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1年9月,林彪叛逃事件之后,毛泽东听说在林彪的卧室里发现林彪摘录和书写了不少孔丘、孟轲以及儒家著述的语录和条幅,他认为林彪也是个孔孟之徒,由此便联想到“批林”,必须和“批孔”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在﹃文革﹄中保护老干部的历史功勋盛明“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和其他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围绕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稳定军队,应不应该把老干部都打倒三个原则性问题,与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林彪、四人帮一伙要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之初,毛泽东找邓小平谈话,要他同林彪搞好关系。但邓小平同林彪搞不到一起去。他同林彪谈了一次,就谈崩了。邓小平为林彪所不容,林彪与江青勾结起来,把刘少奇、邓小平绑在一起,攻击、批判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4.
1971年9月12日午后,毛泽东突然提前返京,打乱了林彪的政变阴谋,林彪一伙决定实施南去广州另立中央的计划。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因为一个电话,林彪等人放弃第一方案,仓皇决定实施第二方案——外逃。结果,林彪所乘专机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坠毁。  相似文献   

5.
张聿温 《党史博览》2005,(12):24-25
一1953年,林彪卷入了“高饶事件”。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高岗则担任东北局常委、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主管包括后勤在内  相似文献   

6.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写进了党章。同年9月,兴奋的林彪邀请叶群、黄永胜、吴法宪等人重上井冈山,因为井冈山是他“崛起”的地方,是他的福地。林彪与粟裕同岁,都是公认的军事天才、最能指挥打仗的人。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圩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一直默默无闻,而林彪在井冈山仅仅用了两年,就由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22岁升任军长,成为毛泽东、朱德麾下的著名战将,成为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的“战神”。到1955年授军衔时,48岁的林彪在十大元帅中位列第三,仅次于朱德、彭德怀,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元帅。林彪是如何在井冈山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7.
杨勇一家在“文革”中姚文奇"文化大革命"这场全国性的大动乱,使多少人蒙受了不白之冤,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上将,因为拒绝充当林彪的帮凶,而让林彪怀恨上心。他和他的家人在这场大动乱中都未能幸免于难。面对林...  相似文献   

8.
(八) 197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当年8、9月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进行了抢班夺权的阴谋括动,他公开打出的旗号是维护“天才论”,暗地里是企图早日成为国家主席。在林彪的部署下,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以不点名的方式,大批张春桥,从而在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争斗。这场争斗,对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由于问题爆发后毛泽东在全会上只是重点批判陈伯达,避开了林彪;而叶群等人发难时的斗争矛头也没有直接涉及江青。所以,在…  相似文献   

9.
李聚奎是我军的一位著名战将,红军时期他曾长期在林彪领导下作战。作为林彪手下的一名师级指挥员,他勇敢机智、大胆灵活,积极而不是消极简单地服从命令,对于刚愎自用、粗暴武断的林彪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使林彪改变决心和命令,最终赢得对我有利的作战形势。一、改变林彪的正面强攻计划1934年2、3月间,我军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伟人毛泽东曾对林彪进行过四次严肃的批评。这些批评都使林彪避免了大错误,对当时作为政治要员的林彪本人,甚至对党和军队的建设乃至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起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今天重温中共历史上这些“精彩华章”,反思其中的深刻内涵,对于各级领导者,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毛泽东“一批”林彪,看领导者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古田会议”以后不久,1930年元旦,时任红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元旦贺信。在信中,林彪提出了“井冈山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觉得林彪对时…  相似文献   

11.
林彪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过程.也是他和“中央文革”以及他在军队内的同伙诬陷、迫害党政军领导人的过程。由于贺龙一度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成了林彪篡夺最高权力的障碍,加上与林彪结怨在先,贺龙这位蒋介石出10万大洋没能买其首的中共领袖,便惨死在林彪反党集团之手。酿成千古奇冤。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贺龙与共和国元帅》披露了贺龙与林彪结怨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12.
林彪事件给全党和政坛带来强烈震动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强行起飞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林彪集团的余党或自杀毙命,或束手就擒。林彪集团的灭亡,客观上宣告了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破产,也给全党和政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4天后,即1971年9月17日,周恩来将《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稿报毛泽东审查。  相似文献   

13.
李钢 《世纪风采》2009,(7):41-43
陈光是我党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位传奇战将,他一生战功显赫,指挥作战机智英勇,曾创造出不少有名的战斗范例,但作为林彪的部下,性格倔犟、耿直刚烈的陈光,虽然早期救过林彪的命,但也多次与林彪发生过冲突,因而与林彪结怨颇深,遭到了林彪的诬陷和打击,使本因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变成了“反党”罪名,最终不仅过早地结束了他那辉煌而坎坷的一生,而且蒙冤受屈达30余年。  相似文献   

14.
孟东 《世纪风采》2009,(6):39-41
1980年12月,在“两案”(即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判中,对吴法宪秉承林彪的旨意,诬陷、迫害贺龙元帅一事进行了法庭调查。  相似文献   

15.
张家康 《四川党史》2001,(3):60-63,59
这里所说的林氏三兄弟即林育英(涨浩)、林育南和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为推进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是,由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其历史结局又不尽一样。林育南、林育英成为青史留名的先烈,林彪却最终成为历史罪人。 一、林育南身后蒙冤 王明妄加不实之词 林育南生于1899年,小林育英2岁,长林彪8岁,和林育英同一曾祖父,和林彪同一祖父,为堂兄弟。林育南是林育英和林彪早年走向革命的引路人。 林育南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读书时,便和恽代英相识并成为朋友。此时…  相似文献   

16.
黄瑶 《党史博览》2008,(6):46-48
林彪原名林育蓉。1925年,林彪在武汉共进中学读书时,被共青团推举为湖北省的四个代表之一,赴上海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为了防备迫害,林彪化名尤勇。尤勇和育蓉,用湖北方言读,语音相近。  相似文献   

17.
舒云 《党史博览》2009,(5):18-22
林彪住在哈尔滨松花江边的一幢老式小楼里,四壁挂满地图,还挂着一个装满炒黄豆的布袋子。林彪认为,敌人现在比我们强大得多,我们要准备几年艰苦的斗争,才能打败敌人。当前是要扎扎实实建立根据地,千万不能漂浮,要把松花江以北好好巩固起来。先把土匪搞光,派几万干部下乡。  相似文献   

18.
21、写给儿子的一封信1960年秋,林彪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一年后,就对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极为不满,其原因是谭政不同意林彪提出的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可以走捷径的提法,主张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于是,林彪借此在军内发动了对谭政的批判斗争,并无限上纲上线,甚至把谭政说成是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政治部主任”。1960年底,在林彪的诬陷下,谭政被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通过听取党内和军内部分领导的意见,同意罗荣桓元帅复出,再次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就在这时,林彪就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19.
《先锋队》1994,(7)
林彪摔死引起的外交纠葛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行出逃葬身蒙古温都尔汗。此后,中蒙两国政府为此事,在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交涉。《记者文学》近期撰文作了披露──在安葬了林彪等人的尸体后,中蒙双方在温都尔汗就草拟《现场调查纪要》进行谈判。白纸黑字,双方都...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天地》2006,(11):21-27
在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以身体不好等种种理由推辞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对这一历史情况,本文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