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     
《南风窗》2016,(9)
正1读此文后,深有同感,自己的家乡在山西的一个小城市里,一个国企双职工家庭的生活在那里还是众人羡慕的。小时候去同学家玩,家长都会问起你的父母在哪里上班,而说出他们的单位后,总会听到一句"好单位"的回答。设身处地想一下,工人阶级的思想里难有对国家宏观经济走向的深刻认知,他们已被程式化的生活、工作所局限了。在去产能转型的背景下,下岗的他们是弱势的,但悲哀的不是他们,  相似文献   

2.
李张光 《工会博览》2013,(29):10-12
被忽略的角落 现代化的进程稀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稀释的作用也从社会蔓延到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单位——家庭。双职工家庭,特别是职场上的年轻父母,在我们的职工群体里已不是少数。而社会的变迁,使他们背负着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殊责任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八角街道总工会暑期职工子女托管班开班了,给辖区双职工会员送去了第一缕清凉!据悉,暑期子女托管班是由市总工会资金支持,八角街道总工会承办,已经开班三个年头了,三年来共计解决暑期无人照看的双职工子女100余人,既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又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暑假。今年更是与专业培训学校合作,不仅指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  相似文献   

4.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建筑工人辛勤的付出,可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对他们而言,工作、生活充满了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在这个大家庭里,当他们需要帮助、关爱时,工会想到了、做到了;当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工会伸出了援助之手;当他们累了乏了,工会结合实际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那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想寻找震撼人心的惨烈,唐山再合适不过了。在这座城市里,随便问一个中老年人,他们都能讲述一段大地震中的惨痛经历。数十万人死了,就是他们的亲人;活下来的人大多有被埋压在废墟下的经历,他们戏称自己为“出土文物”。如果你想寻找奇迹,唐山也再合适不过了。30年前的大地震几乎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但她重又站立了起来,一栋栋楼房从废墟上拔地而起。经济发展令人侧目,从恢复到震前水平到“百亿市”再到“千亿市”,跃升速度惊人。2005年,唐山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在河北省处于龙头地位。唐山在一片废墟上的重生像是一个传奇,有很多地方令人感到迷惑。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市,不够摩登,甚至有点土气;她只有30岁,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可是显得陈旧了;这是个迅速发展的城市,有朝气蓬勃的一面,但她的文化中又有浮躁和一点呆板的味道。唐山重生和成长的30年,整个中国也经历着沧桑巨变。站在今天回望,可以发现大时代给这座城市留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金新 《法制博览》2010,(16):76-76
《读者》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江南一座古村游览风景区,几十位游客正兴致勃勃地参观清代某五品官遗留下的豪宅。这座豪宅典雅庄严、精巧别致,游客们赞不绝口。而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这座豪宅的屋檐竟是另一间小巧整洁的小屋子的房盖。也就是说,在这座豪宅的屋檐下又建成一间小屋子。  相似文献   

7.
燎原 《南风窗》2012,(25):51-53
资本和权力一次次掏空他们贫瘠的村庄和耕地所在的一座座山体,却没有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当各种努力统统无效时,无力感不请自来,长时间把他们攫住。迷茫,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雪后放晴,七八个老人正懒散地蹲在村口晒暖阳,吧嗒吧嗒抽着烟,目光浑浊,表情木然。对《南风窗》记者的造访,他们没有言说的欲望。这是距庞庞塔村500米处的一个临时安置点。因煤炭开采致村庄塌陷,一年前,他们就到这里居住了。庞庞塔村是山西临县木瓜坪乡一  相似文献   

8.
月有阴晴圆缺……在广东沿海一带的侨乡,早年间漂洋过海的谋生者与留守祖居的妻儿老少之间的离愁别恨,由于带有太平洋的咸水味而显得悲剧色彩更浓。侨乡有许多被称为望夫山、望夫石的奇山怪石,一座山一块石头,往往伴有一段令人断肠的传说。时至今日,漂洋过海的出国者依然络绎不绝,给他们暂时不能同行的眷属留下了丝丝离愁别绪。而大洋彼岸的求婚者,又使本地的准过埠新娘或新郎们洒多几滴相思泪。可能是暂别,也可能是漫长的留守,祖辈们古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的北京街头,出现过数十条购物长龙,你猜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大白菜和烟筒!别小看这两样东西.它们在北京人的冬春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难怪市政府总要下大力作重点安排。国家去年花费在大白菜上的补贴,足以建两座立交桥,可吃掉了两座立交桥的北京人仍在怨声载道。他们担心菜价会涨,于是拼命地买,买,买……北京市有关部门对西城区的279户居民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人均  相似文献   

