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福建于2004年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其核心价值,是闽台共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其核心内容,是现在强调的海峡西岸的产业对接。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评述了此战略的“深远意义”。他说:闽台两地特殊的渊源关系决定了福建在两岸统一大业中的地位,福建与台湾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构建中国新的经济板块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福建省社科院原院长严正强调了产业对接的“现实意义”。他认为,现在台湾二、三产业向岛外转移、拓展市场趋势增强,而福建正处在由轻型产业结构向重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闽台两地生产要素既…  相似文献   

2.
台湾证券柜台市场为破解台湾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台湾证券柜台市场发展空间狭小,加强闽台证券柜台市场合作,既有利于扩大台湾证券柜台市场发展空间,又有利于破解福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在充分论述闽台证券柜台市场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引入台湾上柜和兴柜交易机制与福建产权市场对接,阐述了闽台证券柜台交易市场的框架设计、合作路径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3.
清代福建科举的地位在全国已相对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科举大省的地位,乡试举额位于全国各省前列。清政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定台湾后,台湾成为福建的一个府,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单独建省为止。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台湾的科举考试完全按照福建省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4.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中日两国签署了《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居住在台湾的人民被视为日本臣民。许多台湾居民因此移居大陆,被称为“台湾籍民”或“日籍台民”。“台湾籍民”问题,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强加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奇耻大辱。日本投降后,“台湾籍民”成为历史名词。日据时期,“台湾籍民”大批移居福建,对福建社会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不少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闽台关系增加了特殊的内容。本文就日据台湾时期在闽的“台湾籍民”类型、职业与政治状况,以及日本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等,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对香港回归后闽台经贸合作关系的思考曾建权*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关系使福建成为祖国大陆与台湾省经贸往来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给海峡两岸的经贸合...  相似文献   

6.
再论闽台是统一的文化区域徐晓望福建与台湾是否统一的文化区域?现今不少学者持肯定态度,但是,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台湾在历史上经历过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殖民主义者的长期统治,近44年来在与大陆隔绝的环境中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因而,台湾...  相似文献   

7.
闽台建设协进会是以福建人士为主组成的一个民间团体,成立于抗战胜利前夕,目的是为了协助政府应对台湾收复的种种问题。“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前。闽台建设协进会与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一道为台湾的重建出谋划策,为要求改革台省政制问题和取消专卖及经济统制奔走呼号;“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后,闽台建设协进会又联合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为避免使用武力镇压,尽快恢复秩序,重拾人心而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8.
中原与闽台在历史上有着同宗同祖、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至今,全台湾人中汉族占98%,其中80%是由福建去台湾的中原“河洛人”。而台湾的中原“河洛郎”,主要是在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响应黄巢起义,由河南“光州固始”起兵,进入福建。迁徙到福建的中原“河洛郎”,部分又从闽南渡海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9.
把福州(马尾)保税区建设成闽台经贸合作试验区黄玉立*去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发表关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出现了新的契机,对台直接“三通”也呼之欲出。这对于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拓展闽台经贸合作,突破对台...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与香港的相互投资探析陈恩台湾与香港因历史和地缘关系,早在50年代初相互间就有少量投资。但在台湾当局“限出不限进”的投资政策影响下,台湾在香港投资长期发展缓慢,而香港在台湾的投资则有较快发展。1987年后,台湾实行经济自由化、国际化政策,正式解除...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凤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福建台商投资状况研究林金枝,林庆华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地理相近,血缘相融,习俗相同。自古以来,闽台不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而且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和贸易往来。本文企图通过台商与福建经济关系的一个侧面,着重从台商在福建投资的角度,探讨台商投资与福建经济...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18月,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海峡论坛”宣布“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为两岸民间交流基地。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数次大迁徙中由中原经福建再到台湾的。每五户台湾居民中有四户称先民来自“光州固始”。在闽台人的心目中,“光州固始”就是原乡,就是中原,就是他们永远的根。  相似文献   

14.
林星 《台湾研究》2009,(4):47-51,57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内涵。福建和台湾属于同一个海峡文化区,闽南文化是闽台两地共有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特别兴盛,有林立的宫庙、众多的神灵、大量的信徒、频繁的宗教信仰活动。本文就闽台民间信仰的由来及发展作初步的探讨。一、“好巫尚鬼"的传统与民间信仰的滋生秦汉之前,中国大陆东南为百越族的聚居地,居住在福建境内的原住民称“闽越”。同一时期居住在台湾的土著民族的族属问题十分复杂,他们是不同时期,从不同地方迁徙入台的,其中最主要的一支是从福建迁徙人台的闽越族,泰雅人至今仍流传着其祖先来自大陆的神话,传说上古时期有一男一女为了朝拜太阳,由  相似文献   

16.
清代台湾建省述略白纯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将它建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晚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才完成的。此前,它隶于福建省。1737年,吴金首奏“宜将治台湾另分一省”,朝廷没有回应。建省之事沉寂140年后,袁保恒于1877年重奏“改福建巡...  相似文献   

17.
在狭小偏暗的书房里,随意堆放在书架、茶几、沙发以及办公桌上的报刊书籍,内容大多与台湾有关。书房的主人是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吴能远,除了担任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他还是《现代台湾研究》杂志社的社长和主编。对于1996年“台海危机”后的这10年,吴能远认为两岸的政治距离仍在拉大。不过,闽台的农业合作却在政治风云的变幻之下持续向前。吴称,两岸的农业合作已经“势不可挡”。坐落在福建漳州的大陆首家“台湾农民创业园”,主要吸引台湾农业、花卉企业前来落户,总投资近1000万美元。首批入驻的台资企业漳州杰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花…  相似文献   

18.
大陆的书院自唐代到清代,存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台湾的书院则肇始于清初终结于清末,只有近二百年的发展史。但是,台湾书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在推进台湾社会文明进程中曾发挥过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台湾书院的研究,学术界关注较少,大陆方面仅见《台湾书院发展述略》(《台湾研究》1998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9.
康熙年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随之在台湾设立县、府学并开科取士,童试及岁、科两试皆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则在福州和北京举行。这样,清代台湾科举考试制度基本确立。清代前期的台湾社会是个移民社会,闽粤人成为台湾移民的主体。移民对台湾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怎样影响,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移民与台湾科举考试之间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历史上因地缘相近、血缘相通而建立了密切的文化联系与经济往来。宋元时期开始,两地就有行政上的从属关系。光绪14年(1888)台湾正式建省,与福建省分治,台湾在行政上归属福建管辖至少有500—600年之久。台湾正式成为福建所辖府治也有200多年。无论是台湾建省以前还是以后,当地的货币铸造、印制、发行、流通与管理,均与福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明清两朝台湾货币的变迁来探寻两岸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