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因其突出的、令传统传媒望其项背的优势,已经成为普法宣传的新载体。新世纪新阶段,普法宣传工作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挑战。青少年人群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事件有增无减,利用互联网络加强和扩大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在新时期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客观反映了目前普法宣传工作中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努力破解普法宣传工作的难点和不足,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十分现实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江北区普法宣传工作梳理分析后,提出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初步构想,旨在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计划都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普法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已开展了三个五年普法教育工作,并将开始“四五”普法。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普法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特刊载司法部部长张福森的专稿。  相似文献   

4.
领导重视、建立组织、形成机制为确保“四五”普法教育工作顺利实施,郑州纺机公司成立了以刘海涛为组长的普法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把普法、依法治企作为企业的一项重头工作,制定并下发“四五”普法教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划拨专项资金;撰拟宣传提纲和普法教育宣传资料;领  相似文献   

5.
从2006年到2010年,远安县教育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县"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培养青少年法制观念,努力增强青少年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总体工作目标,坚持五个结合,切实突出重点,不断细化措施,使教育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刚 《公民导刊》2012,(6):25-26
经过"五五"普法教育,我市农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社,特别是偏远山区,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难题。本文作者结合"六五"普法要求,对重庆市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四难"问题及造成"四难"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庞波 《人大研究》2006,(8):48-48,F0003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将普法教育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组织开展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专题调研,我们感到要适应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下,作为全民普法教育重点、难点和短板的农村普法教育,要超越过去普法"独进"、司法行政机关"独唱"、普者"独热"的小格局,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农村普法教育大格局。  相似文献   

9.
我国28年来的普法运动成果显著,随着普法教育的不断推进,主体间的矛盾也不断凸显,普法教育的形式亟待丰富。受众视角下的普法教育路径应当从政府主导逐步过渡到公民主体,用法律信念支撑公民自觉参与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大宣传引领力度,增强妇女法治理念。一是广泛开展全会精神、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妇女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全会"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的要求,结合国家总体普法规划,利用"宪法日"和节庆假期等时机,深化"妇女法律宣传周"等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发挥家庭主阵地作用,将法治意识纳入"最  相似文献   

11.
谢晓斌 《人民论坛》2011,(12):82-83
目前,普法在主体、内容、形式上皆存在偏差与不足,导致普法存在名实不符的弊端。重构我国的普法体制,主体上,应取消普法重点对象的做法,将一切涉法主体纳入普法对象,并保障一切普法主体平等地享有接受普法教育的权利;内容上,应纠正分类指导、力求实效原则下普法内容上的不平等;形式上,应创新普法新形式。  相似文献   

12.
7月,江口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了“七一。堂法制宣传课”、“送一场普法教育讲座进乡镇”、“出一块普法宣传展板”、“办一台法律咨询”、“一场实用法律有奖抢答赛”等五个一普法宣传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法在主体、内容、形式上皆存在偏差与不足,导致普法存在名实不符的弊端。重构我国的普法体制,主体上,应取消普法重点对象的做法,将一切涉法主体纳入普法对象,并保障一切普法主体平等地享有接受普法教育的权利;内容上,应纠正分类指导、力求实效原则下普法内容上的不平等;形式上,应创新普法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围绕市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2008年底提出的在全市打造1 00个普法示范乡镇(街道)、1000个普法示范村(社区)、10000个普法大院(小区)的"百千万普法示范工程",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并把"百千万普法示范工程"作为"代表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极大地推动了"百千万普法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三五”普法的第一年,武汉市“三五”普法启动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干部、群众对普法工作认识不足,对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缺乏信心,对“三五”普法的重点及其对象也不甚了了。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武汉市依法治市(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记者:我国前一时期开展的“一五”、“二五”普法教育,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为什么有的同志对继续深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五五”普法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遂川县农村普法工作的实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深化农村普法教育谈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得到普及,公民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和“六五”普法工作意见的报告》,通过了《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意见》将农村普法教育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措施加以提出,为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柳玉祥 《群众》2014,(11):22-23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着社会矛盾尖锐、民众法治信仰缺乏、治理手段单一等难题,必须以法治为保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推动党政机关依法办事、公司企业诚信守法、人民群众遇事找法,促进良好治理格局的形成。一、以促进人人信仰法律为重点,大力创新社会普法教育机制近30年的普法工作,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宪法和法律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普法工作要尽快向"努力把法治  相似文献   

20.
一、普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法范围不广普法的对象应该是广大的各民族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学生等社会各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学识的社会组成细胞,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普法的对象。但在过去的三个五年普法工作中,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只重视对党政干部的普法教育,而忽视了对工人、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普法教育,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工人、学生、农民的法律意识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