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涉外经济贸易中,发生争议在所难免,为寻得纠纷的解决,争议双方通常通过友好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而仲裁则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主要方式。涉外经济贸易仲裁是在自愿的  相似文献   

2.
涉外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已于1995年9月1日生效,该法第三章对仲裁条款作了专门规定;我国于1986年12月2日加入的《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也对仲裁协议作了明确规定。本文拟结合上述法律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与准据法”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寻找当前涉外仲裁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办法①。一、涉外仲裁协议概述涉外仲裁协议,是指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双方当事人对他们将来可能发生或业已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一种书面协议。根据各国有关的仲裁法规和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商法年刊》1995,(1):439-45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决定》、《通知》、及《批复》,制定本仲裁规则。第二条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原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沿海和与海相通的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过程中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海事争议,以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国内外航运事业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涉外经济贸易合同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同外商签订各种经济合同中,法律适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尤其是签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往往因为法律适用问题不能达成协议而使谈判旷日持久。因此,研究和解决涉外经济贸易合同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就变得刻不容缓了,同时这对于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涉外仲裁的可仲裁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在理论上,在司法实践中,它还是法院决定是否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各国对商事仲裁的受案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采取了“放宽”的态度。而作为《纽约公约》的参加国,我国现行的《仲裁法》中关于仲裁事项的范围规定与《纽约公约》的相关规定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从法理上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国内涉外经济贸易仲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仲裁是我国解决对外经济贸易和海事争议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和海运企业,在对外业务往来中,遇有争议,根据我国政策和贸易习惯,先由双方直接友好协商解决;经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时,则在双方自愿基础上以仲裁解决。我国政府对外签订的双边贸易协定中常有仲裁的规定,对外签订的交货共同条件中一般也都规定有仲裁条款。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如何确定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交易双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仲裁条款订得适当与否,关系到日后发生争议时能否及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断与解决,关系到交易双方的切身利益.仲裁条款的内容繁简不一,也无固定的模式,一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订得具体明确.现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结合我们处理涉外经济纠纷的实践经验,就订立涉外经济合同仲裁条款中存在和易发生的问题、仲裁条款应明确的内容、我国在涉外经济合同中常用的几种仲裁条款(中英文对照)三方面试作阐述:一、在拟定仲裁条款中存在和易发生的问题目前各外贸公司签订的涉外经济合同除有一部分未订立仲裁条款外,还有许多合同的仲裁条款不符合要求,给争议的解决造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承认和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法律渊源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承认和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法律渊源及其适用●陈治东沈伟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蓬勃发展,商事仲裁日益成为解决涉外经济纠纷的重要途径。国际商事仲裁主体、客体的跨国性使仲裁裁决效力的实现需要裁决执行地国法院的承认和执行。本文就我国承认和执行国际仲裁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日益频繁,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也随之增多,本文针对审理涉外经济纠纷案件中常见的须慎重处理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这里提及的涉外经济纠纷含国内当事人同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经济纠纷。1.关于认定仲裁协议无效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哈干问题的意见》第145条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但仲裁…  相似文献   

10.
涉外商事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卢松仲裁制度是指当事人通过协议将彼此之间的争议提交给法院以外的某个人或某个机构进行裁判,并承诺要遵守裁决的一种制度。我国日前存在着多种仲裁制度,其中涉外经济贸易仲裁制度建立最早,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最为接近。我国正在草拟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联合调解是解决涉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一种新的调解方式,创始于1977—1979年间。当时中美贸易之间存在两个争议额较大的案件,一是关于棉花迟期交货和拖延派船装运的责任问题的争议,美方当事人提出索赔请求,但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最后,美方当事人向美国的仲裁协会提出请求,中方当事人向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请求,两国的仲裁机构根据双方的请求各指定一人作调解员,联合进行调解。最后,双方都满意地接受调解意见。通过联合调解,中美两国仲裁机构还成功地  相似文献   

