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2006年6月,记者再一次见到来北京参加超弦理论国际会议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友谊宾馆聚英厅。还是婴儿般的粉面,还是不动声色,霍金的出场照旧是一个明星的待遇。这时,你能稍稍遭遇这个时代的可爱,随后一分钟的狂轰乱炸,媒体的密集扫射堪比二战炮火。霍金静静迎视镜头,身体的限制省去了一切麻烦,包括健康人的Pose,连微笑都免了。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7,(2)
【美国《华盛顿邮报》文章】科学家首次发现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天文学家们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事界”存在的直接证据——虽然“事界”是物理学领域最怪诞的概念之一。视界实际上就是黑洞的边缘,任何物质都有可能落入它的非常明晰的边界,物质或能  相似文献   

3.
微观     
《小康》2017,(10)
<正>@娓娓夏薇:霍金本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做出的贡献非常之多,并实现了他曾经的预言。且不说人工智能都是代码怎么可能有意识,但在有心人利用下,终有一天,你想不到的事都会出现。居安思危,很久以前,人类也不会想到今天会是这样科技发达的时代。人工智能(AI)技术一直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关注的焦点。继2015年9月抛出“人工智能威胁论”之后,近日霍金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8,(3)
美国航天局说,从新近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一个黑洞正贪婪地吞食距离地球不远的一个小星系的残余部分。这些照片可能有助于天文学家们进一步了解神秘的黑洞现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了位于半人马座α中央的一个黑洞的图像。半人马座α是一个巨大的星系,离地球1000万光年。天文学家们发表的一项声明说,这个破怀疑是黑洞的现象——关于吸食一切物  相似文献   

5.
寰宇掠影     
《春秋》1999,(5)
天文学家说,他们发现了两种新型黑洞:一种是寂静的特大黑洞;另一种是所占空间约有月球那么大的中等体积黑洞。尽管迄今尚无任何人看见过黑洞,但是天文学家们早就根据宇宙活动提出理论认为:黑洞是存在的。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认为黑洞的体积有两种:一种是由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坍缩以后的残余物形成的所谓恒星黑洞;另一种是在宇宙诞生初期形成的特大黑洞。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9,(34)
正如何在太空生存?如何进食?如何方便?宇宙真的源于一场大爆炸吗?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别着急,在"筑梦太空"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能找到。11月中旬,一项以"筑梦太空"为主题的科普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后,航天员刘洋通过网络课堂为5所学校学生讲授航天科普知识。随后,少年航天局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堂引人入胜的航天STEAM课程,学生们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中国门户网站普通存在的"仇富恨官"高地现象;在借鉴信息经济学与信息管理学等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上,首创性地提出了门户网站"仇富恨官"信息传播模型,该模型认为,网民在三层过滤器及主体思想的影响下,为满足自身偏好和利益需求,选择性地传播信息,从而导致"富""官"群体信息失真或扭曲;结合"陈光标高调行善事件"和"5.26深圳飙车撞人事件"两个典型案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了网络舆情监管的具体思路,包括强化网络媒体行业自律、转变政府网站职能、绿化主体思想、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学历、人数而论,广州"硕士争当猪肉佬"事件已让猪肉摊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北大陆步轩同学一夜之间变成"小巫"。世道变化之快,恍如置身于一个无从判断和评估的错愕时代,欲悲且喜、欲怒且笑,欲欢呼且呕吐,你根本看不懂转型期的社会到底在演正剧还是闹剧。尽管如此,这一令人愕然的事件仍然包含若干重要的社会信息。社会转型期间,旧的在瓦解中、新的在形成中,表面杂乱无章,光怪陆离,其实是按自身逻辑有序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笔者看来,这次面试题"摩擦"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其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近日,上海交大自主招生一道面试题—"谈谈你对浙大院士论文造假的看法,如果你是浙大校长,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让许多浙大学子无法接受。不少同学翻出了上海交大的"旧账",如汉芯造假事件、高考秘密录取名单事件,甚至有同学提  相似文献   

10.
正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科学术语和公式超出了公众所习惯的认知方式,深奥理论通俗表达,才更容易为公众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表达和阐释,与传播的内容同样重要。同样是指出缺点,有人会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有人会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样是形容工作忙累,有人会说"头一  相似文献   

