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蒙古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政治、经济及外交等都经历着深刻变化.中国与蒙古国关系1989年实现正常化以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学术界对蒙古国的外交政策、经济转轨及政治转型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力图对其进行梳理,并对中国学术界进一步深化蒙古国问题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以期推动蒙古国问题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蒙古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与大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一直重视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这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蒙古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蒙古国需要依靠开发本国自然资源来积累资本,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长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蒙古国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资本。蒙古国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稳定发展。中国是在蒙古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蒙中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蒙中经贸合作关系的主旋律。当今蒙中两国经济合作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的保护。蒙中两国除了在发展牧业方面进行合作外,中国还可以投资或蒙中合资建立肉类食品、乳制品等畜产品加工厂。蒙古国与中国在种植业方面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蒙古国同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普京总统2000年11月对蒙古国的访问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蒙美建交后,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近几年来,蒙日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得到快速发展。日本是所有对蒙古国援助国家中提供援助和贷款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中、俄、美、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全面加强与蒙古国的交往,凸显对蒙古国关系的重视.这些国家重视和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既与蒙古国"等距离"、"多方位"外交政策有关,也与新世纪蒙古国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地缘战略价值的提升有着密切联系.四个大国对蒙关系的加强,使蒙古国政治、经济发展所需的和平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东北亚地区传统的安全紧张形势也有所缓解.但它们的对蒙关系均服从于各自的战略利益,且以双边交往为主,缺少多边互动,其消极影响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4.
李光耀建立了与新加坡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政策相适应,儒家思想主导、跨越传统与现代的政治哲学,反映现代政治发展一般规律形成,构建具有现代性、现实性、开放性、功能性特征的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理性政治视域下公民社会的要素组合和向现代国家的过渡,但其以家长式的精英政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在新时期受到后现代思潮的严峻挑战,为当今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蒙古国政治的不稳定与经济的相对稳定并存。上届民主联盟政府制定了2000年经济发展计划,蒙古人民革命党新一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施这些计划,力争在经济上取得稳定增长,然而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蒙古实现复苏尚需时日,但实现今后4年内国民经济年均增长6%的目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1990 年蒙古政治局势发生剧变,经济开始向市场调节过渡,而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蒙古国国民经济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80 年代末形成的蒙古国产业结构与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日趋健全和完善,并逐步向合理和优化方向发展。蒙古国产业结构的演化在从业人员比重、社会总产值、GDP总值比重及固定资产构成等方面具有发展中国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蒙古国人在数千年以游牧方式经营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无法抗拒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具有走捷径、简化和简单化、走极端、协作与坐享其成、不甘落后、赶时髦、不积累、碰运气等基本表现特征。这种思维方式是蒙古国国情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要想完善市场经济就要注意克服游牧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原则不相适应的一面,扬长避短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得以发展,才能与国际经济接轨,否则还要走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8年9月27日,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日本鸟取大学共同主办的以"蒙古国对外经济关系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题的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来自中、日、韩、俄、蒙5国的37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就蒙古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以及蒙古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蒙古国1990年3月国内局势发生剧变以后开始实行了激进的经济改革。近7年来的蒙古国经济情况与1990年以前相比较,蒙古国经济正在或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掌握蒙古国经济转@I中的问题,并对其成败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国和我区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蒙古国一直较为重视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是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和大图们倡议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者。东北亚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需要蒙古国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我国积极推动的多条欧亚路桥通道均需通过蒙古国,因此我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必须充分考虑蒙古国的相关战略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1.
In Thailand, economic inequality has long been a fact of life. It is a “general inequality of condition” that can be seen to influence all aspects of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life. Yet inequality has not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activism. Following the 2006 military coup,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deliberate and politicized linking of inequality and politics. The article explores a complex of political events – elections, coup, constitution, and the political ascent of Thaksin Shinawatra – that has given rise to a relatively recent politicization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equalities, now invoked in street politics – a rhetoric developed amongst pro-Thaksin red shirts that challenged the status quo and generates conflict over the nature of electoral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主改革”十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主改革”至今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多党存在和竞争的格局已经建立,政局发展将相对趋向平稳;经济上加速私有化,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经济体制转轨步履维艰,经济复苏、发展充满荆棘;思想政治上推崇自由化,对蒙古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更新观念起到一定作用,但各种意识形态泛滥,也造成民众无所适从,思想混乱。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场改革都要牵涉到政治和经济等重大领域。在经济转型初期,中国和俄罗斯在处理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的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俄罗斯以政治目标为主要目标,经济目标的实现为政治目标服务。中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同时进行改革,偏重经济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政治改革进程。不同政治权力的这种安排取决于目标内容的差异。正确认识这种差异不仅有利于我们处理好"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还有利于认识不同国家民主化与市场化的次序安排,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经济安全从原来的低级政治转变为高级政治。东盟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强调综合安全,尤其将军事和政治安全置于最重要地位,随着地区传统安全威胁的消除,东盟国家将经济安全视为新时期的焦点。经济发展是东盟一些威权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因此经济安全是维护其政治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各国经济安全,东盟国家一方面采取经济自由化改革参与全球化进程以便提高自身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实行开放地区主义策略,既依靠本地区的集体力量增强经济实力,又充分利用地区外的市场和资源。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中找出共同之处,是发展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发展模式的归纳是有意义的。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治经济综合发展模式。它是在既不全盘否定传统东方文明,又不照搬西方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Does economic inequality generate political inequality? While there is a large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 of inequality on regime change and support for democracy,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its effect on political equality across socioeconomic positions. Yet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equality, although related, are distinct concepts. While political power tends to b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democracies than in autocracies, there is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both regime types. This study argues that economic inequality should decrease political equality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 (1) it increases the resources of the rich relative to the poor; (2) it widens the gap in policy preferences across income groups; (3) it reduces participation; and (4) it depresses support for democracy. Using three measures of inequality and data on more than 140 countries between 1961 and 2008, it was found that economic inequality tends to increase political inequality, even when one controls for the level of democracy. Results hold when the sample is restricted by regime type. Finally, evidence in favour of the mechanism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7.
蒙古国自1989年底开始受苏联东欧剧变的影响,颁布实施1990年的过渡性宪法。实行多党制、两院制的议会制。即第四部宪法。在此基础上经一年多的酝酿之后于1992年1月13日颁布了现行宪法。新宪法颁布实施近8年之后,于1999年12月24日由在议会中拥有席位的三党修改宪法。蒙古国通过本次修宪削弱了总统、宪法法院甚至议会少数党委员们的权力,扩大和加强议会多数党及其领导的权力,其结局是权力大集中。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一些有利于区内经贸合作的变化我国“十五”时期对外开放将进入新阶段。尤其要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外交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并把扩大经贸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朝鲜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进一步与韩国实现和解;蒙古新政府将继续实施“多支点”外交政策,并首先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本在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同时将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9.
黄凤志 《东北亚论坛》2002,(2):88-91,94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了推动者的作用。全球化的发展透视出一个以经济为中心 ,逐步向政治、文化等领域扩散的发展态势。西方国家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利用其资本、技术、信息和组织的优势 ,一直谋求把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推向全球 ,构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中蒙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蒙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将进一步推动蒙古国内经济的发展,并为其融入东北亚经济圈起到促进作用。在东北振兴这一历史背景下,东北地区与蒙古在通道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进一步推动中蒙合作,建议:实行让利合作政策;鼓励大企业赴蒙古投资;加快铁路通道建设;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完善各种经济合作平台;加强对蒙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