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来,细心的莆田市区居民发现,在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无论是城区主干道,还是没有红绿灯的交叉路口,总能看见交警的身影,有的指挥疏导交通,有的查处违章行为,有的处理交通事故……他们都在以自己的行动为“人民满意交警队”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的冬季征兵、夏季特招士官和军校高招来看,当代青年再现应征参军热潮。这其中无论是普通社会青年,还是莘莘学子,促成其崇尚参军报国的深层背景中,有个人长期的军旅夙愿和传统的爱国情怀,也有国庆阅兵等时事宣传,以及"大学生好兵高明"的示范效应,更有国家新出台的对大学生入伍优惠政策等外部因素,是全社会共同营造的良性氛围点燃了这种热切与激情。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值观困惑。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大众传媒尤为显著。为了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和变化趋向,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研究"课题组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贵州省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五所大学的在读大学生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如何利用大众传媒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走出价值观困惑,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不论是对大学生个体自身,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坐在淡水夜晚的老街品小吃,还是在台北的博物馆赏珍品,无论是站在阿里山看日出,还是在暮色之中访宜兰,我始终想找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人民的感觉。走马观花间,浮光掠影里,蓦然回首中,我忽有所悟:台湾,其实浸透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汲取天地之灵气,可以任人一品再品而回味无穷。而越是了解台湾、了解台湾普通百姓的生活,我心里也就生出越多的感触。如果只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我对当代台湾人的感觉,那我觉得,自己只好选一句特别古老但又特别让我有崭新体会的古语:“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少小须…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一个比较独特的群体,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其它,研究生们形成了一整套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方式。相对普遍大学生来说,研究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较深刻的思维方式和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无论从哪方面讲,研究生族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大学生所追求和仰慕,由此而使众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孜孜以求之且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兴奋不己。 由普通大学生一跃成为研究生,固然是一个进步和飞跃,然而研究生中有些现象却确确实实值得我们思考,由于学习的需要,研究生的住宿条件比普通大学生优越  相似文献   

6.
实习过后,无论有没有拿到自己期望单位的录用通知书,进入职场是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而初入职场,无论是有过实习经历的大学生,还是从未实习过的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心态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品德修养和处世哲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无论是对其个人的成长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旗帜,把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实践中,着力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五月,劳动的歌声在激昂。与劳动最相关的恐怕就是那些基层劳动者了,尤其是农民工群体们。一提及到农民工,你或许会想到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无论是早晨街头卖早餐的阿姨,还是建筑工地灰头土脸的大叔,甚至是许多服务行业的保洁人员。他们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勤劳与踏实,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7)
<正>每年大学毕业季一到,年轻人都开始了人生中重要的抉择:返乡还是不返乡。无论是大陆年轻人从家乡到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岛内年轻人从中南部北上台北求学,毕业后所面对的抉择却都是一样。究竟未来该何去何从,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有的人选择离乡背井在外打拼,因为机会在哪,人才就在哪;有的人则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养育自己多年的这片土地贡献一己之力。金钱与亲情之间的拉扯,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这是许多现代人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泛娱乐化"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日益演化成一种社会思潮。在泛娱乐化思潮的裹挟下,娱乐本身作为一种压力排遣方式被异化为带有狂欢特质的生活方式,致使当代部分大学生精神生活出现异化。这种异化集中表现在精神层面,它模糊理想和道德,虚无必要的政治立场,挑战人类的美学底线,弱化社会责任感,解构人的理性思维模式。面对泛娱乐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构成的异化之域,我们可以从加强方法指导、筑牢课程防线、平衡供需矛盾、媒体承担责任四大方面,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异化之域,构建科学合理、丰满厚重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蠡人 《乡音》2012,(5):42-45
人生在世,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朱门豪富;无论是业界精英,还是平头百姓,每个人都有最后岁月。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抗衡。但是,每个人的岁月又不尽相同,有的享尽衰荣,有的悄然离去,有的却历尽苦难……这不仅与本人平生的人品、作为、业绩有关,而且与当时的政治情势和社会状况相连。尤其是在是非颠  相似文献   

