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报业开启"政治家办报"的时代,并掀起"政论时代"的报业狂潮。作为社会思想聚合和公共舆论释放的媒介,当它们出现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晚清时,在引导社会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由于近代报刊传媒具有向受众发布信息、评论迅速,与民众联系紧密等特点和优势,其在进行政治舆论建构和社会舆论动员中所起作用十分巨大。特别是"政论时代"的报刊,在晚清社会思潮的演进和社会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2.
张竹君是清末民初的女性精英,在女性启蒙问题上探索出了一条以"女医师"为角色的"中间路径",为女性在"女学与女权""职业与政治"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一种经验和指向。张竹君既有对于晚清女性解放话语的积极接纳,又有对于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保持冷静的姿态。在张竹君看来,"自立之学"是女性践行"中间路径"的核心命题,其中涉及谋求"合群"之道、兴办女子实业、女子医学等要义。张竹君秉持的"中间路径"区别于晚清其他女杰追求女权话语的角色建构,为我们获悉清末民初女性社会多元而复杂的生态提供了视角。此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对张竹君"女革命家""女权主义者"的形塑,超越了其在清末民初作为"女医师"的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核心工作,更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心。如今,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认同感与行动相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滑坡等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要先"铸魂""立德",方能"育人""树人"。  相似文献   

4.
古今中外,治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追根溯源,“贪人败类”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徇财曰贪,玷官曰墨”,贪官一词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0)
<正>改变原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各自赋码,合并生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三证合一",既便利又大大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随后又将社保、统计纳入成"五证合一",而后各地各显神通,"七证合一""九证合一",最多的已是"二十二证合一"。问题随之而来:到底应该穷尽到"几证合一"时,才能停下竞相演绎的"数字竞赛"之势呢?无独有偶,证照改革从重审批的"先证后照"改为更利于企业"自由出生"的"先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论政卓见最关情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对一本政论刊物来说,最能打动人心的自然是议政论政的真知灼见。《同舟共进》2009年第9期发表了不少充满了真知灼见的论政文章,让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7.
廉洁政治生态是指为了实现政治清明的价值目标而试图构建的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是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等价值维度呈现,并以"清"作为首要价值而贯穿于为政、行政和执政之中的政治生态系统图景。廉洁政治生态的构建,需要在价值观上涵养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源头,在举措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在方法上坚持"破""立"结合。  相似文献   

8.
吏治为民心所系,是治乱之根本。在晚清倡导自强新政者的心目中,洋务与内政完全是一体的,曾国藩甚至认为“修政事求贤才较洋务更为根本”。本文拟就阐述晚清台湾吏治败坏的实际情况及其原因,分析清廷对台湾吏治整饬的措施及其不足,以探讨吏治问题对自强新政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政治意识,将政治问题作为一项根本性的大问题来强调。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到"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再到"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等等,强调增强全党同志的政治意识已成为习  相似文献   

