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学刊》2015,(5):5-12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主要为"high"妹群体、无业者群体、边境农民、长途运输司机、出租车司机、赌博者、超长时间在网吧玩游戏者等,少部分公务员、公司职员、个体户及演艺圈人员等,青少年群体。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因素为境外毒源的侵袭、滥用群体对新型合成毒品认识的误区、社会压力过大等。在治理新型合成毒品对策方面,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一是树立滥用人群分类预防的理念。二是以宣传与解释滥用群体对新型合成毒品认识的几个误区为重点,大力加强新型合成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三是不断提升发现收戒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员的能力,依法严厉打击新型合成毒品违法犯罪,加强对新型合成毒品问题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李想 《犯罪研究》2010,(5):51-59
如果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分析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的人格特征,结合考察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之间的区别,则不难发现,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背后,事实上反应了吸毒者群体中一种共性人格特征;而这种共性人格特征实际又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深层原因,在于新型毒品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而言,是一种释放自身被规范所压抑的人格的最具吸引力,且最少责任的媒介。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矫治新型毒品滥用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杨明 《法制与经济》2008,(15):36-37
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等联合开展“远离毒品感恩生命”教育活动,40名大学生走进戒毒所接受教育。国家禁毒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说,目前国内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遏制新型毒品蔓延的任务仍很繁重。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快速增多,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在我国大陆的滥用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初,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毒品问题发生变化,吸食者开始尝试新兴的精神药物,其中包括氯胺酮(常称作“K粉”或“K仔”)。1999年,香港首次查获氯胺酮。2000年,氯胺酮已广受香港青少年滥用者的欢迎,其滥用程度已超过MDMA。从2001年开始,氯胺酮跃升为香港滥用药物之最。随着粤港澳三地经济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将滥用毒品行为定性为无被害人犯罪,并在此基础上批驳了滥用毒品行为犯罪化和合法化的依据,主张在行政违法化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滥用毒品者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滥用毒品者。  相似文献   

6.
刘晓梅 《法治研究》2011,(12):70-76
基于对T市970名青少年吸毒人员的问卷调查和43例个案访谈,从人口特征、行为模式、社会身份与关系网络等方面对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和吸食海洛因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调查显示,两类吸毒人员构成在总体上呈现出男性多、未婚者多、社会闲散人员多等"三多"特点。与滥用新型毒品的青少年相比,海洛因吸食者的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吸食者的成瘾性较高;其朋友圈子较小,人际关系网络相对脆弱。  相似文献   

7.
新型毒品的使用以青少年为主体,由主城向郊县、郊区蔓延,并已在吸食者中形成新型毒品亚文化圈。新型毒品在生产方面以当地生产为主,向周边乡镇转移。制毒组织以多人入股为主。制毒方式以高技术性、规模化生产为主。因此,在新型毒品的禁毒斗争中需要调整过去针对传统毒品形成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的禁毒宣传模式,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协调各单位职能,调整人员配置,加大力度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的控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毒瘤与顽疾。毒品不仅严重损害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还损害其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往往酿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此外,毒品亦是滋生暴力、违法与犯罪的主要源头,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关注毒品问题,惩治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全球毒品泛滥与犯罪的主要特点与趋势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对全球毒品状况的报告,可以发现,近年世界毒品滥用与犯罪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毒品数量与滥用人口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9.
毒品滥用行为的网络化为其防控带来了新的命题,传统的防控体系愈发难以适应网络空间的特性,亟需根据空间要素、主体要素、对象要素的新变化构建科学的网络防控体系。在模式维度,应推动刑事政策由"重刑治毒"转向"打早打小",推动法律体系分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实现网络化。在主体维度,应肯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独立地位,使其与毒品滥用者、毒品贩卖者、主管部门在毒品滥用行为网络防控中产生有效互动。在客体维度,应当构建毒品与毒品信息并行的二元对象模式,并且推动对象防控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摇头丸,又称作“快乐丸”、“忘我丸”,是指做成丸仔状,内含MDMA(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成分的中枢兴奋型精神药品。在我国摇头丸的定义更为宽泛,凡是内含苯丙胺类毒品成分的丸仔都被统称为摇头丸。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摇头丸流人我国,历经10年的发展,该毒品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已非常普及,成为娱乐场所滥用情况最严重的毒品。摇头丸早期主要靠进口,现在则是进出口都有,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姜岚 《法治纵横》2014,(14):26-27
6月23日,来自石河子市公安局的一组统计数据——从2013年至今年5月,该局共破获持有、运输、贩卖毒品案件21起,抓获涉案人员36人,处理涉毒行政案件390起,缴获海洛因665.23克,冰毒5345.77克。冰毒正挥舞着魔爪,带来越来越大的社会危害。在“减肥美容”、“感觉很嗨很时尚”、“不上瘾”的假象下,不少人迷上新型合成毒品。在新疆警方近年来破获的毒品案中,收缴的毒品大多为新型合成毒品。在各种毒品中,冰毒被称为“毒品之王”,很多人的青春在“毒品之王”的侵蚀下变成黑色。  相似文献   

