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子非难,教子尤难。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独生子女时代,没有兄弟姐妹,孩子更需父母的陪伴。在孩子被女性围绕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的加入更为必要。在今天做父亲,仅沿用父辈的育儿之道,似乎已远远不够。平时无暇或无心顾家的父亲,一旦回到家发现孩子犯错,粗暴又冷漠地或打或骂。  相似文献   

2.
刘琳 《当代广西》2010,(7):46-47
在现代心理学中,"身份认同"这一概念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今天的家长想要孩子以美好的方式成长,显然就得认真地和孩子一起定位好各自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本栏目策划通过典型事例以及"教子锦囊",可以让家长了解到不同角色的丰富内涵和正确发挥作用的方法。家庭的角色处理好了,社会的角色也自然到位了。  相似文献   

3.
前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弗洛贝尔(德)《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条件,给予儿童必须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比较而言,母亲和儿童的关系更加密切。有专家指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要占到90%以上,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母亲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相关度也格外高。母亲不仅对孩子的生理有极其巨大、深刻、永久的影响,而且对孩子的智力、意志、性格、品德等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5,(6):33-35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指出:“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条件,给予儿童必须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比较而言,母亲和儿童的关系更加密切。有专家指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母亲的作用要占到90%以上,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母亲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相关度也格外高。  相似文献   

5.
能够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成长,是做母亲的女人的幸运和幸福,也是一名女性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全新体验过程。面对神灵般的孩子,就像看见镜中的自己。母亲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孩子精神世界的高度与广度。作为母亲,必须要有自觉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无愧于母亲创造生命、完善生命这一神圣天职。  相似文献   

6.
美籍华人陈海珠女士于2005年4月在山西省沁源县法中乡冯村捐建了一所博爱学校,文明整洁,设施齐全,解决了临近山村所有穷孩子上学难的问题。4年过去了,这所博爱学校已成为317个孩子成长的乐园,培育出的是有爱心、讲公德、乐学习、有责任的学生,创建出的是一支执着、智慧、力量、博爱的团队,是新课改的成功范例,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一个深刻思考。一块块锦旗、一张张奖状背后都有一个爱的故事,一个个孩子成长的脚印里都有他们一生最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当身为教师的他沦为雇凶杀人犯时,他的儿子正在母亲的睫中孕育,他该怎样面对那个将要出世的孩子?作为父亲,在监狱服刑的他,将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负起父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江苏政协》2014,(3):18
<正>近年来,儿童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造成儿童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方面,部分父母过分强调成才教育,淡化成长教育。还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迁就或干涉,导致其独立生活、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促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暴戾性格,甚至丧失是非辨别能力。二是学校教育方面,重智轻德,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妇运》2005,(6):22-23
当今中国,有一个怪现象,教师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累!家长工作压力大、教子经费投入多,累!孩子们像被鞭子抽打得无法停息的陀螺,业余时间还要被家长强迫学东学西,更累!按理说教育得应该不错,可是效果怎么样?问题成堆!那么,到底缺少了哪一环节?2004年3月,鞍山市妇联、市教育局在引进了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后,尝试着在教师、家长和孩子三者之外,增加了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成长顾问”,使之参与到家庭教育环节之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收到了良好效果。网罗人才、锻造队伍。“家庭教育成长顾问”是由CPEP中国家长教育工程提出的教育理念,由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6,(6):4-10
越秀路街居民石万清和李佩文夫妇在子女教育方面有独到的探索和研究,为他们的独生子女石域建立了家庭教育成长档案,共积累了八大门类336卷,记录了女儿石域从出生到发明大字钢笔获国家专利,再到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以及硕士毕业留任天津师范大学从教的成长过程。家庭教育成长档案记录了石万清夫妇教子成长全过程,同时也记录了石万清夫妇教子成才的拳拳之心。石万清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才,还在1985年创办了“六宝斋”学堂。教学的目的是“四提高”: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提高家长的教子水平,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文化氛围。教学内容有六个方面:书法、写字、写作、诵读古诗文、实践能力、家教知识、社区公益。  相似文献   

