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国家建构的视野看,青年政策兼具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双重属性,对于"一国两制"实践的成败得失具有战略性意义。"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中的澳门青年政策既包括澳门本地的青年政策体系及其实施机制、保障机制,也包括中央及内地各个部门、各级地方出台的面向澳门青年的政策举措和交流项目。这样整体性的框架得以系统性、协同性、连贯性、动态化地塑造青年核心价值、保障青年民生权益、回应青年多元诉求,有力地增进了澳门青年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塑造了"两制"融通互鉴的社会心理基础,成为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宝贵经验之一。而青年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趋势也促使青年政策不断调适、优化加以回应,进而推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日臻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世界三大湾区发展历程深刻揭示出青年聚集与湾区崛起之间互动关系的逻辑机理与重要价值。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最为活跃、高素质青年人口最为聚集的区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家战略和国家构建的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发展具有一定复杂性,青年发展政策具备多元政策目标。一方面,需要统筹优越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大湾区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在创新创业创造中成为担当湾区崛起、率先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世代;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港澳青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认同,融入国家建设大局和民族复兴大业。在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正逐渐完善的新时代条件下,将青年发展置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以顶层设计,实现大湾区城市群青年发展政策的整体性建构和精准化设计,将成为大湾区建设青年发展政策的改革创新试验区和国际示范区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3.
回归祖国20周年来,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年发展的良性互动构成了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基于整体性的视角看,澳门青年政策既包括澳门自身的日渐完备的青年政策体系及实施机制,也包括中央及内地各级地方出台的面向澳门青年的旨在促进发展、交流和融入的政策框架与交流项目。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与实践中,澳门整体性青年政策在青年爱国爱澳核心价值观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青年民生保障、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发展权益实现方面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较好地解决了青年群体的国家认同问题;以"六大长效机制"为代表的民生发展政策惠及青年,促进了青年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澳门社团社会、公共咨询制度和立法会选举制度则促进了澳门青年的社会参与水平。澳门青年发展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201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澳门正式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并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结合自身独特条件全面准确理解并创造性地将"一国两制"的理念、方法加以适用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不是抽象符号,不能一成不变,它是具有未来向度的、随着认识和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制度体系。青年是具有战略价值的社会群体,"科学构想"照入"实践经验"的二十多年中,"一国两制"全面塑造着澳门青年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澳门青年因素也始终伴随并深刻影响着"一国两制"运行的方向和质量。基于"一国之利,两制之便"建构起的澳门青年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以统战视域研究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问题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实证研究入手,力图通过解剖一所湾区所在城市的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平台上所做的努力,以粤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平台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等重点工作开展,进一步探索和分析科技创新、创业创新途径中对于港澳青年吸引和融入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加大政策导向,加强信息协同,以"同心"思想做好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欧盟青年就业政策具有隶属性、统一性、接续性、协调性、配套性和系统整合性等特征.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研究欧盟青年就业政策,应该在上述特征的基础上加以把握,一方面,要关注其人力资源战略与有关机制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要考察就业政策中几个关键性政策对青年就业和人力资源成长的影响,要以借鉴和扬弃相结合的态度对待欧盟的青年就业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有利于推动港澳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世界四大湾区,既是全球发展最为繁荣的区域,也是青年最为聚集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看,湾区经济繁荣既有赖于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港澳青年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在内地就业的港澳青年群体日益增多。基于实证调研资料,从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原因、内地就业港澳青年群体特征、港澳青年就业特征等多个维度研究港澳青年就业现状。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面临就业发展维度,就业市场融入度有待提升;就业认知维度,就业保障制度认可度有待提升;情感归属维度,身份认证差异导致归属感有待提升等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为促进港澳青年到内地就业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香港澳门回归后,港澳籍学生来内地高校求学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其中有一些港澳籍学生有毕业后留在内地工作发展的意向.对暨南大学大一至大四不同专业外招本科生的调研发现,港澳生到内地求学主要基于港澳竞争激烈、内地高校本科学历能够获得港澳地区承认、内地求学成本低等方面的考虑;其留内地就业与生活意向一般;内地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薪酬水平差距是港澳生留内地就业最重要的障碍;应该从降低部分行业限制、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及就业心理辅导、逐步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正在改变社会,也正在改变青年。基于粤港澳大湾区6个主要城市青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大湾区青年首次上网年龄趋向低龄,并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设备使用量激增,微信和微博使用更加频繁,上网时间日益增长,网络语言和行为盛行,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粤港澳青年融合的重要载体。但大湾区青年上网主要为了交友交流和娱乐放松,且这些特征与青年学历、性别等息息相关。基于互联网运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互联网支持体系,发布科学运用规范,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推出青少年专属应用,规范网络文化传播,提升青年对网络影响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而言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十三五"规划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征程."