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以其所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而为人所熟知。其实,在安徽省岳西县,也有一条类似于"红旗渠"的包家燎原渠,这条渠的修建年代、过程及艰苦程度都与"红旗渠"相近,甚至连洞口、渡槽的名称也与"红旗渠"一样,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刘晓阳 《理论学刊》2008,(2):103-105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并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旗渠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就是:红旗渠精神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红旗渠精神鼓舞我们艰苦创业,鞭策我们求真务实,感召我们无私奉献,是引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光辉旗帜;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理念,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良好风貌,展示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广泛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3.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从马克思民生观视角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全新诠释,彰显红旗渠精神的民生意蕴:基本要义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核心内涵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路径为革命的实践活动;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缠绕着一条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工程,始建于1960年2月。林州(原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出了这一人间奇迹,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出林州市区向北20公里,即到红旗渠总干渠。在红旗渠分水苑坐落着一组古朴的建筑群,这就是红旗渠纪念馆。此馆原来叫红旗渠纪念厅,展厅只有三间,2002年才扩建成现在的规模,总占地4000平方米,共七个展厅,展线长316米,展出了210幅珍贵历史照片和修建红旗渠使用过的部分器具。走进纪念馆的《序厅》,迎面墙上"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的金黄大字赫然跃入眼帘,这是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同志莅临红旗渠。他在红旗渠边赞叹:"不简单啊!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  相似文献   

5.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多层面、多角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从马克思民生观视角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全新诠释,彰显红旗渠精神的民生意蕴:基本要义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核心内涵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路径为革命的实践活动;价值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红旗渠是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成功兴建,不仅展示了河南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而且体现了林县县委敢想善干的创业精神,以及破解全县长期干旱缺水难题的社会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重温红旗渠的故事,总结其中诸多创造性的社会治理措施和经验,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来中国访问的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是50余年前,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河水到林州的水利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目前,河南当地申报红旗渠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已经启动。  相似文献   

8.
弘扬红旗渠精神就是汲取蕴含其中的历史经验,砥砺奋进,开拓进取,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学习、领会、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为了得到身心洗礼、精神升华和党性锻炼。在"三严三实"作风建设中,从导向性、渗透性、强度性三个方面发扬红旗渠精神,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成为砥砺广大党员奋发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走近红旗渠     
昔日:林县女孩一生只能洗三次脸,那就是出生时、出嫁时和出殡时今日:在红旗渠一脉生命之水、幸福之水的浇灌下,林县走向了富饶红旗渠精神将激励我们决胜"十三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我们来到了红旗渠,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是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而林县人民修建的"红旗渠",则更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红旗渠建成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它是"人工天河",是中国农  相似文献   

11.
党员应知     
正什么是大庆精神?概括的说,就是"爱国、创业、求是、奉献"精神。什么是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红旗渠》郑雄河南文艺出版社【内容简介】红旗渠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之作"。20世纪60年代,一群食不果腹的北方汉子,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耗时十年,一锤一錾地削平一千多个山头,修成一千五百余公里的渠道,解决了几十万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本书作者多次采访红旗渠工程的策划者、建设者、报道者,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入关键阶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现场学习、体验和感受红旗渠精神,还有幸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见到了88岁高龄、林县县委原书记杨贵同志。一次次感同身受,一次次激动不已,大家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震撼着、感动着。语言豪迈,重新安排林县河山。1954年,26岁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书记。当时的林县穷山林立,  相似文献   

14.
正"红旗渠",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位于河南省林州,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后改为林州市)人民开挖的一条"人工天河"。该渠修建在太行山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将浊漳河的水引入严重缺水的林县,彻底解决了林县人吃水难的问题。当时,在极端艰苦的施工条件下,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遇山凿洞,逢沟架桥,创造了人间奇迹。红旗渠,是艰难岁月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也是创新思维的伟大音符。这一"中国水长城",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16年元月,红旗渠风景区入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红旗渠精神作为巨大的精神宝库,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从内在本质上讲,红旗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闻有成 《党建》2004,(11):36-37
的象征;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红旗渠跨入了新时代。红旗渠精神依然像红旗渠水一样源远流长。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山乡文明富裕的壮丽画卷。战太行金秋时节,在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之际,记者踏进红旗渠纪念馆,馆  相似文献   

17.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1,(10):60-61
50年前,红旗渠的名号响彻大江南北。50年后,红旗渠吹响重修号角。是为政绩还是为民生?被逼出来的红旗渠红旗渠是特等劳模张买江的珍贵记忆。而在各种关于红旗渠的版本中,张买江是一个传奇人物。出生在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桂林镇南山村的张买江,11岁时就常常挑两个葫  相似文献   

18.
<正>老一代的人,应该都记得河南林州红旗渠曾经书写的"世界奇迹"——上世纪60年代,林州(时称"林县")人苦干十年,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3月27日至28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河南调研时特地造访红旗渠,并强调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则让人关注起另一个细节:这项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重大工程,不曾发现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马玉玲 《党建》2014,(12):42-43
正不久前,我参加"中央党校体验式教学走进河南"活动,耳闻目睹了红旗渠和焦裕禄的故事。两个故事,是那么生动鲜活,那么真实感人。它触碰了我们的思想,进入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两个故事,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  相似文献   

20.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红旗渠精神的实践品格,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有为、勇于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趟过改革深水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