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初春的天气仍然寒冷,尤其到了夜间,冰凉的空气袭来,让人不禁浑身一紧。夜半时分,在燕京啤酒公司厂区的动力车间,烟气处理设备的轰鸣伴随着急速的水流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高高的照明灯使巨大的机械设备和建筑在地面上投下了大小不一的影子。斑驳的阴影中远远走来一个人,两手各提了一个方形提篮,一个提篮里装着各种小型测量设备,另一个提篮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取样容器。只见她小心地绕开各种机械设备,在其中一个烟气处理塔下停了下来,平稳地放下手中的提篮,拿起一个测量设备插入到处理塔的水流中,借助  相似文献   

2.
谁来做家务?     
那天隔壁住的大学生敲门,说她刚把一块冬瓜放冰箱里,房间里忽然就停电了,问是不是那冬瓜造成了电路故障?我看她一脸紧张,决没有跟我开玩笑的意思,便拿试电笔去帮她查找出电源短路症结。回单位后偶尔提及此事,闻者竟笑得捧腹:冬瓜怎么会……现在的大学生啊……哈哈! 不知怎么地,脑海里竟浮现出儿时爱学着哼几句的“样板戏”唱词:“提篮小麦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在那样一种行为规范下发育长大的一拨子人,“里里外外一把手”者是个普遍现象。儿时的我没福气靠近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30年的工作中,一直踏踏实实地走着奉献之路.他给人的印象很内向,可一走进车间,却判若两人:"这是洗煤机,刚运来的煤要从那个原煤仓运到这个里.这是制浆机,洗出的精煤通过输送皮带到这里,经过研磨加工辅以水、化学添加剂等多道工序制成水煤浆……"对车间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型生产设备,他如数家珍.他是京浆公司负责洗煤、制浆车间所有进口、国产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的钳工班班长于增启.  相似文献   

4.
正初读《红楼梦》我12岁,那是一个寒假,在朋友那里找到的这本书,是个白话版。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躲在棉被里用手电筒照着看,从此它成了我的精神小屋,为我开启了一段特别的记忆。每天感受着大观园里的勃勃生机,感受着人物口中道出的经典诗句,甚至我会妒忌他们在大观园里五彩缤纷的生活,梦想着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怀揣这样的憧憬,我度过了躁动的青春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她换双鞋     
谢庆浩 《工会博览》2012,(36):60-60
单位里搞联欢,大家都乐着笑着跳起了舞.可是,有一个人却木头般坐在座位上不挪屁股.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来自农村的李小明. 一曲跳罢,小萌来到李小明的座位前,好奇地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坐在这儿呢?" 李小明很难为情地说不会. 小萌不由得咯咯笑了:"不会跳有什么关系呢?你下来,我教你."  相似文献   

6.
与谎言过招     
这天,我背着包乘上了一列开往家乡的火车.车厢里座位都已坐满了人,惟独车厢最后一排的位子上坐着一个人.我挤过去,见一位30多岁的男子眼看窗外,嘴里不停地嗑着瓜子.对面的座位上放着鼓囊囊的背包和皮箱. 我满脸微笑地问:"请问这儿有人吗?" 对方侧过脸来上下打量我说:"有人,刚去卫生间了"  相似文献   

7.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这是燕山环卫人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朴实无华,但是每天忙碌在大街小巷的环卫职工,就是用这句话鼓舞着自己,激励着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编织着建设美丽燕山的五彩之梦. 裴阳,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垃圾清运工人,至今他都清晰地记得他上班第一天的情景.那是一个盛夏的早晨,他第一次跟车清运垃圾,在不小心打翻一个垃圾桶的时候,腐烂的瓜果蔬菜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毫无心理准备的裴阳被呛得眼泪都流了下来,胃里一阵翻腾.  相似文献   

8.
尉群 《工会博览》2013,(3):33-34
茶作为一种文化,就似日夜奔涌的长江黄河,滋润着经久不衰的华夏文明.茶是简单的,每个人都可以饮用;茶又是最难懂的,只有用心的人才可以理解其中的奥妙.从小生长在茶园里,又几十年与茶打交道的"高级品茶员"林思娜就是一个肯用心,更懂得茶道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业里被训练了三年多,每天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很多事情想得比别人多一点。可以说,我们是这个行业里犯错误最多的人,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希望对同行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十几位"90后"大学生暑期在建筑工地打工期间察觉到,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夫妇常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学生们打算将暑期打工挣来的1.2万元,给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夫妇在"七夕"那一天到星级酒店开房用,让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8月22日,郑州市东郊一处工她宿舍,上下两层共34间简易房.其中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了5张架子床,10人居住.几乎每个床头前,都挂着一顶安全帽和一个比脸盆小一点的饭碗,床底下塞满了五颜六色的蛇皮袋和杂物.狭小的空间飘散着混浊的气味.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4):6-6
和一群朋友去饭店吃饭,等人的工夫,服务员说:“一楼大厅有美人鱼表演,表演时间这就到了——你们看不看?”一伙子人便说笑着下了楼。大厅里有个硕大的几乎高及屋顶的鱼缸,鱼缸里假山重叠,锦鳞游泳。一个女孩,扮做美人鱼的样子,拖曳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尾巴在里面与群鱼共游。女孩有着姣好的面容,白皙的皮肤,在打了氧的鱼缸里曼妙地游动,以此招徕顾客。鱼缸四周,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社会和国家里,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国家存在、组织存在,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人,人只能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分子.作为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人的意识、人的观念、人的道德、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理念信仰、人的行为准则等文化思维需要规范,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着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文明生存去规范和努力. 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效,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社会的文化现象 关于网络特点和网络属性的认知问题,笔者认为,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天冷心热.只要一想起马上能见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了,在这城市里遇到的一切不快就都算不得什么了.此刻,呆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的于现金,正啃着刚从售货亭买的一个面包,默默地想心事. 他三下五除二吃完了面包,用手背抹了一把嘴.抬头四下一望,突然发现,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青年妇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看了下那青年妇女的周围,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情况,他忙提起自己的一个小包,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向那青年妇女所在的地方移去.他在人丛中穿行的过程中,眼睛一直没有离开那站起来的妇女的身影,那妇女先是把自己的包从地上提起来,放在了座位上,弯下腰收拾了一下包后,像等待他过来似的,他走到一半时,在人缝里看见那妇女举起双手,伸了个长长的懒腰.  相似文献   