十四五"这五年也将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并取得成效的时期.在这一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理念需要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来加以落实,青年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则成为促进理念生效和政策实现的关键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湖州市德清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县域城市青年对待就业创业的主观态度、青年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剖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城市青年就业创业的基本需求,并结合县域城市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内外在优势及制约因素,提出县域城市应从营造氛围、加强联系、激励及引导等方面推动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香港青年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氛围、政府支持和优惠措施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大多仍处于创业初级阶段,且在公司运营及开拓上面临较多困难。此外,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熟悉内地创业环境,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创业者认同大湾区内地政府应当提供长期规划以解决医疗、交通、社保、置业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希望未来大湾区政府能给创业企业更多税收和场地租赁上的优惠政策。青年创业需要两地较长时间和耐心的培育。大湾区可以为创业者解决人才与市场两大痛点,在未来将会持续吸引香港创业人才。如希望能通过政策吸引更多香港青年来大湾区创业,大湾区内地政府应当在施政上着重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环境,为创新企业提供稳定的有可预见性的保障;打破信息壁垒,整合现有资讯,提供更便捷和准确的创业支援服务;实施同等待遇,提供更适宜创业的社会环境;加强与港澳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吸引优秀创业人才及培育下一代创业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GDP至上的城市发展观,过度关注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却忽略了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同步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要素禀赋被错配,价值观念被扭曲,导致作为新市民的青年的需求被忽略或边缘化,城市与青年的关系产生了严重异化。"城市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及政策的发展演进正在重塑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理论认知和实践逻辑。一方面,作为承载金凤凰的梧桐树,产业的聚集和升级有助于通过高收入示范、优质公共服务、宽容社会环境形成对青年的吸引、凝聚和吸纳;另一方面,青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力量,青年的聚集在合意的政策条件下,通过知识溢出效应贡献于产业升级,进而形塑起城市发展的战略优势。以一线城市青年政策改良和新一线城市青年人才新政为标志,我国城市发展逐渐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回归,住房援助、户籍制度、收入保护、就业创业、政务效能、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等公共服务不断改进,为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提供普惠性青年福利的新政措施不断升级,"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对城市更有为"的新型城青关系使得我国城市发展正迈进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回归祖国20年来,深入持续推行国民教育和宪法基本法的宣传教育,爱国爱澳深入人心,谱写了令世人瞩目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模式。特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澳门居民的国民教育,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意识较强是一大亮点。但随着澳门开始进入社会结构变化、社会关系调整、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转型期,在区域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澳门青年的国民意识和政治认同也面临挑战,特区建制内有效沟通解决机制建设更加迫切。这就要求未来澳门"一国两制"实践需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在澳门青年中强化爱国爱澳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青年爱国爱澳力量的培养和扶持,与此同时,大力支持澳门青年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适合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青年就业的实质是青年劳动力的安置。从政策导向所产生的结果看,建国以来的青年劳动力流向呈现为三种大的趋势:一是城市青年向农村的单向流动,二是城乡青年的就地流动,三是城乡青年的双向流动。前两次流动为简单的劳动力安置,而城乡青年的双向流动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劳动力类型的互补。对中国青年来说,每一次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或不流动),都是国家就业政策导向的结果,是青年面对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集体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策语境下创新创业的理论内涵具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创新创业成为国家战略,当代青年肩负更大的历史责任.当代青年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取得了进步,速度有较大增长,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结构有所改善,但整体发展仍处于国际中游水平,高技术创新创业和机会型创业不足,融资缺口大,规避风险机制有待加强等.从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看,存在着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能力与青年创新创业意愿之间有较大差距、共青团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精英取向和城市取向、共青团创新创业工作的各自为战与力量分散的弊端并存等突出问题.为此,共青团要找准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主要着力点,积极通过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来实现就业弹性的增长,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县域城市青年创新创业的工作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打造在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工作品牌,面向国际、面向社会组织、面向企业内部引导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9.
<正>促进青年就业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国青年群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日本在应对泡沫经济破灭、少子化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带来的青年高失业率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学习并借鉴他们的做法,对于完善我国的青年就业政策,进一步促进青年就业,是十分必要的。一、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框架日本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主要包括面向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毕业生的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青年融合发展,为激发青年活力,构建人文湾区提供较多的机遇和条件。然而,三地因历史原因和体制不同,使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香港青年对国家认同上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搭建粤港澳青年交流平台,加强思想融合,培养家国情怀;巩固文化内核,发挥榜样效应,形成湾区认同意识;激发湾区青年创新活力,深化合作,共谋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