发展倡议有助于推动发展问题回归国际议程核心位置,也有助于促进国际发展知识交流,提升中国作为全球发展贡献者的形象。树立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良好国际形象,争取关键伙伴及联合国发展系统的支持,增加发展援助的投入,是中国当前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的主要路径。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发展倡议的机制化建设,其将成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协同增效、包容共进的有效路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既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议题。作为一个被西方视作"异质文明"的新兴大国,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问题尤为紧要,但其战略重心与核心任务显然不是遵循西方式的外交、法律或军事等路径,而应从观念、路径、模式等层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框架。在观念层面,中国应力避纯粹的物质利益观、狭隘的民族主义、褊狭的零和思维,树立正确的综合利益观、共同利益观、合作利益观;在路径层面,中国应力避偏重双边外交的传统机制,从推进经济外交、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军事合作等层面着力,拓展海外利益维护的多元路径;在模式层面,中国应力避以单边主义、黩武主义为主导的零和模式,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国际制度为依托的和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参与全球治理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治国理政的总体视野出发,审时度势、主动谋划,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全球治理的新主张、新论断。经过几年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从目标、理念、议题、思路和路径等维度初步构建起了参与全球治理的总体战略布局。这一全球治理蓝图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能力。展望未来,中国需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参与全球治理的国内基础;提升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积累全球层面的道义影响;强化国际议程设置和政治动员能力,合力推动全球问题的治理进程;加强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储备,为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谈判和监督功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走向改革的十字路口。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的议程设置过程中,基于实力结构、利益分配和制度竞争等因素的考虑,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发达成员均提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和推进策略,将改革议程逐渐聚焦于争端解决机制、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以及非市场导向政策和行为等主要议题。但是,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中的议程设置仍充满不确定性。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要加强与各方对话磋商,并在坚持以发展为导向、以多边贸易自由化为目标和以非歧视为核心原则的基础上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地区治理"或"全球主义观照下的地区治理"是为了解决如何走出当前全球治理困境而提出的新观念或新议题,其要义是在全球主义的观照下,各国际行为体在地区层面就某个或某些议题,或者就整个地区的全面合作问题,开展政策协调、构建制度性联系或者组织地区共同体等活动,旨在先行实现世界各个地区的治理和善治,最终达到全球的治理和善治。这种新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全球学和全球国际关系学,其实践基础则是统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关系的现实需要。实现这种全球性地区治理,需要不断完善其研究议程,推动其从观念到政策实践的转变。国际关系学界对地区主义和地区治理的传统研究重视制度分析和规范分析,而比较地区主义还重视政策扩散分析。对互联互通政策方案在亚洲地区合作中的扩散过程和扩散机制进行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像互联互通这样的全球性地区治理方案,具备统筹协调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互动关系的优势,是非常可靠可行的全球治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毛维准 《国际展望》2022,(4):21-38+153-1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显著影响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议程设定和秩序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责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大国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政治中的国际责任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正在从世界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等多维度丰富并更新国际责任的议题内容,重新定义国际责任的承担形式和履行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责任议题也面临共同的驱动因素,是回应当前权势转移、大国战略竞争与全球治理不彰的重要立足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过程中,责任共同体能够联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实践需要责任共同体的支撑。建设责任共同体需要聚焦国际“共同”责任,打造解决问题的“共同体”,建构国际责任履行的逻辑体系,并遵循国际责任履行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刘宏松 《国际展望》2014,(2):109-122
自G20实现升级转型以来,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获得了与发达国家平等的对话机会。通过参与对话,新兴大国可以影响G20议程,进而影响全球经济治理的模式选择和改革方向。G20议程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新兴大国的影响?本文以BRICs/BRICS峰会宣言、G8峰会公报和G20峰会公报的比较结果为依据,评估了新兴大国对G20议程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议题上,新兴大国对G20议程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在消除贫困与发展援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两个议题上对G20议程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在其他议题上,没有证据表明新兴大国对G20议程具有独立影响。新兴大国之所以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议题上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美国对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持支持态度,其二是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说明,在自身综合实力快速增长和外部条件基本具备的条件下,中国外交有更大的积极作为空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涌现出一系列新问题。