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湾是工业化发展较为成功的新兴工业化地区,也是较顺利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而同时又是陷入结构性经济衰退的代表性地区。与香港和新加坡等典型的城市型经济体不同,台湾具有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和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服务型经济有序演进过程。^[1]因此,台湾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经验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勇 《台湾研究》2011,(6):45-49
扩大绿色能源利用和加速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实现经济“低碳化”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新型产业发展导向。台湾和大陆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都面临着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本文通过剖析台湾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况及在ECFA架构下所受到的影响,尝试着对两岸绿色能源产业合作将呈现出的新格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台湾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并呈现“闷经济”特征:低增长、出口疲弱、消费投资低迷、民生困顿,台湾当局虽采取多项经济举措,但缺乏方向感无力摆脱困境。造成这种“闷经济”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受外部环境、政党斗争、制度建设等因素制约,台湾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但加快两岸经济合作是有助于台湾“脱闷”的重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台湾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过程,没有产业结构的演变,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为产业重心的产业演进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演进,台湾产业结构高度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迅速。然而,其高度化过程也同样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一些问题可能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当前,祖国大陆正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借鉴台湾经验,避免其走过的弯路,以及扩大海峡两岸产业协作,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初台湾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研究》2001,(1):1-10
迈入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来临,对于台湾经济而言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并对台湾未来的经济结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总体来看,未来十年内,台湾总体产业结构将保持大致稳定,但工业和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科技产业将进一步成为台湾工业的龙头和主导,服务业也将向知识化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将进而影响到台湾经济的对外经济发展形态与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是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心。当前泸州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加速发展泸州农村经济,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此反过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签署以及两岸产业合作试点项目推进,标志着两岸产业合作由纯粹的市场驱动进入两岸官方共同协商、协调和规划发展的新阶段。如何顺应两岸产业的新变化,合理确定两岸合作新方向,有效推动两岸经济整合?是现阶段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两岸产业合作与两岸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陆成为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所占比例超过80%以上,也是台湾的最大出15地,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动了两岸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的两岸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预示着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格局与新方向。本文实证分析,1994—2012年间两岸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背后影响因素,揭示两岸产业合作的方向与未来格局,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华 《台湾研究》2012,(5):6-10
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两岸关系的发展历来受到国际环境的重大影响,因此本文拟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全球战略格局、台湾问题主要博弈方和台湾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对比状态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试图评估国际和地区格局调整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是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变化而逐步调整的,其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即在经历了“禁止—默许—放宽”的“三部曲”变化过程后,走向全面规范与收缩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朱磊 《台湾研究》2001,(1):63-70
与“新经济”概念相类似的提法很多,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其实质都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对美国经济和台湾经济的发展都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外贸水平与结构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对台湾地区产业的总体结构关联效应以及三次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结构关联效应进行静态及动态分解与研究,进而探索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路径。静态考察表明,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总体上显著弱化;三次产业以及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能力和关联水平均大幅下滑,并以第二产业最为显著。动态分析显示,台湾产业成长高度依赖自生机制的作用;目前第二产业以及多数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成长机制未能驱动产出高水平增长。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问题,既有自本世纪以来第二产业空洞化持续加剧这一直接的表层原因,更有经济边缘化日益加深导致产业空洞化的深层因素,也有台湾政治转型以来的政治运作影响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问题。为提升台湾产业结构关联效应,不仅需要在有关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产业政策层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而且需要在攸关产业持续发展与转型的内外环境层面采取措施,包括在处理好两岸关系的基础上消减经济边缘化问题,在处理好政治运作的基础上消减政治对产业发展与转型的不良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金融结构也随之变动,将资金配置到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中。本文重点探讨台湾产业结构演进对其金融结构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冰  金戈 《台湾研究》2007,(2):44-49
本文借鉴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一个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框架。利用这一框架,对香港和台湾的产业结构变迁进行了解释和比较,并得出一个重要结果:香港的产业结构变迁属于诱致性变迁,台湾属于强制性变迁.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体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据时期台湾经济总体评价周翔鹤(一)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的研究,无论理论上或现实上都有重要的意义。台湾学者说“日据时期是台湾社会本质激变的时期”①,毫无疑问,社会经济的变化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者,同时又是其他许多变化的根源和诱因。正确地分析社会经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欧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曾经是台湾当局进行“外交”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通过“议会访问”、举办“俱乐部”会议、打“人权牌”等手段全方位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台欧关系呈现出一种渐进调整、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但在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琼台产业合作前景展望李学军台湾和海南分别为我国第一、二大岛屿,也是仅有的两个岛屿省份。台琼两省皆邻近大陆,地理位置均十分重要,都是全国资源丰富的“宝岛”。但在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现状上,作为“四小龙”之一且产业结构向高度化迈进的台湾与正处在大...  相似文献   

17.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1,(2):16-19,48
随着政治选举制度的完善,选民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期进行理性评估和“经济投票”。政党为获取经济型选票往往在选举前后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或政见,从而出现“选举性循环”现象。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与岛内选举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五都”选举为例,剖析台湾选举中的“经济投票”行为及其对政党两岸政策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林涛 《台湾研究》2006,(4):38-42
1998年亚洲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东盟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韩国、台湾都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有些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严重的冲击而大幅衰退,危机过后,它们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但是效果有所不同。本文拟就“四小龙”中的韩国和台湾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台湾产业结构演进及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台湾研究》2006,(4):20-27
经济发展在量的方面表现为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在质的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演进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技术、供给、需求和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对台湾产业结构演进而言,外部因素(主要是对外贸易与外来投资及对外投资)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台湾产业结构正在进入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阶段,未来还将强化这一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有着极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开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产学合作和职业证照制度,大力开展职业训练和技能竞赛,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GDP从1965年的200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人均16030美元。然而,台湾的高技能人才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轻视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对私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研究和分析台湾高技能人才开发的基本策略和存在问题,将会增进我们对台湾的了解,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