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其实质是文明的危机,根源是传统工业文明世界观的无限物化,而生态文明理念恰合人类实践需要而产生。生态文明是具体的、历史的,该理念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立于对人类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基础上。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证成生态文明理念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一个有待建构的概念,它实际上由生态文明的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两个方面组成,并且不同的生态文明观决定着不同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余以为 《廉政瞭望》2012,(12):33-33
随着中国的快速转型,人们显得越来越躁动不安。缺少有效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缺少一种叫做“安静文化”的东西。任何一种文明中,都有使大多数社会成员安静下来的安静文化。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印度文明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文明也如此,但进入近代之后,很快就失去了文化的安静因素。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高级文明形态,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协调循环,并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全面发展的新型文明。2007年,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这是党的科学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其意义十分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及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对策,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新  黄石松 《世纪桥》2008,(12):26-27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社会文明正日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与其他三个文明呈平行关系,四个文明“四位一体”,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文明体系。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明确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转型的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17):6-7
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是关系国家文明形象的一件大事。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规范约束,加强社会监督,引导和推动人们强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识,提升文明道德素质,努力避免出现不文明旅游行为,以良好的言谈举止展现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张云飞 《前线》2022,(5):30-33
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大经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坚持用党的建设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力,提高全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思想理论水平,确保广大党政干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创新党内制度法规来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一座城市的文明追求 一座城市的发展,实质上就是提升文明程度的全方位实践;对城市文明的追求,其实就是城市中的每一个市民实现幸福安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近来,有关2014年新交规的各种消息在网上热传,尽管网上传的所谓罚扣条款有诸多不实之处,但如今,道路上的种种不文明行车行为,确实让人有点管不过来。虽然已登上世界第二汽车大国的宝座,但中国距离汽车文明大国还相当遥远。让我们看看欧美汽车大国的交通文明是怎么构建形成的,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环境教育演化为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即通过强化学生对《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认同,以及塑造学生生态文明法律信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需要强化课程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和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又迎来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曙光。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批判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从构成上不限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制度文明、信息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形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有赖于文明观的转变和文明发展模式的调整。以人为本,多种文明一起抓,走综合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选择生态文明为主导的文明模式,是文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把全县的文明建设推向更高层次,大通县积极响应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召,精心安排部署,深入开展了创建文明县城活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者,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挥者、执行者,必须率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从工业文明走向后工业文明,无一不是人类发展科技、应用科技所推进的结果,又无一不是人类依赖科技、崇拜甚至迷信科技进而导致人类中心主义膨胀的逻辑必然。科技的应用似一把“双刃剑”,它把人类从愚昧、野蛮推向文明,又使得人类仰仗科技而忘却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个基本认知。当近现代科技推动工业文明创造无比丰富的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跨入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是该好好反省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