这不仅丰富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议程,而且将对其研究视角、范式和路径的演进等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之间的论争引发了学界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的深刻反思。在这场论争中,理论的多样性重新得到珍视,"中国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更重要的是,一种可通约的、更具包容性的分析范式——分析折中主义日益兴盛。与此相对应,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议题不断拓展,金融危机的政治根源、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全球不平衡问题、全球金融治理与监管、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全球秩序转型等问题备受关注,这使得问题导向型的研究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国际政治经济学也随之成为一门更加兼容并蓄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难民外交是指国家将难民问题工具化用以实现外交目标。难民外交具有道义约束强、议题联系广、地缘政治属性强等特点,主要分为公共型、干预型和交易型三种类型。从2010年持续至今的难民危机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最大的难民接收国,土耳其利用难民问题推行对叙利亚和欧盟的外交议程,主要表现为干预型难民外交和交易型难民外交,通过大打“难民牌”实现自身外交目标。土耳其的难民外交服务于其地缘政治利益、维护大国地位和国家安全等目标,但面临道义与利益的矛盾、目标与手段的错位、意愿与能力的失衡等三重制约,这对认识当代难民政治化、难民与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深化两岸合作提供了契机。依照"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结合两岸在能源领域的共同利益诉求,积极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不仅保障两岸能源安全,还将为两岸实现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本文从两岸能源发展现状的对比出发,讨论了能源合作所能解决的地缘区域问题,分析了两岸加强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研发、贸易市场拓展等具体合作路径的收益。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台湾与大陆将可进一步扩大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分享全球的商机。  相似文献   

16.
冯乃康  李扬 《当代世界》2015,(11):50-53
<正>在以无政府状态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国间围绕国家利益竞争、合作与冲突属常态。中印同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能源竞争不可避免,而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更显得十分重要。"一带一路"倡议对实现中印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意义重大,同时也从优化能源合作环境、深化能源合作层次、拓展能源合作范围、推动能源合作制度化等方面为加强中印能源合作开辟了新机遇。中印能源安全问题中印同属亚洲两个极具世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组织研究整体上遵循着"新实践—新议题—新方法—新理论"这一逻辑顺序。19世纪中后期至今,国际组织数量、规模、类别、功能的发展促使国际组织研究议题的拓展和路径方法的创新,研究议题从关注内部机制发展至覆盖国际组织产生、结构、活动、功能的全理论领域,方法上经历了从纯经验主义和规范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变、从多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转变的过程。20世纪中后期,学界依托国际关系学、国际法学等传统学科创立了一体化理论、国际制度理论、国际组织法理论等以国际组织为主要客体的研究门类。冷战结束后,国际组织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独立性日益显著,多学科路径后继乏力,跨学科研究和新理论构建意识逐渐兴起。发展国际组织体系理论是当前国际组织研究的中心任务,需从四个方面推进,即在体系理论视野下科学定义国际组织,明确跨学科研究的最终目标和着力点,综合多学科成果并进行再概念化和再术语化,搭建促进理论争鸣的知识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8.
苏格 《当代世界》2018,(1):12-15
2017年国际形势跌宕起伏,乱象丛生.世界格局"变"与"不变"相互交织,处于重要转型期和深刻变革期,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持续"东升西降",世界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向亚太转移.美国将衰未衰,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中国将强待强,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显著增强.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是我们最大的内生机遇;国际结构的重组与调整,是我们重要的外生机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为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前途不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洁能源外交是为了保障国家绿色能源安全并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区域清洁能源善治,以及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新秩序所采取的外交协作战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快清洁能源产业"走出去"注入了内部动力,沿线国家的绿色能源发展需求不仅是清洁能源外交的外部推力,也创造了资源互补、产能优化及绿色融资平台,这些都为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提供了新契机。针对目前清洁能源外交面临的政治经济安全风险、大国地缘博弈、生态脆弱性挑战以及政策标准的差异性等各种制约性因素,中国应全方位提升战略性能力建设,分别从绿色外交实力、制度性能力、资源协调能力、绿色金融引领力以及话语性能力这五个方面来推动中国清洁能源外交,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海洋能源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维护海上能源通道稳定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回应大周边地区对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的期待,拓展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实施大周边能源外交战略,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合作开发海洋油气和海洋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实现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构建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区域和国际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