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5年清政府迫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明治天皇政府遂即设立“台湾总督府”。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台湾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中,日本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实现在台湾的永久统治,不仅设立了完备的军事、政治、经济体系,而且还设立了完善的殖民教育体系,以奴化台湾人民的思想,麻痹台湾人民的斗志,消除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
秦以前,中国南部及东南部是越族人民的聚居地区。生活在福建的古越族,习惯上被称为闽越族。  相似文献   

3.
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凤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宾兴是清代一种重要的科举活动,在清代后期对每一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士子都产生过影响。但国内外学界对其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迄今还没有相关专著面世,已发表的研究论文亦仅见雷方圣《宾兴馆简说》、张文《新建县“宾兴会”考述》、邵鸿《清代后期江西宾兴活动中的官、绅、商一一清江县的个案》和陈瑞《制度设计与多维互动:清道光年问徽州振兴科考的一次尝试》等4篇,有关清代台湾宾兴则迄今尚无专文发表。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作为科举经费的宾兴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康熙年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随之在台湾设立县、府学并开科取士,童试及岁、科两试皆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则在福州和北京举行。这样,清代台湾科举考试制度基本确立。清代前期的台湾社会是个移民社会,闽粤人成为台湾移民的主体。移民对台湾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怎样影响,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移民与台湾科举考试之间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特别兴盛,有林立的宫庙、众多的神灵、大量的信徒、频繁的宗教信仰活动。本文就闽台民间信仰的由来及发展作初步的探讨。一、“好巫尚鬼"的传统与民间信仰的滋生秦汉之前,中国大陆东南为百越族的聚居地,居住在福建境内的原住民称“闽越”。同一时期居住在台湾的土著民族的族属问题十分复杂,他们是不同时期,从不同地方迁徙入台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支是从福建迁徙人台的闽越族,泰雅人至今仍流传着其祖先来自大陆的神话,传说上古时期有一男一女为了朝拜太阳,由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育法治建设逐步完善,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下,依法治校应当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本文就学校在履行各项职能过程中与在校生之间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加以分析。在厘清学校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对学校与学生教育行政法律关系进行理论溯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探究,并探讨教育行政纠纷产生后有多种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9.
讼师起源于南宋,清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财产流动性的增长,[1]诉讼案件激增,在中国特殊的关系社会中,作为底层文人的讼师比民众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在诉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该职业在清代发展至鼎盛。讼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职能主要是代书词状,同时由于与地方官员熟识,也常代当事人与官府交涉或开设歇家等场所贿赂官员,[2]更为重要的是清政府厌讼,出台放告日等措施限制普通诉讼,为使案件得到官方受理,讼师往往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世纪50-80年代,国民党在台湾一直非常注重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发扬,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基地,以各种方式苦心经营,其中有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分析探讨。一、国民党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及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初衷国民党对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源于孙中山的有关言论和著作。孙中山认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他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谈到:“中国从前的忠孝仁爱信义种种的旧道德,固然是驾乎外国人,说是和  相似文献   

11.
12.
狭名 《法制博览》2010,(13):28-28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中国的南方分布着百越族。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经过漫长的磨合,战国时,形成了扬越、干越、瓯越、闽越、南越、雒越等部族。闽台地区是闽越族的主要活动区域。闽越族文化长期受到来自中原的华夏族文化的熏陶,因而在坚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也吸收了许多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因素。这就为闽越族在秦汉时期及其后的汉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原华夏族融合为汉民族,闽越族自身的汉化也就更为深刻。本文拟分阶段描述其汉化轨迹并分析海峡两岸的族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明 《工会博览》2010,(5):186-186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事实上的不平等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为了实现学校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吴振东 《法制博览》2024,(2):139-141
清代越狱案件时有发生,在律例规定上也极为严格,但在实际审理中仍存在制度弹性空间,故对实际审判中惩处标准的探究尤为必要。以律例规定与案件审理为两条不同的考察路径,从皇帝处理越狱囚犯、管理官员的具体案例与皇帝对律例和审理程序的修订,分析其遵循的法律内涵,探讨清廷统治下越狱案件审判时考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台湾与祖国大陆骨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许多专家学者从地缘、人缘、血缘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实。然而,自古以来.人们无论是在传播思想,宣扬政治主张,发布研究成果,或是从事教育事业,都离不开图书这个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7.
光复初期台湾教育重建与两岸教育交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复初期台湾教育重建担负着铲除殖民教育制度、改造社会奴化心理、培养人才、促进两岸融合的重任,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建更为艰巨和紧迫。海峡两岸源远流长的教育交流以台湾光复为契机迅速发展,为战后台湾教育制度的重建,实现台湾文化教育制度祖国化,加快加深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枚是个倜傥不羁的风流才子,擅长诗文,有相当的才气。中进士后,仅仅做过三任县官,为时不过十年,即告退隐。其时他在南京已筑随园,广收女弟子,时人讥之,而袁枚则不改其乐如故,著有《遭园诗集》,传诵至今。  相似文献   

19.
王振忠 《法制博览》2009,(17):66-67
传统中国是一个礼治的社会,法律制度极不完善,历来就有“春秋决狱”的说法,也就是儒家的经典也具有法律的效力,常被引来决断刑狱。晚清樊增祥的《樊山批判》曾记下一个案子,内容是有个不安分的寡妇,想敲诈一个男子,状告后者,说自己正在院中洗脚,该男前来调戏.并将其绣花鞋抢走,如此云云。樊增祥听毕,随即就判定不予受理。其判词曰:“院中非洗脚之地,绣鞋非寡妇所穿。”从根本上说,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缺失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生活的指挥棒,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生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方法失误、资源短缺、素质教育形式化和工读教育尴尬等缺失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使青少年在迷途上越走越远,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