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律与《贞观政要》中都有吏治的内容。《贞观政要》记载的关于吏治的内容与唐律中吏治的规定关系密切,表现为:《贞观政要》中的吏治思想有唐律的吏治规定作支撑;《贞观政要》中有些诏令的内容演变成唐律吏治的规定;《贞观政要》中关于吏治的要求和规定丰富了唐律吏治规定的内涵;《贞观政要》中对官吏的要求补充了唐律的吏治内容等。还需关注的是:唐律与《贞观政要》的吏治具有互补性;唐律与《贞观政要》吏治的理论基础都是民本思想;唐律与《贞观政要》吏治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唐律的修订和在《贞观政要》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重合等。  相似文献   

2.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两大格局的确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汉、宋诗学过渡不容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礼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诗渗透、积淀在礼的各个环节,并暗暗地决定了礼的存在方式和礼的历史命运.而当诗变成了《诗》,"诗学"变成了"诗教"时,"礼"也变成了"礼教",礼的诗性特征逐渐消失.在礼的诗化进程中,《诗》也逐渐政治、伦理化.用诗与用《诗》的礼典意义贯穿于"礼"的诗化和"诗"的礼乐化双向互动演变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三、说《鹿鸣》为《小雅》之始《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少数出于东周初年,作者绝大部分为贵族。全部诗作有近一半(三十一首)是赞颂诗和写燕饮生活的诗,其余为反映征戍之苦和士大夫的怨刺诗。苏辙《诗集传》曾认为《小雅》有美恶,是“周德之衰”。《小雅》内容虽兼美恶,但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周德虽衰,诗中反映周人的一贯思想观念却是愈益执着强烈。浓重渲染燕乐亲和的《鹿鸣》为《小雅》之始,它集中体现了周初以来“尊尊而亲亲”的亲和意识,强调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自我调节。统治集团内部的亲和是政权保持…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督管理,规范证券公司的行为,防范证券公司的风险。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证券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肉蒲团》之书名与题旨实出一辙,总体构思如一,都有"一僧一道";未央生是"皮肤滥淫"的贾宝玉,贾宝玉是"意淫"的未央生;《肉蒲团》"花册"是《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册子的蓝本;两书有共同的小说理论甚至习惯用语。曹雪芹应该读过《肉蒲团》,《红楼梦》受《肉蒲团》"直接的影响"多而显。这既是《肉蒲团》对后世影响的一个亮点,也是已经难得有新发现的"红学"的一个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证据科学》2007,14(1):I0038-I004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亚瑟 《政府法制》2011,(21):24-24
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三次桃花运:第一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元年(六二七)。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后,其宠姬入宫,成为唐太宗的美人(嫔妃的一个级别)。大概是因为人长得漂亮,得以在太宗身边服侍。 第二次桃花运,发生在贞观二年。  相似文献   

9.
能否安顿日常生活是《诗经》诗教所蕴含的生命学问。在《诗经》经学传统中,日常生活的安顿对于家庭和国家政治生活来说,有着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以《葛覃》和《桑中》两篇诗为例,可以显示古典诗教的生命学问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王夫之从《葛覃》的"黄鸟"中读到的东西涉及诗之为诗的根本所在:有余,有间,使生命可以免于"正墙面而立"的逼仄。思考《桑中》的采摘活动,可以领悟生命的整全,反思现代性对生命的异化和碎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0,(17):58-5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人们历来重视对《毛传》标兴的认识,却很少关注《郑笺》对《毛传》标兴的认识和发展。《郑笺》的这种认识和发展在形式上表现为对部分《毛传》标兴之诗不作兴体解,增加新的比兴诗和在注解上大量突破《毛传》一诗只标一处兴也;而实质上则表现为一是郑玄理解的兴的内涵与毛公有了一定的改变,二是郑玄将兴作为一种注释的体例较毛公有了发展和完善,言语上的用诗之兴正式转变成了文学上的创作之兴,以兴作为诗的一种作法和表现手法的阐释理论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2.