11.
祝福母亲     
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是她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母亲是生命之源。 人们盛赞母亲的伟大,盖因母亲的生养之恩和母爱的无私本性。 做母亲是庄重和神圣的,她所孕育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希望,还有一个民族的未 来,因而"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 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也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孟母择邻到岳母刺字.每个母 亲都会对孩子寄予厚望,并以言行影响、塑造自己的孩子。纵观历史,那些名垂千古 的伟人莫不有一位胸怀豁达、智慧仁爱的好母亲。生活中,很难想象一个心胸狭隘自 私的女人,会养育出一个英勇无私的儿子。我们通常从孩子身上看到的,无论是外表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北京有1400名3到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只有18.7%在园接受学前教育,有28%在特殊教育机构。743名没有入园的孩子中,717名有学前教育需求。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相比正常儿童有较大差距,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接受正规全面的学前教育,为将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奠定基础,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广大家长的呼声。  相似文献   

13.
《非常道》     
《当代广西》2005,(16):59-59
父亲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父亲的个性特点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源泉。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激情。其二,父亲的教养观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育子女方面,相对母亲,父亲往往比较开明和严厉。其三,父子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父亲性格、能力、职业等的独特性,孩子在与父亲和母亲的相处时.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近年来,海南省学前教育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仅为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家长普遍反映"入园难""入园贵",学前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诟病较多的热点问题。据调研,海南幼儿园总体数量不足,  相似文献   

15.
(二)、主体外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个体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庭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应是最为重要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孩子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与父母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教导,自身性格与言行举止有着密切联系。 有的家长对子女亲情过剩。亲情过剩即娇惯、溺爱。据人口普查统计,在我国城镇未成年人绝大  相似文献   

16.
创意单位: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妇联活动范围: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越秀路街居民石万清和李佩文夫妇在子女教育方面有独到的探索和研究,为他们的独生子女石域建立了家庭教育成长档案,共积累了八大门类336卷,记录了女儿石域从出生到发明大字钢笔获国家专利,再到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以及硕士毕业留任天津师范大学从教的成长过程。家庭教育成长档案记录了石万清夫妇教子成长全过程,同时也记录了石万清夫妇教子成才的拳拳之心。石万清老师不仅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才,还在1985年创办了“六宝斋”学堂。教学的目的是“四提高”:提高孩子的整…  相似文献   

17.
舒爽的午后,漫步于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人口学校,你看到的是一幅幅“人”快乐成长、和谐发展的图景:孕育着新生命的母亲倾听育婴知识,抱着孩子的母亲做着亲子游戏,5、6岁的孩子在听老师讲故事,银发老人聚在一起弹琴或画画……社区人口学校多层次教学形象地诠释着上海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娃娃抓起,重在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50%的成年人心理没长大,人格固定在人生的某一时期。等到有了孩子后便产生被束缚的感觉,进而发展到有忧虑、逃避心理,令父(母)子关系处理不好,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近日,在共青团云南省委未成年人维权工作培训班上,北京青少年心理与法律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发表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哪一位母亲不为儿女的成长操心劳神,哪一位母亲不惦记着儿女的祸福安危,哪一位母亲不巴望着做官的儿女为官清正、执政为民呢?“儿女为官母担忧”,这种担忧既是对儿女的一种期望,也是对儿女的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20.
感悟家风     
缪志红 《群众》2014,(8):76-76
人到了一定年龄,常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有甜蜜的记忆,也有回忆的遗憾,最是难忘在儿时。家庭是成长的基础,家风是孕育子女成长的风向标。中国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拿破仑曾言“母亲塑造孩子的未来”。儿童启蒙学习始于父母,为父母者需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是从儿时的件件小事树立起来的,家风家教时刻熏陶着子女,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的言行举止中,家风无所不在地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