12.
近日,共青团广东省委等联合开展远离毒品感恩生命教育活动,40名大学生走进戒毒所接受教育。国家禁毒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说.目前国内新型毒品问题日益突出,遏制新型毒品蔓延的任务仍很繁重。滥用新型毒品人数快速增多,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较大比例。近年来,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在吸毒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吸毒人  相似文献   

13.
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毒品被专家称为“21世纪毒品”,在我国蔓延迅速,大有取代传统毒品海洛因成为吸毒者最主要消费品之势,已构成对我国禁毒的新威胁,并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手段,减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将禁毒人民战争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世界警察》2023,(10):14-15
<正>第14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方部长级会议9月6日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出席并作主旨发言。王小洪表示,大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合作机制建立30年来,各方共同推动机制健康发展,携手应对区域毒品问题,生动诠释了各方携手并进的深厚情谊和通力合作的庄严承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面应对毒品挑战,坚决反对毒品“合法化”、禁毒问题“政治化”,坚决反对以毒品问题为由干涉别国事务、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推进毒品治理、保障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毒品滥用已经到达了惊人的程度,尤其是结晶型、可吸烟式的盐酸甲基安非他命(SmokableMethamphetaminehydrochloride,又称甲基苯丙胺)对中枢产生的兴奋作用是普通安非他命(Amghetamine)的H倍,因此在亚洲和欧美各国不可思议地流行,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这各菲薄、结晶型的毒品在欧美各国的街头上被吸毒者们称为“Ice”(冰)、“cry。ta厂(结晶)、“speed”(快速)。但最初在日本被称为“Philopon”,这是英文“philop-nons”的简称,意思是:喜爱工作.日语又统称为觉醒剂(Amphetamines)。以后,在日本街头上又有“…  相似文献   

16.
高朝霞 《中国司法》2009,(3):102-104
全球的毒品问题在近20年日益严重化,联合国禁毒和犯罪预防署(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rug Control and Crime Prevention,UNODCCP)公布的90年代后期全球大麻、苯丙胺类兴奋剂、可卡因和阿片类四种主要毒品的全球滥用者人数达到2亿多,占全球人口的3.3%。我国毒品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死灰复燃,毒品滥用人数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便宜”毒品现身歌厅 民警追查锁定源头 今年3月,柳州市公安局柳南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在市内的一些娱乐场所里有人吸食新型毒品“K粉”,经多日侦查,民警发现这些“K粉”的价格十分便宜,比“正常”的毒品价格要低好多,根据经验,民警判断,毒品价格便宜,原因一是有大量的毒品流入,  相似文献   

18.
甲卡西酮类策划药物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毒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滥用趋势。在介绍甲卡西酮类策划毒品的结构、性质及作用的基础上,对于其滥用现状、危害性和检测方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建立复杂生物检材中痕量甲卡西酮类策划毒品的高灵敏检测方法有所助益,对研究甲卡西酮类毒品的毒性作用、体内代谢过程及戒断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犯罪学的角度,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可以将毒品犯罪区分为五种,即:作为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毒品原植物大规模种植行为;作为有组织犯罪的毒品生产、制造和销售行为;作为街头犯罪的毒品零售行为和毒品原植物零星种植行为;作为白领犯罪的洗(毒)钱行为;作为无被害人犯罪的滥用毒品行为。基于犯罪性质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政法学刊》2011,28(2):30-34
二十一世纪,毒品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毒品滥用及毒品犯罪的形势也日趋严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禁毒公约的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禁毒刑事政策,以便更有效地遏制毒品滥用和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