郑振铎是20世纪较早涉足古典戏曲研究的文学史家,尽管未曾撰写过专门的戏曲史著作,却是戏曲通史的初次审视者与总体链接者。他的戏曲史著述主要见诸《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在这两部著作里,郑振铎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以至衰落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观照和阐释,描述和勾勒了中国古代戏曲演变的基本轨迹与大致轮廓。郑振铎的戏曲史著述十分符合中国古代戏曲的实际创作历程,既有原创性,又有经典性,对推动和促进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戏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拓荒价值与非同寻常的垂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世中 《河北法学》2006,24(11):151-154
民间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瑶族石牌是民间法的一种,对金秀瑶族石牌制度的性质及其产生的成因和现实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金秀大瑶山和谐社会的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黔桂瑶族侗族习惯法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瑶族的村规民约受到瑶族固有习惯法的深刻影响,在保障实施、处罚方式等方面明显体现瑶族固有习惯法的痕迹,瑶族村规民约实施的观念、机制与固有习惯法一脉相承,瑶族固有习惯法通过村规民约形式在当代瑶族地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57年秋冬(9月3日至12月2日),郑振铎应邀去东欧访问和讲学,先后到了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各地,还参加了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等一系列政治活动.在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的4天中,他查阅和抄录了敦煌文献并参观了博物馆等.郑振铎在出访时期,经常给家人和朋友、同事写信,并写有日记.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郑振铎当时并没有将其公布.目前整理出版的郑振铎日记和书信中保存了他在列宁格勒的见闻和观感,这是对苏藏敦煌文献在公布之前所能见到的最详尽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谲折狱",作为一种取证文化,在古代有其突出的特点。"正谲折狱",它是获取当事人有关案件事实的陈述,特别是获取被告人口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正"术和"谲"术两个不同层面。郑克认为"鞫情之术,有正,有谲。正以核之,谲以擿之。术苟精焉,情必得矣。"作为一种与刑讯法相对的取证方式,这种相对平和的诉讼模式背后其实反映的是"限制刑讯"以及"狱无淹滞"的诉讼理想,这和古代社会"罪从供定"的司法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现代化理论认为,旧有传统是制约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全面兴起,国家权力将逐渐成为主宰乡村社会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力量与影响将最终消失。但对花瑶社会近百年来地方传统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系统考察,却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在传统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过程中,面对国家权力的强力渗透与侵入,地方传统并未全面瓦解和消失,而是依然在这一社会的日常生活和文明延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抹杀论"与"古史辨"的创始人,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在评判尧舜禹传说的价值时,都严格区分传说与史实,重视传说的历史性、宗教性价值,将传说视为考察民族宗教历史的重要依据,且都认为时间越晚,传说的体系越丰富。然而,在对待尧舜禹传说传递出的时代性与历史性信息以及传说背后反映出的宗教性和政治性特征上,二者的观点存在明显区别。对于《禹贡》是否存在地理学价值,二者亦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徐忠明 《现代法学》2007,29(3):3-21
清初上海人姚廷遴在其著作《历年记》中,记录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当时上海的社会状况,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诉讼活动。然而,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与案件主体的特殊身份,《历年记》中所记载的案件数量,并不能证明清初上海地区的“健讼”风气,藉此引发我们重新对“健讼”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历年记》中记载的案件处理过程,也透露出一些被正史和档案所遮蔽的司法运作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克法律思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克的法律思想集中反映在其著作《折狱龟鉴》中。法官的品德与才能、诉讼审判的经验与技巧是其法律思想的两个重要方面。郑克认为 ,法官既要有仁恕矜谨、勇于为义、尽心不苟的品德 ,又要具备明辨深察、博闻广见、妥善处事的才能。而且 ,从诉讼、侦查、审理到判决都有经验可供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