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不敢断言诸葛亮这样的主动申报财产的典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起码可以说,这种典型是极其罕见的。他为何敢于这样做?诸葛亮这类申报财产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2.
近读《诸葛亮新传》,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疏中有这样一段话:“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春秋》贲师,臣职是当。请自眨三等,以督厥咎”。看来诸葛亮实在无愧一代贤相,他对街亭之失不仅承担责任,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诸葛亮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类智慧与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出庐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的历史。躬耕地在哪里?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臣本布  相似文献   

4.
从蒋琬善待逆耳之言说开去顾彭荣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蒋琬为尚书令。有人对他不服,说了些逆耳之言。如督农杨敏,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指诸葛亮)”。有人向蒋琬报告,提出应对杨敏治罪,蒋琬不同意,说:“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他不予...  相似文献   

5.
夏海 《党建研究》2013,(1):53-56
诸葛亮是汉末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称颂。人们普遍评价诸葛亮为千古贤相、治国能臣、军事奇才和君子典范。任何一个历史人物,即使得到其中一项评价,都是很值得自豪的,而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可谓不吝其誉,涵盖了做人与做官、治国与治军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公元227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统率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发动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目标的讨魏战争。他在临行前呈后主刘禅一表,即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出师表》。对于《出师表》,后人一直赞誉有加、推崇备至:杜甫赋《蜀相》一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7.
去襄樊,拜诸葛亮有一年的高考试卷上,有一道填空题,问:世界上目前最宽的护城河在哪里?正确答案是:湖北襄阳。  相似文献   

8.
豫西南重镇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文化资源尤其丰厚,南阳“四圣”中,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均为汉代人物。但在对待诸葛亮文化问题上存有异议。东晋时期的襄阳人习凿齿为了给襄阳争名人,在他写的《汉晋春秋》中附会上“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从而使南、襄这个“官司”一直打了10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襄樊人很早就把诸葛亮文化纳入市场运作,而市场意识相对较差的南阳,对诸葛亮文化则是考据多开发少、研究多应用少、学术争论多市场运作少,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忽略对诸葛亮躬耕之地卧龙岗的保护,致使诸葛亮…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的统战策略思想与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杜渺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开明的治国贤相。本文试就他如何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为当时的斗争服务,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运现统一战线,现立“联吴抗究”的策略思想诸葛亮出生的东汉后期,是中国历史上最...  相似文献   

10.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君臣之间的“信”履行得较为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父子和诸葛亮,这对明主贤君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着至善至美的诚信道德。诸葛亮在治蜀时期,信用人才,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1.
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孙权遣吕蒙、陆逊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受重创。这是汉魏之际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致使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跨有荆、益",分兵北上,统一天下的战略宏图化为泡影,"天下之终归于曹氏"。对此,历代史家评论颇多,然题中仍不乏剩义。例如,关羽与同僚、部属关系如何,最终怎么会众叛亲离?关羽走麦城时,蜀中为何作壁上观,无一卒前往营救?深究之,蜀汉失荆州的原因颇为复杂,它是蜀汉政权在军事、外交、用人等一系列问题上措置失当,以及内部矛盾激化而造成的。其中既有关羽的责任,亦有刘备、诸葛亮的失策。  相似文献   

12.
<正> 诸葛亮后裔今何在?在流传于世的诸葛亮史料和《三国演义》通俗小说中,关于诸葛亮后裔们的记述。截至三代,就断了线索。据考察,在诸葛亮一生有迹可寻的出生地山东琅琊、隐居地  相似文献   

13.
关羽和马谡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处理了两个违反军令状的案件。第一件是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案;第二件是马谡失街亭案。按理说,关羽和马谡两人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如果从情节后果看,关羽是在完全有条件捉拿或斩杀疲惫不堪的  相似文献   

14.
自从李登辉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后,台湾当局在其“书面说明”中声称:这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的说明。事实证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恰恰在政治、历史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李登辉妄图把暂时对台湾的统治或管辖说成是对台湾的主权,作为其“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理论依据,这是颠倒是非,混淆国际法关于主权与管辖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可谓“绝代奇才”,“智慧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领导艺术。然而,在用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即是一例。诸葛亮对“义如兄弟”的马谡甚为偏爱。当他去探望病危中的刘备时,刘备问他:马谡之才能何如?诸葛亮赞曰:此人当世之英才也。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将一代名臣诸葛亮描绘成一个智慧超群、未卜先知的人才。其实,依笔者之见,诸葛亮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名保守型的守成人才。 诸葛亮的保守性首先表现在他选人用人上对人才的求全责备。众所用知,人才是某一方面术有专攻之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则必然会在另一些方面有很深的缺陷。然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以致于他在用人问题上也过于谨慎(关于诸葛亮的选才标准详见诸葛亮所著《心书》)。这样做的结果是,诸葛亮死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绘成能呼风唤雨的战神,而历史上的诸葛亮主要是个政治家。对于他的军事才能,历来褒贬不一。《三国志》作者陈寿说他“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放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有人不赞成这种说法,记陈寿因其父(马议部下)街亭一役失利受牵连而处以刑罚,有意贬低诸葛亮。有人说,魏延建议从子午谷出奇兵袭取长安,诸葛亮怯而不纳,失去攻魏良机。……我们的态度是,应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不要技高,也不要贬低。诸葛亮“少有通群之才,英霸之辞”,“每自比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乐毅(…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八五”古籍整理规划项目——《沂蒙名贤丛书》(下称“丛书”)之一的《诸葛亮研究集成》一书,已于1997年9月由齐鲁书社出版问世。该书由临沂师专王瑞功教授主编。编注工作历时5年。全书143万字,分8卷,将晋代至清朝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和著评尽可能收录予以校注。其中采用稿本、纂本50余种,汇集了许多研究成果,为目前国内资料较为齐全的研究诸葛亮的工具书之一。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事迹一千多年来盛传不衰,他的名字也因此在中华民族家喻户  相似文献   

19.
在湖北襄阳的人物网站上,潘文郁的名字排列在诸葛亮、杜甫、岳飞的后面,同样被家乡人引以为豪。潘文郁是鲜为人知的北平特科成员,那是一个无名英雄的团队,似历史深处一簇不曾发光的星辰,潘文郁是其中一颗。  相似文献   

20.
郑利民  杨鹏程 《求索》2011,(5):234-236,54
洞庭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断的演变形成了历史上荆江与洞庭湖特殊而复杂的江湖关系,而这种特殊复杂的江湖关系是湘鄂两省水利矛盾与纠葛不断的自然条件和直接原因。"南北之争"成为贯穿湘鄂两省水利矛盾的关键词。到清后期,洞庭湖区水患日益频繁和严重,这种江湖关系进一步上升到畛域之争,演变为湘鄂两省紧张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