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十五《国风》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中国的礼乐制度和政治文化传统。先贤以礼乐作为治理国家最理想、最有效的方式,古代君王往往将礼乐赏赐给有功德的诸侯,这成为风诗最主要的合法来源。随着礼崩乐坏,周王室音律标准被抛弃。最终,经过孔子删订,《诗经》成型,被奉为儒家经典。  相似文献   

2.
吴超华 《新东方》2010,(3):78-80
“经学”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的“诗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文艺思想的主流,《诗经》“经”的地位确立以后,为后世对《诗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优越的前景,并使之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专门学问,即诗经学或诗经诠释学。  相似文献   

3.
庄王滇,是中国古代史上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有关庄从楚都江陵──云南(滇)的西征路线,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博引《诗经》、《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综括前人研究之所长,再结合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明确地阐明笔者观点,即庄西征的路线,乃应从江陵循长江而上,经涪陵逆延水(乌江)至黔中郡(今四川东南、黔东北、黔东一带)而抵滇(云南)。文中较详细地分析了当时楚国的历史及势力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科技有着相同的根,它们都根植于生活和生活的需要,都是人的存在方式。中国文学与科技的根性情缘更加浓厚,文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格外明显。《诗经》是中国历史上体现文学与科技根性情缘的经典之作,这部经典文学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从文学层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7,(1)
周礼在中国古代制度文明史上是一次伟大创举。自周初周公旦制礼作乐,周礼在西周社会得到大力推行。周礼规范下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一派和谐与完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周礼慢慢由兴转衰,具体表现为:民间大量男女自由相恋对礼教的突破,特别是统治者内部自身的腐化,破坏周礼的行为日趋严重。《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便生动地反映了周礼这一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其中,婚恋诗由于自身的地位,在反映这一历史状况时又具有其特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引言早在古代,世界上不少民族都用海贝来作商品交换的媒介,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贝币的情况更为普遍。据我国古代史籍记载,今印度、缅甸、孟加拉、泰国、老挝等南亚和东南亚诸国,历史上都曾经以海贝作货币,“流通行使”。据国外报纸报道,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中劳拉齐小岛上的土著居民,许多世纪以来,都用贝壳作货币,至今仍沿而未改。我国古代的殷周时期,也曾经用贝壳作货币,这不仅在《史记》、《诗经》等文献里有明确的记载,而且也为考古发现所证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篇章和诗句谈到了古老的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体育的历史面貌。西周到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由兴盛到没落时期。这个时期,古代体育初步发展。原始社会那些体育萌芽,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到西周和春秋时期,已经在奴隶制的社会基础上,形成了古代体育的初级形态。这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刘注引有《诗经》、《毛传》、《毛诗故训传》等《诗经》类文献,刘注引用的各条《诗经》类文献与今传本《诗经》类文献对应来看:完全相同的只有4条,其余11条均多少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具体的分析。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是毛诗系统的,不是齐、鲁、韩等三家诗。考察刘注引用的《诗经》类文献,有助于学术上甚至是学术史上某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一《诗经》,内分风、雅、颂三类。何谓风?风,就是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民谣,或称民歌,在古代的书面文字中也称诗。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君臣,一些强盛的王朝,都非常重视收集民谣即采风,甚至还建立一种采风制度。国运长达800年的周朝,便是如此。《礼记》载:“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国语》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列士大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在《春秋》中,也有帝王“民间求诗”的记载。两周期间,由采风共收集到民谣三千余篇,《诗经》选入了一部分,其中主要的为十五国风。由此可见周朝收集民谣的规模和成就。汉…  相似文献   

10.
《时代主人》2012,(10):25
在今天的语义中,"风骚"毫无疑问是一个贬义词,而且通常都用于形容女人举止放荡轻佻。但是在古代,至迟在明清之前,"风骚"一直都是一个褒义词。最早的时候,"风"和"骚"其实是两部文学作品的简称:"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风"即是歌谣之意;"骚"是指屈原的《离骚》,"骚"是忧愁的意思。《国风》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  相似文献   

