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九江  韩琳 《前沿》2013,(3):51-53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哲学代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扫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障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3.
叶俊  赵俊良 《传承》2014,(8):28-29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基础,其理论原则指导我们踏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步——实现民族独立,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是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经验的哲学概括,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5.
《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包括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前人的历史教训和生活经验等。在“两论”文本中,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出发,通过灵活运用典故,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选择、批判与继承。这就使得“两论”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转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两论”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传统文化也在毛泽东思想中焕发了生机。应该讲,毛泽东在“两论”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正确扬弃,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8,(2):104-105
最近两年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其最早的发端是04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重写中国哲学史学术讨论会”,这个讨论会的副标题就是“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有些人的观点是这样的——中国哲学是无概念化、无规定性、无确定性的幼稚、浅薄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不是自足的系统,不是自行规定的理论体系。五四以来我们研究中国哲学,都是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分析、剪裁和归类中国哲学。所以中国哲学是不合法的,不管你是搞中哲还是西哲,其实都是在搞西哲,所谓的“中国哲学”其实是“西方哲学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明确理论对象具体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问题。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正确实现《共产党宣言》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林元 《群众》2011,(9):33-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是矗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过程中的两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改变中国面貌的两大实践过程的记录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引起世界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倡德教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为世界所关注。早在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还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论中国哲学》中说:中国哲学“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以前”。“我们从前谁也不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的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我们觉醒了”。  相似文献   

10.
从《实践论》到科学发展观:主体性原则的价值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求索》2008,(1):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石上的。《实践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的中国化诠释,正是这种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阐发,从理论和实践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实践主体性原财又超越了它,实现了实践主体性原则向价值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论十大关系》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重要著作。该著作从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境界;以苏为鉴、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发展新模式;掀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也存在三大缺陷:未根本突破苏联僵化体制束缚;十大矛盾解决缺乏机制保障;未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之作,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都展现出他们所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展开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的批判以及对《共产党宣言》的自我批判。发掘和阐释这些批判思想,既有利于我们以正确的态度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有利于帮助我们回应和驳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对立论"和"过时论"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成果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那里演变发展而来的,但二者之间的演变路径需要学界进行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一书具体分析了这个问题。该书从实践和文化两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哲学与法学、历史与实证、启示与价值等多个视角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之道。  相似文献   

15.
论“两手抓”的哲学基础和实践关则贵“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反复强调和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两手抓”有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一)“两手抓”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党建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党建理论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80年前,面对当时党的建设的自身需要和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重温《〈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重要思想,不仅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发表60周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40周年。5月初,全国80余位学者聚集在古城南京,就“两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地位、主要内容、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限于篇幅,本文仅将有关“两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讨论的主要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两论”的历史地位 有的同志认为,“两论”是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理论表现,是奠定我党正确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泽东哲学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思想结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的结合推动的.它的历史使命和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论证,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强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阐明人民历史主体论,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薛德震先生数十年一贯坚持论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的合理性,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历史观上的反人道主义。薛著《人的哲学论纲》提示,“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也应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主客互补体系中展开。郝晓光先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提出以“分工”和“分配”为切入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的创新认识,对薛先生的思路,进行着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来到中国已有80余年了。它在中国的接受经历了从早期的零散化、不受重视的状态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手稿热",再到90年代以后的多样化、深入化接受的曲折历程。在此过程中,《巴黎手稿》接受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之间形成了一种需要与选择、接受与塑造的互动关联:一方面,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与时代语境一起决定了它在我国的接受状况;另一方面,它的接受状况反过来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发展和变革。因此,考察《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可以开启一种展现和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规律、经验与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