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与中国统一曹治洲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的方针,台湾当局一直持否定和反对立场,并认为“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不适合中国的”①,是“谎言欺世”②。但是,当我们对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的两岸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决策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了。1997年香港回归,率先垂范,付诸实践,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举世瞩目的创举。1999年澳门回归再度向世人证实“一国两制”务实可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分三步走战略迈出两步后,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亦将更  相似文献   

3.
试论两岸关系的张力与极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问题何时可以解决?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两岸政界与民间社会、却又很难回答的问题。1979年元旦中国大陆方面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4年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六点政策主张、1987年台湾方面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1990年11月台湾方面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12月祖国大陆方面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提出我们首先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问题,并指出我们决不能作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同时也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决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他还指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外国势力不能干涉;台湾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把军队建设好,把经济建设好。学习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02,(4):1-3,41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列专章专门论述了“一国两制”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问题。报告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并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论断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19日是“一国两制”的设计者——邓小平逝世10周年。“一国两制”理论在经历20多年的实践,尤其是港澳相继回归祖国后,其具体指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效促进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协调共处,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二是准确把握海峡两岸关系走向,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前者属于国家的有效管理问题,由于已步入预定轨道而相对容易掌控;后者属于国家的完全统一问题,由于台湾政局更替、国际势力干涉等因素而具有较大变数。因此,当前对“一国两制”战略思想的政策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两岸关系的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7.
世界将铭记:是邓小平创造性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思想解放的直接产物,绝非政策僵化保守的标志。"一国两制"并未停留于港澳模式,构建台湾模式恰恰是"一国两制"具有开放性的最新表现。"一国两制"有香港、澳门和台湾三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应设置"一国两制三模式"研究议程,而不是"一国两制一模式"的议程。台湾模式将是与港澳模式有较大区隔的一种模式,需要单独构建。台湾模式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与港澳模式着重于解决两制问题不同,台湾模式首先着眼于解决两岸在一国方面的矛盾,也就是如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其所反映的主权与治权的关系与港澳模式不甚相同,故需采取特殊方式处理二者关系;在认定双方均是"宪法一中"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台湾定位问题是构建台湾模式的关键。只有根据对台政策新思维进行理论创新以产生新的理论论述,并做出对台政策的重大调整,才能成功构建台湾模式,也才能使之具有应该有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中国大陆研究学会秘书长杨开煌和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石之瑜两位先生,于4月5日访问我系,与教师、研究生进行了座谈。双方就两岸关系、台湾“省市长选举”、台商来大陆投资、“一国两制”方针以及中国文化等问题,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海外所称“江八点”发表7周年。7年前的春节前夕,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演变的关键时刻,江泽民主席发表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中国政府继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构想之后,在对台政策领域和国家统一大政方针方面推出的又一个权威性的、纲领性的文件。  相似文献   

11.
坚持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把台湾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曹治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不仅是我们进行祖国统一工作的根本方针,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台湾问题的指导原则。这一科学构想的提出,不仅使...  相似文献   

12.
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的三十多年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奉行所谓“和平解决”政策。表面上看,美国的“和平解决”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政策取向上存在某种交叉,但事实上,由于美国这项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在冷战后出现新的变化,中、美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上的分歧与矛盾也日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与“一国两制”构想陈立旭*我们党用“一国两制”方式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形成有着几十年的酝酿、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周恩来起了巨大作用。一从“一手”到“两手”建国前后,与国民党进行军事斗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蒋介石逃往台湾之后,我...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住民自决”理论及成因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住民自决”理论及成因的剖析马同斌台湾“住民自决”是台独分子的一个主要理论武器,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和影响力,已成为台独分子反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妄图跻身国际社会的主要理论依据。剖析这一理论,对于遏制台独、教育台湾人民、促进祖国统一,无...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现行“国籍”制度默许台湾居民拥有双重“国籍”,使部分台湾居民在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导致台湾居民“国籍”问题比较复杂。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经验来看,两岸和平统一后,台湾居民的“国籍”问题必须作适当处理。鉴于回归前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复杂性,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解释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实施作了变通规定,灵活处理了香港居民的国籍问题,保障了香港顺利回归。两岸和平统一后,可借鉴处理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经验,充分考虑潜在风险,根据现实情况对台湾居民“国籍”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维护台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 一、统一祖国可以考虑采取武力与和平两种方式 建国初期,毛泽东主要考虑用武力方式解放台湾。1949年成立了由粟裕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积极筹划军事攻台。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提出的1950年任务,包括解放台湾。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以协防台湾为由武装侵入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定价:70元本书基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现实角度着重探讨台湾问题的解决之道,完整地揭示"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的理论含义和宪政含义,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特别是关于统一模式的理论,推动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发展。除"绪论""后记"外,全书还包括"‘一国两制'台湾模式:界定及理论""‘一国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邓小平先生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时候,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背景,即当时海峡两岸官方都共同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具体言之即两岸都坚决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作为第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落实,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二是把两岸关系从全面对峙推入和平交流轨道,启动了两岸重新融合的进程,也为两岸关系带来了广阔的和平与发展空间。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施多年,分别形成了香港模式与澳门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政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在《邓小平文选》中,有两处地方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