11.
张晋藩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说:“林乾的《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一书,是系统全面阐述中国历史上专制权力与法律关系的第一部专著。该书从‘法与天下共’对君主擅法的限制,以及法司的职守对君主守法的约束等方面,研究了君主权力的法律制约机制问题;同时也从历史的时间序列上研究了尊君抑臣之法的生成及其演变。作者认为,唐代是中国古代权法关系处理得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虽然以其反本质论与反理性中心论的观念对西方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不可无条件推崇,特别是福柯等人的“文化不可通约论”仍然未能脱离西方中心观的窠臼。据中国《尔雅》、《诗经》等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文化思维中早就存在关于动植物的科学分类观,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关于犀牛、野马等欧洲知之甚少的动物记载,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者对中国“原始分类”的曲解和关于西文化思维的“不可通约论”的谬误,我们应反思与重新评价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尝试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建立共同话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最后一天,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的视频里,很多人留意到这个细节:他书架上种类繁多的书,有《诗经》《宋词选》等古典文学类的,有《鲁迅全集》《老舍全集》等现当代文学类的,有《汉语大词典》《外国小说鉴赏辞典》等辞典类的,还有《世界历史》《历史的教训》等历史类和《中国环球宏观战略研究》《世界秩序》等国际政治类。这些书,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一直倡导的那句话: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  相似文献   

14.
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作为农产品的茶,具有汤饮、蔬食和药疗的重要作用。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神农百草经·卷一·上经》有"苦菜"  相似文献   

15.
房县位于鄂西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西周太师、《诗经》作者尹吉甫的故乡、尧子丹朱、唐中宗李显等14位帝王将相曾谪居此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流放文化、房县物华天宝,地域广博,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木耳之乡、华中药库、驰名中外;神农矿泉、天然温泉、闻名遐迩;数百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8,(1):18-19
休闲实际是中国从古代就有的一个观念。"闲"是闲暇,"休"就是利用闲。"休闲"就是怎么样利用好闲暇时间。中国古代自《诗经》开始,关于闲暇时间就有很多的论述。但是,在2002年,当我和于光远老先生,还有其他一些同志一起提出发展我国的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时候,也遭到了一些质疑。理由  相似文献   

17.
朱全国 《理论月刊》2010,(4):116-118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篇体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本文从《诗经》与汉水流域的关系出发,首先分析了《诗经》的地理位置与汉水流域地理位置的关系;其次分析了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认为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反映了汉水流域的文化在周王朝文化中的地位;最后从二《南》作为民歌集的角度出发,认为其与汉水流域的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前车覆,后车戒",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诗经》《尚书》《春秋》等先秦典籍的一条基本精神,就是要给后世留下历史经验教训,也即《资治通鉴序》所说"垂鉴戒于后世"。不重视历史经验教训,不以史为鉴,要犯大错、吃大亏。历史上就有忘记前车之鉴的人,南宋理宗赵昀便是一个典型。宋徽宗赵佶曾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即在宋朝的仇敌辽国被金国打得落花流水时,于1118年二月,派马政渡海到辽东,同金国订立"海  相似文献   

19.
春秋晚期之前的诗歌由于其诗、舞、乐一体、自足性的文本形态,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使《诗经》的意义相对较稳定,但随着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诗、舞、乐一体也随之解体,面对只是文字文本的《诗经》,其阐释不可避免地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诗经》之阐释方法也从“观志”到“逆志”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从而为中国古典阐释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陶渊明诗歌抒情特色对《诗经》的承传这一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诗经》之间的关系,提出:在陶渊明诗歌创作中,总体上体现出温柔敦厚的抒情特色,这与《诗经》的抒情风格如出一辙。古诗之所以往往被误认为是陶诗的源头,正是因为古诗也继承了《诗经》温柔敦厚的抒情传统,古诗与陶诗同源。陶诗与《诗经》之间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