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青山 《党史博览》2006,(8):35-40,43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创造了“千载一时之机”。8月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八路军挥师出关,展开了对东北的争夺。  相似文献   

2.
杨昌 《世纪桥》2005,(9):64-67
1945年8月9日零点10分,苏联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近一周的激战,8月14日,苏军各集团军迅速向东北腹地推进。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苏联红军为何突然出兵东北?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本投降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我国东北.各解放区军民向日本侵略者和伪军展开了全面的大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3,(15):4-4
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是哈尔滨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哈尔滨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哈尔滨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哈尔滨14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在东北建立起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东北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工业基地。1945年8月8日,  相似文献   

6.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1,(20):39-45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在东北抗日联军的配合下,向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11万部队和2万余人的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  相似文献   

7.
黄德渊 《党史博采》2005,(12):37-39
经过长达14年的中日战争,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4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当时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企图抹煞苏联出兵的作用,极力宣传美国原子弹的威力,从而引发了一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苏武”还是“屈原”之争。众所周知,苏武与屈原是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苏武是西汉大臣,天汉元年(前106年)出使匈奴被扣,牧羊于北海边(今贝加尔湖)。屈原,名平,战国时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诗人。所谓“苏…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援助中国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加速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是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讨。一、苏联出兵东北,促使日本迅速败降。1945年6月,日本还在准备“本土决战”,这一方针是以使苏联对战争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9.
刘志民 《党史纵横》2013,(12):40-41,43
1945年8月,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摧毁了伪满政权。伴随着日本投降,中国东北突然出现了政权真空。此时,国共双方都把目光对准了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经济地位重要的东北地区。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鲁艺奔赴东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沸腾了。很快,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抽调万名干部分赴东北、华北等地,开辟新的解放区。同时决定,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跟随赴东北的干部大队迁往东北办学。1945年底,开赴东北的干部大队,经过艰苦跋涉,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 念日。回顾这段让人记忆犹新的历史, 有人说,若不是美国往日本扔原子弹、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天皇宣布 投降的日子还难说哩!笔者以为,绝不 是仅靠美国"一扔",苏军"一击",日 本就肯认输的。这里,且不说侵略者必  相似文献   

12.
<正>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5月8日,法西斯德国签字投降,欧洲战争宣告结束;5月25日,美军下达了在日本本土登陆的指令;7月26日,中苏美英四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即投降;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主力。中国战场大反攻的历史重任,落在中国敌后战场肩上。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的方针是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这一行动不仅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苏联出兵东北既有美英等国方面的原因,也有苏联自身国家利益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苏联对日宣战与出兵东北问题时,国内的一般学术著作、论文都把它们当成了两天里发生的事情,即8月8日下午5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宣布从9日起与日本进入战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百万苏联红军分兵多路进入我国东北境内,给日本关东军以致命打击。为巩固与扩大东北境内的胜利局势,8月10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冀热辽军区部队“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率先带领第16军分区主力  相似文献   

16.
正1929年8月26日至10月10日,陈潭秋受党中央派遣,来东北巡视工作。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陈潭秋于9月4日起草了《关于满洲政治经济及党务的报告》,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军阀反动统治给东北民众造成的苦难。报告中还对东北统治阶级作了分析,认为"张学良虽然是日本帝国主义忠顺的奴才,但是满洲民族资本正在发展中……最近日本积极行动,咄咄逼人,使得张学良也不能不感觉到异常的压迫与痛苦,尤其对于民族资本的发展有极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史韵 《世纪桥》2005,(1):20-23
今年8月15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回顾这段让人记忆犹新的历史.有人说.若不是美国往日本扔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还难说哩!笔者以为.绝不是仅靠美国“一扔”、苏军“一击”.日本就肯认输的。这里,且不说侵略者必败.“玩火者必自焚”.也不说原子弹的威力多么大,  相似文献   

18.
张立国 《世纪桥》2005,(7):68-70
150万日本侨俘滞留东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大部分日本战俘被苏联军队运走了,但在东北还有不少日侨和少量在医院治疗的日俘及散兵游勇,据当时中国官方统计,大约有150万人左右。对此,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日侨俘管理处,力争尽快将他们遣送回国。当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外事处处长的李修业,被委任为兼任日侨俘管理处处长,另有副处长3名,他们是刘佩伟,齐云阶和彭可复,都是少将军衔。日侨俘管理处办事人员从东北行辕长官部和地方政府机构抽调,共有200多人组成,还有一部分临时工。  相似文献   

19.
正1945年8月8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出动了150余万红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分三路沿中苏、中蒙、中朝边境进入中国东北,并对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伪军发起了猛攻。两个星期后,70余万日本关东军和20余万伪满军被消灭。此时,国民党的军队都远在中缅边境、云南、四川等西南大后方,一时难以进入东北。共产党的军队也在关内,距东北虽然较近,但一时也难进入东北接收政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7)
<正>满洲里,一座随铁路兴建而生的城市。1903年,因铁路开始运营,满洲里便成为俄国对日作战的物资储运后方基地。随即,东欧、中亚各国商人纷纷涌入,这里一度成为"万国商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许多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从满洲里出入国境,这条铁路又被打造成通往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从此,满洲里的历史上多了一页关于"红色"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