12.
国际商会(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简称ICC)于1920年成立于法国巴黎,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民间组织。ICC自成立时起便一直致力于国际商贸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因而在处理国际商事争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CC内部设有国际仲裁院(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Arbitration,简称ICA),并制定有比较完备的仲裁规则,但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方面,ICC并未将目光仅局限于仲裁这一种方式上,而是始终关注仲裁以外其他争议解决方式的作用,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则,为争议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从而实现圆满解决商业纠纷的目的。2001年7月1日生效的《国际商会友好争议解决规则》(The ICC Amicable Dispute Resolution Rules,以下简称《ADR规则》)便代表了ICC在这方面努力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在与国际海事委员会(CMI)的合作下主持了当前的统一国际海上运输法公约的草案修订工作。到目前为止,草案还处于继续审议修改的过程之中,仲裁是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由于草案第16章仲裁是在基本借鉴《汉堡规则》的基础上添加进去的,围绕海上运输纠纷的这一重要解决途径也产生了很多争议。仲裁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着草案本身的成败,也与海上运输法和海事仲裁的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在第三工作组的框架下围绕草案中的仲裁问题所产生的争议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是否应该将仲裁列入公约作统一的规定;(2)草案中关于仲裁的规定可能与现有统一原则和做法产生的冲突。对这两个层次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对外经济贸易交往中,争议总是难免的。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段来解决争议,是每个从事外贸活动的组织不能不考虑的问题,解决争议的手段,不外诉讼、仲裁和调解三种,而其中又以仲裁的运用最为普遍。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制订的对外经济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0,(1):439-451
(2 0 0 0年 1 1月 2 2日中国国际商会修订并通过2 0 0 1年 1月 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管 辖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制定本仲裁规则。第二条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原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 ,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 )以仲裁的方式 ,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近洋、沿海和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等有关过程中所发生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海事争议 ,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内外海商事业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海事争议案件 :(一 )船舶救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用仲裁方式解决对外贸易中可能发生的争议,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曾于一九五四年五月六日通过《关于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设立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的决定》,确定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附设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并对仲裁机构的组成,当事人、代理人的指定、保全措施、裁决的效力和执行等作了简要的规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于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又通过了《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程序暂行规则》,就仲裁程序作了具体规定。上项《决定》和《规则》沿用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之久。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一九八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仲裁法》的制定,是对我国仲裁制度根本性的改革,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仲裁法》对仲裁制度的改革是仲裁事业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提出的要求 在《仲裁法》颁布之前,大约有14个法律、82个行政法规和190个地方性法规,作出了有关仲裁的规定。按照这些法律、法规,以仲裁方式解决的争议涉及国内和涉外经济合同纠纷、技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称仲裁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将在我国境内进行的商事仲裁分为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两个部分。其中仲裁法第7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共9个条款)中第65条规定:“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的仲裁,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该条规定清楚地表明,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在大多数情形下受到相同规则的调整,例如在仲裁商事性质的识别、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的申请和受理、仲裁裁决的作出等方面,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都适用完全相同的规则。但在以下几个方面,仲裁法第7章却对涉外仲裁作出了专门的特殊规定。通过比较,我国仲裁法对国内与涉外仲裁的不同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孙然 《中国法律》2002,(4):39-40,108-110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机构,公正仲裁,是我们一切工作围绕的核心。”王生长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对记者说。早就有香港朋友向我推崇王生长,年龄不到40,已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商会法律部副部长等要职,同时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外交学院兼职教授,着有《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理论与实务》、《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中国国际仲裁》、《在中国解决争议》等中英文专着。是中国知名的仲裁专家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20.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把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必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是调整我国法人同外国法人、自然人之间经济法律关系的规范。它参照了《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涉外经济活动的特点,把我国参加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规定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即只有我国的法人才有资格成为涉外经济合同的当事人,而我国的公民和个体户则不能直接与外国企业或商人签订涉外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