11.
杨九诠 《探索与争鸣》2022,(11):114-121+179
詹妮弗·林教授通过“构造石头房子的例子”,在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命题意义上,发起对阿伦特的诘问,试图从根本上瓦解阿伦特劳动/工作相区分的概念框架。正是在比勘推求中,阿伦特视界的劳动概念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确认。我们需要跳出一个对则另一个必然错的非黑即白的认识框架,阿伦特视界的劳动与詹妮弗视界的劳动,乃是函数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两方面可以形成视界融合。詹妮弗之问勾勒的“阿伦特区分的模糊性”,乃是理想类型参照下的个案的变量值所致。詹妮弗之问是本文的构造命题,由此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澄清阿伦特的劳动概念,也能启发我们发起和参与阿伦特与马克思的劳动理论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某单位实习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后,口出狂言。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媒体和许多网友的关注。一些网友开始了一项"‘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许多网友借此表达了对这句话所折射的内容的反感。  相似文献   

13.
<正> 霍金又一次来到中国,这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当我们用鲜花和掌声热烈欢迎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伟大科学家到来时,他是否也真正由衷地感到高兴呢?我看未必。这既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有意给公众泼冷水。其实,用不着霍金先生明言,只要看一下媒体记者究竟想从霍金身上“挖掘”出哪些新闻,就不难找出答案了。霍金属于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这次到杭州是来出席学术会议的。中国记者(包括公众)对霍金的关注,恐怕远远出乎他的意料。可是,当数家媒体被允许提出10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观     
《小康》2016,(9)
正@楚枫大大:关注了您的微博我感觉连接了宇宙。北京时间4月12日上午10点12分,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教授在微博发出第一条微博向中国网友问好。据了解,他开通微博是因为一个偶然,他在中国的助手有次抱怨微博刷新首页全是前几天的内容,一直在研究时间旅行问题的霍金教授眼神在那一刻犀利了起来。点评:终于可以和霍金交流了,虽然是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正> 现在传媒中所说的“一夜情”是个泊来词,和它有关的几个英文单词是 one-night stand,sex with stranger 及promiscuity,可分别译作一夜风流、邂逅性交、随意性交。“一夜情”——泛滥的符号“一夜情”,假如你在 google 里搜索这个词语,可以得到三十一万四千项搜索结果!假如你在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在几乎每一本冗长的电视剧里你都能或多或少地看见它的踪影,在婚前或婚外,它大量地充塞着众多媒体的版面,并且正以极高的频率进入我们的视界。有人惊呼,“一夜情”几乎无孔不入。当然了,当懵懂的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大篇幅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进行二维视界的理论探讨,主要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思想理论.宏观视界是以人的价值问题为主线,旨在从整体上、从更本原的视阈下理解人的本质、异化理论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从而提炼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微观视界则侧重于从人类实践——认识的活动出发,努力在实践哲学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的认知.这样一种二维视界的全新探讨,不仅有利于我们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挖掘马克思主义对于价值理论的思考,它对于当代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建设更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茸 《北京观察》2002,(2):58-60
这里所说的"黑洞",并非宇宙间的黑洞,而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1976年举办的奥运会有关.而探究一下"黑洞"的缘由,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是怎么一回事,或许对后人能起到些许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然 《电子政务》2013,(2):40-48
在界定高校网络舆情发生的空间、主体、客体、传播模式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总结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四个特点,即舆情更易快速集结,舆情体现出大学生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与公众舆情相比更易治理,舆情相对比较理性等;对已有网络舆情管理研究提出的治理发展模式及其可行性和困境等成果进行了综述,借鉴西方治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综合治理模型,即建立以"信息公开、对话、事后分析、决策"为流程的治理体系,对于信息不透明、制度缺失和政府不作为等类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信息公开和对话可以增进政府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分析和决策能够化解社会矛盾,从而从根本上预防或平息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为避免类似"黑砖窑"的事件再次发生,近日,山西省政府在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正式出台了11项法规和制度文件。他们希望以"黑砖窑"事件为契机,加强农村地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拜托大家",山西省省长于幼军站起来向与会人员鞠了一个躬。在大会两个多小时的发言中,他把一半多的时间用在"黑砖窑"事件上。  相似文献   

20.
在移动互联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往往相伴共生,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期间积极引导舆情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是信息发布及时公开和舆情引导态度开明;对信息的全方位管辖、对舆情引导的区分化管理、对负面舆情处理的人性化管控,是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打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牌"、下好"自媒体主动传播棋"、用好"舆情法治惩戒大棒",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引导舆情形成良好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