10.
正沿着喧闹的长安街一路向西走下去,过了玉泉路之后不远,在路北一侧几棵遒劲的苍松翠柏之下,掩映着八宝山革命公墓陵园的大门,这里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作为中国规格最高的公共墓地,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国人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作为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来此缅怀先烈英魂。在这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守护着一座座烈士坟茔,一个个烈士骨灰盒。他们的生活枯燥而单调,且长期不为人知,这群人,我们称之为"烈士守墓人"。  相似文献   

11.
1974年,我们连队在河北满城县南部看守一座监狱。这座监狱关押着几千犯人,这中间既有严重危害社会的杀人、抢劫、盗窃犯,也有因冤假错案而入狱的公民。每当我站在高高的岗楼上,看到犯人们连上厕所都要请假,晚上睡觉不许熄灯,就深深感到他们失去自由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少年时,我很喜欢登山. 记得初次参加登山队,一位老山友说:"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轻人,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讲话,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也记得初登山时,常对着群山呼喊,等着听回音.有时候站在几座山间,能听到好几声回音.  相似文献   

13.
正"伏天酷暑,奋战在户外的一线职工有哪些困难?""暑假期间,双职工家庭孩子怎么办?""独生子女参军报国,家里是否有困难?""服务职工,希望工会在哪些方面再加强?"……一个个充满关切的问题、一句句推心置腹的话语,让工会干部不仅了解到职工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拉近了工会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距离。取得这样的效果,不禁为北京工会"主席接待日"点赞!  相似文献   

14.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记忆中的“老味道”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老味道”,仿佛曾经的记忆,怀旧而熟悉,它会是儿时的一道菜,也会是一段恋恋不舍的美食记忆。在回味“老味道”的同时,我们更时常想起自己记忆中那座城市的老文化、老乡土情。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命绽放的地方,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生活和工作.在同一屋檐下,他们工作、生活,在食堂餐桌上,觥筹交错中,交流感情.平淡无奇的员工餐厅中,充满了建筑工作者的欢声笑语,更折射出他们的感情交流方式.大家成长、发展、相逢、别离.宴席美味,也是建筑工作者的人生百味. 海南,中国的最南端,东方夏威夷,国际旅游岛.在海阔天空国瑞城二期S5地块工地上,北京建工四建海南分公司的建设者正在辛勤工作着,为圆“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总施工面积27.1475万平方米,总高度157.4米,钢筋结构,钢筋用量2.7万吨,混凝土用量15.4万立方米,B座(东栋、西栋)劲性柱每层48根,每层钢梁104根,钢结构构件分段单根重量B座(东栋、西栋)约9.77吨,底板厚度2.7米,局部达5米多厚,这样一栋大楼正在他们手中“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6.
莫斯科郊外的早上,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一座别墅前的草坪中,两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闲地交谈着,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他们的妻子则在一旁烤着牛肉……倘若此情此景让远在英国的秘密情报局得知,定然羞愧难当,  相似文献   

17.
李惠欣 《工会博览》2022,(21):61-62
<正>峨眉山、庐山、梅里雪山、香山、马特洪峰、金刚山、素贴山……在过去的有限的人生中,我到过很多的地方的山,也被许多山上的风景震撼过,但从没有哪一座山,像黄山一样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每一个或平淡如水、或步履艰难、或一地鸡毛的日子里充满前行的勇气。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走过一段艰难旅程的决心,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笃定。  相似文献   

18.
王卓 《工会博览》2013,(32):23-24
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在一段相声中说过这样的话:“小时候,我想成为一名画家;但是长大之后,我却成为了一名环卫工人,我认为画家和环卫工人都是描绘美好事物的,他们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黄松 《工会博览》2005,(18):70-71
28年,以山为伴。他的学生就像小树一样,在他的辛勤培养下长大、成材。山绿了、孩子们长大了,他却憔悴了。在他的学生们眼中他就像环抱学校的那一座座大山,永远是滋养培育他们的沃土。正是因为他的工作与奉献,使这个既普通又偏僻的山区中学和祖国的教育事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在他们的身上,总能看到一个影子,一个坚毅、拼搏、勇敢的影子。因为,他们都曾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锤炼、锻造过。那就是军队。虽然他们从事的兵种不同,可军人身上那种独特的风采,却从未因时间而磨灭过。从部队转业下来的他们,走进了新的工作环境,干起了从未接触过的工会工作。一切从头再来,从点点滴滴入手,他们没有气馁过,放弃过,而是凭着自己军人的素质,攻下了一个个难题,并成长为工会战线上的重要一员。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五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工会干部,而他们的事迹反映出了千千万万复转军人在从事工会工作时,那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