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向华 《理论导报》2013,(2):14-14,17
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密衔接,掷地有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回顾古今中外历史不难发现,"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治乱变迁的普遍规律。中国历史上有几位特别出名的败家帝王。夏朝末代君主  相似文献   

2.
睡衣     
《学习导报》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3.
睡衣     
《新湘评论》2010,(7):49-49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毛泽东一贯倡导并终身保持的优良作风,他反复告诫全党:成由勤俭败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毛泽东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无福享受奢侈的生活,因此他一生都安于清贫。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央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令人欣喜,大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镜子无处不在,多照镜子,可以使我们避免错误,创造美好的未来。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如勤俭败由奢。"奢侈腐化,可败国、败家、败己。以公为镜,可聚民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要出以公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  相似文献   

6.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经典古训,将厉行节约提升到治国理念的高度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长期坚持不懈的践行勤俭节约的治国理念。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新的时代要求以及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勤俭治国的节约思想,对于反腐倡廉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7,(10)
十月三十一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成为世界性话题,这是件好事。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优良传统,把节俭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史子集倡导节俭的论述比比皆是。"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篇把节俭视为善行中的大德,把奢侈视为邪恶中的大恶。"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4,(6)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修身律己。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相似文献   

9.
中国’97治奢大行动文/陈建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浪费之风既是事关亡党亡国的腐败痼疾,又是最为人民群众所切齿痛恨的腐败现象。1997年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笔,这就是中国’97大治奢!’97中国,我们面对...  相似文献   

10.
陈广昭 《党建》2013,(7):32-3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奢靡从来就与家国兴衰连在一起。“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整治奢靡之风,当前,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譬如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总嫌不够;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由此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大力提倡的社会风尚。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提倡和践行勤俭节约就尤为重要和必需。  相似文献   

12.
勤俭、节约、朴实,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奢侈、浪费,则屡遭鞭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千古名言,应当值得我们每位共产党员深深地思考。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但是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通过我们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近些年来,邓小平同志针对铺张浪费现象的严重泛滥,又强调指出: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无论干什么,都要立足在这个基础上。要在全党和  相似文献   

13.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制止奢侈浪费行为是党中央进一步加大反腐工作力度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全党一项十分严肃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中纪委第八次会议上提出,要“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勤俭建国。  相似文献   

14.
"节俭"一词,中国人太熟悉了。几千年来,它不仅是大力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持家之道。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语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节俭"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节俭"一词,中国人太熟悉了。几千年来,它不仅是大力崇尚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身体力行的持家之道。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语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节俭"与修身、齐家、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治国,有许多不敢恭维之处,但他的戒奢之举却值得称道. 朱元璋得天下后,手下人将陈友谅的一张镂金床弄来送给他.朱元璋说:"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器有何区别?"命人当场毁掉.这时,站在旁边的侍臣说:"陈友谅未富而骄,未富而奢,所以取败."朱元璋听了,立即斥道:"就是富了又岂可骄?显贵了又岂可奢?有骄奢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出富贵者,一定要抑奢侈、宏俭约、戒奢欲.即便这样,犹恐不足以慰民望,何况穷尽天下之技巧,满足一人之享受乎?其致亡者宜也.覆车之辙,不可蹈也."  相似文献   

17.
幽默荐贤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6,(11):47-47
汉文帝刘恒于公元前180年~前157年在位。他实行以德治国、“与民休息”的政策,在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的同时,带头崇俭反奢,勤俭节省,使全国工农业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为开创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的“文号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这首歌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所以流行于全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俭朴败由奢"。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腰包比过去鼓了,衣食住行也阔起来了。但是,由于受讲排场、讲享受、高消费、"过几天神仙日子"等论调的影响,讲了几十年的提倡"节约"、"勤俭"的  相似文献   

19.
在春节来临之际,按照传统,本该说点拜年的话,可是我却想起小时候曾读过一本叫《传家宝》的书。几十年过去了,书中的一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本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勤俭立身之本”。作者把勤俭作为立身的头一件大事,我看是相当有道理的,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长期生活经验的升华,是人们看到勤俭对社会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的概括。有识之士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倡导这种好风尚,是因为从实际生活看到了奢靡之风所带来的恶果。古人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凡于国于家有所成就者,都是与勤俭、艰苦奋斗分不开的。而追求奢靡之风者,玩物丧志,势必堕落下去,于国于家无望,甚至成为祸国殃民之徒。  相似文献   

20.
陈全 《当代党员》2013,(7):25-26
所谓奢靡,就是奢侈浪费,一般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即古人说的暴殄天物、害虐丞民。奢靡同正常消费和享受的区别在丁,一是大大超越当时普通社会成员的生话水平,二是无度地挥霍社会财物而不能物尽其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