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碳排放关系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级单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证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关系密切.对东部地区而言,农村金融结构和规模与农业碳排放负相关,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业碳排放正相关;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农村金融结构和规模与农业碳排放正相关,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业碳排放负相关;同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要有效缓解农业碳排放问题,不同的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解决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性差异,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差异愈加明显。去除差异吗?显然不现实。减少差异吗?我们费力多年,差异越来越大。现实的做法还是管理差异。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的有结构差异的各产业对政策冲击产生出不同反应,各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排序为:东部是"二、三、一",中部是"一、二、三".西部是"三、二、一".通过建立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区域产业结构在横向上各区域(省)不一样,纵向上同一产业在各区域(省)的分布也不平衡.因此,各区域可依据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空间,对应具有区域特征的互补性货币政策之外的金融工具,并考虑结合西部大开发的财政政策,采取多样化的金融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杨波  徐伟 《求索》2007,(12)
本文从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的省域比较入手,考察了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问题。文章认为,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非均衡性,特别是,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的分异。运用计量模型对劳动力市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不仅受转型过程中的政策和制度的影响,同时一些市场因素也逐渐开始产生作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差异具有十分典型的经济体制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建丽 《桂海论丛》2008,24(5):86-89
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保障属地化管理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由地方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小、水平低、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差,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而且背离了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因此,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是缩小社会保障区域差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春梅  孟蓉蓉  赵红霞 《传承》2012,(16):13+53
重视并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和强调学习。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共产党人提出的学习观点,总结的学习经验,已然成为一笔宝贵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理论阐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于加强构建学习型政党和提高党员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殷倩  郝鑫 《前沿》2013,(4):44-45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思维流程及理论探究的轨迹铺就了其形成、发展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机器化大工业急剧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宏大背景下展开的。马克思将古典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及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留下的零星散布的关于危机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经过缜密的逻辑思考,将其聚合成了石破惊天的理论洪流  相似文献   

8.
中部农村崛起与区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求索》2006,(4):37-39
区域金融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越匹配,金融对区域经济的渗透力就越深入。本文运用区域金融理论,对区域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中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中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培育与中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中部农村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仁华  张子赫 《求索》2010,(7):8-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在资本市场有效假设下的B-S期权定价模型应用于期权定价模型的缺陷,然后以分形市场假说及分形布朗运动为基础,构建了考虑权证稀释效用的分形市场的权证估值模型,并对影响估值模型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仇叶 《求索》2023,(4):137-145
基于乡村工业化历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利用与土地价值上出现显著分化,引发了土地制度实践的东西区域差异。总体而言,中西部的土地制度实践主要涉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调整,而东部地区则在国家与集体间重新配置土地开发权。两者均是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而非原因,如果简单将东部的制度实践照搬到中西部地区可能导致土地制度改革陷入困境。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二元地权结构有较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应当持续发挥公有制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创新机制,以应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催生了学界研究民生问题的新热潮,近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学界近年来民生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以期掌控前沿动向和研究脉络,有助于推进理论探讨的深入升华。  相似文献   

12.
黎海珊  ;单美姣 《求索》2014,(11):63-67
关于金融效率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现有研究视阈多数仅锁定为正规金融,导致中观层面的"金融"概念"跛行"。鉴于此,借鉴C-D生产函数和OLS、2SLS、LIML、GMM及IGMM方法,围绕非正规金融整体效率及其区域差异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均非正规融资每增加1%可以带来人均农业产值1.5%左右的增长,表明非正规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富有效率,并且各地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西部居后。应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进一步发挥其比较优势,使其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包括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战略、"四区一中心"战略、"以中部带周边"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金三角"战略、"两江三线"战略、"一特五大"战略、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战略、武汉城市圈战略和省域副中心战略等,通过梳理三个大的演化阶段的得失,可以为今后湖北在中部崛起过程中的发展思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视角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翠梅 《求索》2007,(9):24-26
农村土地所具有的保障功能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实行,但我国农地保障功能不断弱化而且区域差异极大,这为我国试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提供了可行性。本文认为可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发展型耕地承包经营权为抵押客体,以非农收入水平高的企业型农户为抵押主体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径向SBM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高等教育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进行验证,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收敛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9~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呈现"先小幅上升,后保持平稳,再小幅上升"的变化趋势,整体效率在71.6%~76.5%之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存在β收敛特征,地理因素和社会特征对高等教育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开放程度、高等教育管理水平与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正相关,高等教育平均规模对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有负向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效率收敛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受制于民族构成与分布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经历了《共同纲领》确定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向1954年《宪法》确定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变革。虽然二者均强调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但前者是在否定民族文化自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区实施的自治,而后者则是在民族构成与分布无法满足实施"民族的区域自治"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强调的是民族自治地方内部各民族的联合自治。现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制定,受到了"民族的区域自治"和"各民族的联合自治"的双重影响。为有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以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的论断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确定的协商民主决策机制为核心,构建实现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鸿宇 《岭南学刊》2000,(1):39-46,28
本文以1840 年以前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自秦汉到清代中叶各个时期广东各经济地带发展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区域经济布局的变动趋势。文中描述了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直作为广东区域经济的核心区,而次核心区顺次从粤西到粤北最后到粤东沿海的推移过程,并据此指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商路的变迁、人口的流动、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自然资源的禀赋程度, 都会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和变化带来重大的影响,但决定区域产业结构进而决定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差异布局的根本因素,仍然是市场需求。因此,应将市场发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台湾"主计处"23个县市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用Haus-man Test检验固定效果和随机效果,并用Arellano-Bond动态面板数据估计方法解决模型的自相关问题。研究发现全台湾各县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有显著差异,深受产业发展程度、出生及死亡情况、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表明:粗出生率、粗死亡率和净迁移率都对人口老龄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业就业者比例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为正。为缓和老龄化问题,必须在经济、文化、卫生与社会福利各层面通力合作,追求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中,金融因素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考察了我国金融区域差距的现状,分析了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作用,说明了金融体系的演变对金融区域差距的影响,主张通过实施差异性金融政策,缩小金融区域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行政性社区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自治性社区治理模式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进展值得关注。研究表明,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置率较高,并且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其功能更多注重传统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在财政支持方面,城乡演进式社区能获得更多的基础建设资金,传统单位街坊社区则能获得更多的社区服务项目资金;政府往往把对社区管理工作的考核与经费拨付挂钩,重点干预社区管理层聘任等事务,对老年人服务等公益项目介入较多;受居民权力结构的影响,在城乡演进式社区中政府干预程度较弱。促进政府职能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的转变,要推动常规城市社区管理工作项目制改革,保障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开展社区专业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