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题记:开国大将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的怀化会同侗族之乡。家乡的土地不仅哺育了他健康的躯体,而且培养了他爱国爱民的思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刻苦耐劳的精神。1927年粟裕跟随毛泽东、朱德上井冈山。他会打仗,被誉为常胜将军,1955年被授大将衔,毛泽东曾称赞他"担的大将衔,而干的却是元帅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对多年来社会上有关粟裕对授予他大将的军衔不满,受到毛泽东同志严肃批评的传说,粟裕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鞠开同志撰写了<粟裕大将授衔真相>一文,刊登在<北京日报>上作了澄清.实际情况是,1955年授衔时,党中央、毛泽东原本是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的,是粟裕高风亮节,自己不要,把元帅衔主动让了.作者鞠开当时并不知情,得悉邵力子说粟裕应评元帅的消息后,当作一个喜讯兴冲冲报告粟裕,并把材料指给他看,以为他会高兴的,哪知他脸一沉,脱口而出:"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相似文献   

3.
博览之窗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第一大将的军衔。自那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多数同志,包括党外的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认为粟裕战功很大,消灭的敌人很多,感到授他大将是低了,应该评他元帅。甚至有人还埋怨到毛泽东那里。也有人冤枉他,竟说他没授上元帅后,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那么,粟裕授衔的事实真相究竟如何?粟裕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战略家,按当时授衔的依据,毛泽东同大家的想法一样,是要给他授元帅军衔的。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军衔…  相似文献   

4.
粟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古的功勋。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刘伯承元帅也赞扬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卓越功绩的充分肯定。面对荣誉,粟裕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常以“沧海一粟”来形容自己。解放战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8)
他是战士们心目中的"战神",是毛泽东赞誉的"第一功臣""常胜将军",他就是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2017年8月,粟裕诞辰110周年,本刊特发《粟裕苏中抗战威震敌胆》,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6.
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名扬中外的一代名将。在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竟三次辞让!”他居功谦让的高尚品德和负重进取的全局胸怀,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正1955年授大将衔的10位将领中,陈赓与粟裕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陈赓对屡打大仗、恶仗,智谋百出的粟裕由衷地钦佩。粟裕对陈赓也欣赏有加。1954年10月粟裕担任总参谋长后,陈赓以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之职兼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分工的时候,粟裕让陈赓接管自己过去的职责:分管作战。因故不在总参时,粟裕经常指定陈赓代理总参谋长职责,替他主持总参谋部。  相似文献   

8.
粟裕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将领,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勋,有“常胜将军”之称.深受党和毛泽东的器重,他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深刻的作会,并有卓越的发挥。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粟裕对出现在军事领域内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即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的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者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来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是会害死人的。当时他处于逆境。1958年在所谓“反教条主义”中,他受到错误的批判,由总…  相似文献   

9.
一、大将之首──粟裕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人,生于1907年,卒于1984年。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毛泽东的目光紧盯着粟裕,突然冒出一句:“如果你感到确实困难不愿意率1兵团南下.我们可以考虑另换人去……”毛泽东的话令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1948年初的那几个月里,一向果敢坦率的粟裕陷入了沉思和犹豫之中。 起因是中央军委的一道命令。 1948年1月下旬,刚打完沙土集战役的粟裕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接到军委命令:为迫使…  相似文献   

10.
正1961年9月,毛泽东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称赞毛泽东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并特别指出其运筹的淮海战役令人不可思议。毛泽东却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粟裕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1907年出生在湘西会同县一个侗族家庭,1924年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时接触许多进步思想而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因遭受反动派迫害,在组织的安排下加入叶  相似文献   

11.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居十大将之首。此后几十年中,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他应该评上元帅,还有人说,他曾为授衔一事闹过意见,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事实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之前,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心感不安,遂提笔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呈送毛泽东主席。在这份《降衔申请》中,许光达十分谦逊地从德、才、资、功方面指出自己与大将军衔的不相称之处,言辞恳切地请求将自己改授为上将,把大将军衔另授予其他功勋卓著者。  相似文献   

13.
《党史天地》2006,(1):53-53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14.
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开国将帅。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陈毅在赣粤边,粟裕在浙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和粟裕又同在抗日劲旅新四军中浴血奋战。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取他俩的长处(陈毅资格老,粟裕会打仗),把他二人搭配在一起,组成陈粟大军,驰骋华东战场,屡建奇功。1975年陈毅元帅的第三个儿子陈小鲁与国防部长粟裕大将的小女儿粟惠宁结婚。2004年的金秋10月,他俩从北京来到江西,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到永新、宁冈、井冈山、兴国、宁都、…  相似文献   

15.
凡读过《粟裕战争回忆录》的同志,无不为粟裕大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指挥艺术和精湛的军事理论所折服。那么,这部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是怎样完成的呢?笔者有幸在粟裕晚年担任他的秘书,愿把耳闻目睹的一些片断整理成文,以飨读者。粟裕下决心写战争回忆录,有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报载: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之前,装甲兵司令许光达听说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十分不安,遂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份《降衔申请》.在这份《降衔申请》中,许将军十分谦逊地从德、才、资、功方面指出自己与大将军衔的不相称之处,恳切地请改授其上将,另将大将衔授给功勋卓著者.  相似文献   

17.
一代名将粟裕居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粟裕决心写战争回忆录虽然是在1976年,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就对军事领域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极为不满。1958年,厄运毫无征兆地突然降临到粟裕的身上。在那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被调离了军事指挥第一线。  相似文献   

18.
粟裕大将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深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赞许。特别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粟裕指挥部队连续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一系  相似文献   

19.
粟裕是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一个真正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大将。他虽然从未进过军校,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粟裕将军善于学习和应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掌握战争规律,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常胜将军。更为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粟裕将军自觉以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武装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一心以党和革命事业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的光辉典范。其中,粟裕将军两次辞让司令的故事,一时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1]1945年10月,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华夏大地,内战一触即发。中共中央考…  相似文献   

20.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人中,粟裕排名第一。从普通士兵到共和国大将,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著名军事家、战略家粟裕身经百战,战功显赫。刘伯承曾说:“粟裕同志百战百胜,是解放军的最优秀将领之一。”一生革命粟裕,侗族,1907年出生于湖南会同县一个地主家庭,6岁上私塾,后随家迁入县城上小学。据他回忆,“父亲一心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