12.
浅析大学生道德进步与社会炭展的失衡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忠友 《理论月刊》2003,(8):125-127
当代人类社会在文明发展进程中,面临着来自价值信念的挑战。改革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伴随着部分大学生低下的道德情操和没落的生活方式,即为大学生的道德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在现阶段,通过透析这种失衡现象,从本质上把握(?)根本原因,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的进步,使之跟上改革的形势,适应改革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保险意识状况,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文献资料研究法,对276个大学生的保险意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保险的认知、购买保险的态度还是行为实施上,当代大学生的保险意识总体上比较好,存在的保险意识薄弱问题可通过加强保险知识的普及,强化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措施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有的地方、有的领域和部门出现“一手比较软”的问题,并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根本原因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缺少统一认识:有的认为物质文明建设上去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会上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有的认为经济建设搞上去,必然要使精神文明付出代价;有的认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然有先后的区别。这些错误认识,必须通过对(决议)的深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以解决,否则(决议)很难落实。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也是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  相似文献   

15.
王国忠 《创造》2014,(4):38-39
正要把党校办成一流学府,必须在教育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目标等方面突出重点、展示特长、体现特色、发挥优势。无论是办企业,还是办学校,也无论是做实事,还是做学问,特色都是极端重要的,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吸引力,更没有竞争力。鲁迅先生曾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至理名言其实有很强的普遍指导意义。苹果牌手机之所以风靡一时,就是因为它是智能手机,独具特色,独具优势;西双版纳之所  相似文献   

16.
感受台湾     
受台湾“财团法人陈茂榜纪念文教基金会”的邀请,我曾荣幸地参加了天津、苏州两地大学生组成的23人大陆优秀大学生访台代表团,亲身感受台湾。中华文化在台湾到台湾访问的第一站是台北市。无论是白天穿梭于拥挤的人流中,看无数个同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匆匆而过,还是夜晚站立于华灯闪烁的街头,听歌声、笑声、音乐声不绝于耳,总会使人备感亲切,不由得产生一种身在大陆某个繁华都市的幻觉。看见了吗?台北县的缩微景观公园“小人国”里不仅有北京的故宫、天坛等祖国各地的主要名胜古迹,还有大陆东南沿海的乡居、寺庙等。瞧见了吗?…  相似文献   

17.
秦冰 《传承》2010,(33):68-69
身为消费者中的一员,当代大学生应适应新形势、明确新目标、肩负新使命,在消费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观、责任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低碳消费的意识,带动国人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以节省更多的资源,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了实践性。今年的政治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占试卷总分为48%的题目是取材于当代国内和国际社会政治生活,试题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较强的针对性,从而加强了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如今,大学校园里已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正风起云涌。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社会各界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从根本上来说,折射的是一种当代大学生主动寻找与社会结合的契机,积极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青年文化潮流,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不管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怎样的状态,任何时代的青年都会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21世纪的大学生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成为了青年群体中最早的清醒者和行动者。…  相似文献   

20.
(六)全面驱华不断升级1991年7月7日,对在匈华人来说,无疑面临着一场新的事变。按匈牙利原来政策可以获得黄卡的中国人被通知说:他们必须回国,到匈牙利驻中国大使馆办工作签证。许多中国人信以为真,立即打道回京,岂知这是一条调虎离山之计,北京的匈牙利使馆不办工作签证。这些人没有身份和签证,根本出不了国。所有华人被告之,无论是到匈求学的还是工作的,只要持普通因私护照,都被视为旅游者,只允许在匈牙利逗留一个月,到期必须离境。大部分生意人都傻了眼,有的合同尚未落实,有的货物还在路上。9月下旬,有整列车的外国人(包括华人)被拦在匈牙利境外,对旅游者免签的政策又成了空文。这当然并非全冲着中国人来的,但华人中有很多是重返匈牙利办事的,误一天损失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