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沉默权的确立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沉默就不可能贯彻无罪推定原则 ,建立沉默权制度符合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权衡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利弊 ,应当从大局着眼。限制沉默权是沉默本身与国家司法权力充分行使存在冲突的属性所决定 ,但在作出限制时 ,应防止沉默权刑同虚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沉默权是否适用于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着不同意见。笔者认为,从当前我国国情出发,应有限制地确立沉默权。这是与国际接轨和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是对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有力保障,也有利于抑制刑讯逼供,而且其他社会条件也趋于成熟。限制性沉默权,应在诉讼的侦查、起诉、庭审三个阶段分别体现,才能使其合理作用得以发挥,避免或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沉默是一项基本人权 ,沉默权是法定的诉讼权利。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不应否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而应当允许沉默 ,鼓励坦白。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 ,建立严密的配套措施 ,对沉默权予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制度作为西方司法保障人权的光辉典范,现如今已被许多国家相继效仿。2012年我国刑诉法的修改实际是将沉默权明文规定在刑事诉讼之中。沉默权制度是一项进步的诉讼制度,也是尊重人权的重要标志。该制度的引入实施所彰显的进步是令人欣喜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和法治状况来看,将该项制度实施并将其功效发挥至极致的可能性并不乐观。再加之司法成本较高,势必会使得社会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的判决,使沉默权制度在美国得以最终确立,几十年来,沉默权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确立,沉默权已经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本文在分析沉默权的含义及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了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使沉默权在我国司法中能回归其本位。  相似文献   

6.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不自证其罪 ,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立法上都规定了沉默权。采用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随着我国《宪法》的修正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应该相应引进沉默权制度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的替代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的取舍去留 ,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不一。笔者从分析沉默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缺陷出发 ,以当前我国犯罪率高、破案率低 ;主民观念、权利意识淡薄等法制现状为客观依据 ,拟提出相对合理的替代制度来实现沉默权制度在我国从无到有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与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讯逼供是司法落后的主要标志之一 ,与我们倡导法治的时代格格不入 ,但刑讯逼供的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根源 ,本文通过对刑讯逼供的成因分析 ,提出了在目前抑制刑讯逼供的有效手段是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 ,即在刑事诉讼中设立沉默权制度。这对于一个正在走向法治的国家而言 ,是一种必然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制度及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沉默权制度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物 ,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米兰达规则”标志着西方国家的沉默权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然后又出现了明显的“回潮”。沉默权制度可以分为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 ,还可以分为审判沉默权制度和审讯沉默权制度。中国现在需要完善的是默示的审判沉默权制度 ,但是不应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 ,一个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对于保护被追诉人权利,抑制侦查权的滥用,遏制刑讯逼供和司法专横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刑事讼诉中人权保障状况和诉讼民主文明的标志。文章从沉默权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了我国目前尚未规定沉默权制度,同时有必要在吸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进而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达规则”的确立 ,标志着西方国家的沉默权制度发展到“峰巅” ,但后来又出现了“回潮”。沉默权制度可以分为默示沉默权制度和明示沉默权制度 ,还可以分为审判沉默权制度和审讯沉默权制度。中国现在需要完善的是默示的审判沉默权制度 ,但是不应采用明示的审讯沉默权制度。一个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 ,即被追诉者享有的、对追诉者的讯问缄口不语的权利。我国法中虽有排除非法人证的规定 ,并没有真正否定非法口供的证据能力。我国政府既然参加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就应当在国内立法、司法中贯彻沉默权制度 ,构建自己的沉默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处于被司法机关审查状态的公民 ,可以自主地选择说话或不说话的方式表达其意志。沉默的表示应当视为以不作为的方式与司法机关合作 ,将正常行使沉默权纳入抗拒的范畴是不妥的。我国“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的传统政策应当修正为 :“坦白应当从宽 ,沉默受到保护 ,抗拒必须从严”。正确意义上的“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与沉默权并不矛盾。在保护人权的同时 ,必须强化国家的司法权 ,根据我国的国情 ,对沉默权应当予以必要的限制。当前 ,应当审慎地对刑诉法第93条进行修改 ,明确规定沉默权只能有限行使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是一个国家诉讼民主、文明程度的标志。联合国的刑事司法准则把沉默权作为刑事司法的最低限度的保障之一。为顺应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大趋势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沉默权制度 ,要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 ,制定鼓励陈述的措施 ,建立非自愿陈述的排除规则 ,建立特定案件沉默权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制度,经历了十余载的争论后渐渐地趋于了平静。争论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沉默权制度建立与否尚未尘埃落定。首先从我国的诉讼模式、司法理念、刑事政策以及现实国情简要分析了未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原因。进而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考察研究该制度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最后简要探讨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建立一套功效等同于沉默权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论要     
刑事诉讼法中的沉默权,是国家公权力与嫌疑人、被告人陈述自由权得到基本平衡的人权保障制度。处理好沉默权与讯问权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刑事案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减少因刑讯逼供产生的冤假错案,默示的相对沉默权,是现代文明法治发展的结果,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及现状。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纷争梳理及我国沉默权制度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立足于中国国情 ,着眼于科学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我国应适时建立沉默权制度 ,即有限沉默权制度。并追求在既不降低对犯罪的有效打击 ,又有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尤其是司法诉讼中的权利的情况下 ,努力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文明 ,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是国际人权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构建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讼诉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必然要求。我国应顺应国际趋势、借鉴两大法系有代表性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