10.
王航 《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140-146
为治理粤北瑶族地区,自康熙朝至道光朝,清王朝"剿戮之以伸威,抚绥之以示教",逐步制定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建构粤北瑶族国家认同的策略.文化上,立书院、兴儒学;军事上,肃营伍、并汛卡;政治上,重吏治、编寨落;民生上,善抚驭、恤难民.多种措施使粤北社会"民归业,瑶输诚",实现了从"乱"到"治"的转变.粤北瑶族逐步接受国家的治理方略,初步实现了国家认同的目标,为民国时期粤北瑶族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3)
王汎森的《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一文重点阐述了"国民""国家""群""公权"等概念,并进一步阐释近代中国"有史"还是"无史"的问题。梳理《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当中的主要概念,有助于理解梁启超的"新史学"是由政治概念引起和出现史学政治化的原因,以及之后史学变革的政治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吏治问题是政治的首要问题。我国古代吏治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其中的精华对当代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唐代思想家赵蕤总结历史上的吏治经验,提出:“陈道德以先服之,犹不可,则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则废不能以惮之,而犹有邪人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矣。”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吏治“四环节”理论,即“服之以德———劝之以贤———惮之以废———待之以刑”。第一环节———“服之以德”。古人懂得,人的行为是受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支配的,一言一行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道德问题是做人与当官的根本问题。因此,吏治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官员被问责后转瞬间复出,问责制滑向形式主义,变成"政治秀",这是目前我国责任政府建设遭遇到的一个尖锐问题。这种困境的出现与缺少规范化、程序化的问责复出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有关;与传统的吏治文化有关。完善问责复出机制需要革除"官本位"文化,严格官员复出程序,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问题的日益严峻,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蕴含的生态理论思想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老子》中的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的生命本源特征为根本,以"常德不忒"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强调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万物之理,依循自然生态法则,量力而行、适度而为,万物在"道"的感冲激励作用下产生,又在"法自然"的原则下"常德不忒",从而实现生态平等,促进生态发展,推动生态循环,从而进一步达到和谐完善的生态审美境界。《老子》中"渊兮似万物之宗""营魄抱一""为而不争"等理念蕴涵着丰富而无穷的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规律论""现象说""关系说"和"活动说"等观点。其中,规律自身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而"现象说""关系说""活动说"各有合理之处,但又都有待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研究领域是思想政治领域,而其特殊矛盾则是一定社会或群体的思想政治要求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现状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特殊矛盾,就要以思想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思想政治现象,进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探求基于思想政治现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逻辑进路,要以思想政治现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以思想政治现象为基点适当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学科,从思想政治现象视野精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在"名实相怨"社会背景下的正名思想体现着浓厚的社会治理和政治伦理主张,无论是孔子的"为政必先正名",还是荀子的"正名",都离不开"明分使群"和"隆礼重法",都不同程度地以社会和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名实相怨和正名一般都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剧烈转型、吏治腐败和荣辱观混乱的社会不和谐时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名与社会和谐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名通过正德促成社会和谐;通过德政保障社会和谐;通过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6,(6)
不少学者认为《庄子·天下》篇"道术"是一种把握宇宙人生的学问,或者是研究怎样实现人的精神超越境界的方法,即往往把"道术"当作探索"求道""得道"的某种方法途径来理解。审慎地考察,我们会发现"道术"属于以"道"之精神境界为宗旨,用"道"来指引社会人生因循自然、顺应天然的应用研究。"道术"应当是讨论"化道"之用的"用道之法",而不可能是"求道之术""得道之法";与之相应,"方术"则因为天下之人"各为所欲焉而以自为方"导致忽略甚至背弃"道"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段立超 《求索》2012,(5):83-85
汉末社会巨变,文学转型,蔡邕都处在一个关键位置。作为名流与天才,他的"颂作",创新与复古并在,群相与个性共生,体现出崩裂前夕集体的失语与呼唤、个体的徘徊与追寻。在"颂类"文学体式中,蔡邕的创作"赋""颂"分流,显示出"颂意赋作""赋颂双关"的"炎汉大颂"之衰落;而"碑""颂"融合,则创格为"碑颂联属""颂体悼作"的"末世小颂"之新风。  相似文献   

19.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妇学》篇素有争议,文章针对袁枚的激烈抨击尤其引人关注。但从清代中期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章氏《妇学》篇关注的是女性写作是否有利于阐释儒学经典的问题,并在"三礼"中寻找于己有利的证据。其论证方法与所得结论与章氏本人的历史哲学密切相关,亦符合清中期"道问学"的潮流。《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抛开社会性别角色而论女性写作,为女性"言公"开辟了空间;然而又将女性写作固定在生理性别之上。其内在矛盾的实质是清中期儒学发展的新动向与传统思想的纠缠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肖高华 《求索》2023,(1):89-95
晚清时期,官员行政风纪堕落问题十分严重,贪污腐败、渎职溺职、操守不正等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一些时人从廉洁政治、高效政治、伦理政治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监督制度的建设主张,以便加强行政风纪监督,达到澄清吏治、提高行政效率之目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主张并未得到有效贯彻,晚清行政风纪监督制度建设未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