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彭利锋 《前线》2023,(12):80-83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本地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分区分类指导、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坚持审慎稳妥推进,开展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农村改革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牢牢把握不能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的“四个不能”底线,扎实推动农村改革蹄疾步稳、见行见效。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兴义市敬南镇创新扶贫工作方法,探索发展引导群众多形式入股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销售,让贫困户变股东、享红利,实现脱贫致富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村改革新路。一、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潜力(一)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改变"四  相似文献   

3.
李志良 《当代贵州》2014,(28):36-37
正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根本和情感依赖。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三条底线"、保障"三地确权"、推进"三农向好",才能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在贵州省,农业始终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始终是数量最多的群体。只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三条底线"、保障"三地确  相似文献   

4.
《前线》1989,(2)
随着郊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就业结构和家庭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解决种粮农民收入低、调动农民积极性,保证粮食持续增产,是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顺义县的实践证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必要的外部条件,但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农村内部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以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前提的粮食专业生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为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有效途径,而且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郊区各区县情况不同,平原、山区差别很大,即使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不一样。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深化农村内部改革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推进农村各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农民获得很多实惠。但从当前的城乡发展差距来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更快发展、农牧民生活更加富裕,任务还相当艰巨。从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上看,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方式,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根据塔城地区近年来对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益探索,提出思路和建议,旨在提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立城 《新长征》2008,(12):28-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为新时期农村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根据我国国情,选择了“要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我省各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坚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变、坚持土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并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周边动态     
北京:从4个方面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今年,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积极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点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推出“股田制”“、租赁+就业”、农户间流转等多种形式,鼓励创新,规范发展。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集体土地征地留用地制度。积极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新完成100个以上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选择40家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农民增收明显、利益联结紧密、运行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发…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是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村社会组织与管理体制的基础。现存的农民与集体、农民与政府、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是基于农村土地权属关系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土地产权得以扩大和强化。随着土地流转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传统村庄的地域边界、人口边界、组织边界和阶层边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建构与土地流动相适应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各地农村社区建设表明,通过合理划定社区规模、组织重构、社工队伍建设、服务下乡等方式,有助于加强现代民主国家的建构和对乡村的有效整合,推动村民自治向社区自治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重大部署。《决定》有许多新思路、新突破。我们要深刻体会,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举措。1.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农户所有”“两权分离”“三权”分置三个演进阶段。其中,宅基地市场化改革是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农业人口市民化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当前,推进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坚持“破—立”并举与渐进式改革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坚持守住底线与适度放活相结合的推进原则。  相似文献   

12.
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议题。笔者认为,荔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这根主线,从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荔浦农业发展方式等八个方面展开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只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民才会关心和支持农村公共事务,基层党组织才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才有根本保障。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顶层设计统领、整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人才保障和政策支撑等,探索昌吉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和在凤阳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都谈到了农村土地制度,并将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他反复强调,"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改变分散的、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既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又要发展好规模经营,是当下农村改革中必须要把握好的尺度。"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大创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8,(12):58-63
话题缘起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时,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而在此前,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安徽省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要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6.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了农村制度改革,也使我们意识到制度创新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保障农民的主要制度有家庭联产承包制、户籍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局限性,因此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制度、征地制度,以及各种配套制度,并在制度上协调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要闻     
切实提高农民收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7日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上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温家宝指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温家宝强调,任何人无权剥夺农民合法财产权利,鼓励青壮年人留在农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10,26(2):59-6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管理不到位、流转主体不明确、流转用途不合法、流转意愿不强烈等问题。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农村保障机制。要注意不可急躁冒进,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谭水阳 《世纪桥》2007,(2):24-26
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指导了亿万中国农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及实践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中推进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一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揭示了我国农业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演变的主要趋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关键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村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