14.
今生一大憾事,是不敢在人前唱歌,或者可以加上个限制词"单独",因为每每在公园里看到一群人在树林里合唱,我也按捺不住加入进去,唱低声部.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听歌,尤其喜欢听器乐.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音五色都是害人的东西,让世间人心不古.然而吾生也俗,性情亦属怪诞之列,不古也罢. 音乐算得上是最"有教无类"的艺术,按时下的话:"亲民".别的什么绘画、雕塑、书法之类,欣赏起来有时让人费劲,操作一下更得有专业技能才行.音乐就不然了,它天生与人的心情、行为融为一体,感人最易,加入也不难.当初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一把竹笛在手,整个世界都泡在忽高忽低的情调里了,一只口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么晌",能招着周围的人都跟着唱.  相似文献   

15.
匆忙的脚步,拥挤的人流,呼啸而过的列车,洁净明亮的车厢和站厅……这是地铁留给人们的印象.支撑着这些"印象"的,是背后鲜为人知的机构设置和工种分类.只要身在这个系统里,不管你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安全,都应是你头脑中永远的"关键词".对于像北京这样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来说,用地铁来缓解交通压力已成为社会共识.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铁系统已拥有15条线路,217座车站,总长突破440公里,单日最高运送乘客已突破800万人次.地铁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了人流量最密集的场所之一.随着人流量的剧增而剧增的还有地铁工作人员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每一个地铁工作人员都是安全人员,尤其是那些每天和机器设备打交道的人.因为这些设备是人们出行安全的直接保障.他们从不自夸,只是默默地守护,习惯在夜色静谧的时候行走,也时刻为"被需要"而准备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防灾报警与环境监控工".  相似文献   

16.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风云激荡的百年,在这个不平凡的百年里,人类饱尝了战乱之苦,经历了动人心魄的冷战对峙.新的世纪,当人们怀着对和平与安宁的美好向往凝望新世纪天空的时候,在遥远的天际仍然飘散着让人不能舒心展眉的阴霾,不仅许多旧的引发战争的因素未能消失,而且还增添了不少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烟云".  相似文献   

17.
他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企业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生命并不完整。但在他眼里,他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赢得的是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淳风  石头发 《南风窗》2013,(12):62-65
看着照片里每个人脏兮兮的模样,小陈竟然还说了一句颇具深意的话:我们是很脏,但城市因此很干净。然而在城市里,他们只是一个被遗忘的符号。当《南风窗》特约记者出现在广东东莞市那些垃圾填埋场的时候,人们的眼光都像在看一种绝迹多年的动物。那是城市中最脏最臭的地方,在其中生活着的人,也是城市中最脏最臭的  相似文献   

19.
风景     
在户外锻炼,只要留意,春夏秋冬,满眼的都是风景.风雨雷电,不管什么天儿,这背景里只要有你的身影,也是风景,生活的风景. 北清路边上有一个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简称“科园”吧.置身园中,对于习惯了嘈杂、车流、楼林环境的人来说,如同身临“世外桃源”,我和妻子亲切地称她是“咱家的后院”.“后院”绝对是个跑步的好地方. 第一次邂逅“后院”是2006年的初冬.时燕山落日,气象万千,余晖浸染着衰草,氤氲涂抹着苗林.奇楼异宅犄角,小路通衢交互.潭水清冽,时有鸟语.“后院”的美感动着我,萌动了我的诗话:  相似文献   

20.
1993年5月25日,广州中山大学的一个考场中,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正襟危坐,接受考试。他们在考什么? 他们在考“中国托福”。耳机里传来清楚的对话。男:好一个孙主任,吃了东西不给钱。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试卷上赫然印着4个备选答案:A,孙主任是一个好人。B.吃孙主任的东西可以不给钱。C.说话人对孙主任很不满意。D.孙主任以前很好。此题看上去好像小孩子在做智力游戏,然而此题却是HSK50题听力理解题中的一道。此刻,成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