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忠 《理论探索》2008,(3):143-145
虽然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交付主义的风险负担规则,但是对于非典型交易中的风险负担问题却不能据此作简单的类推.具体来讲,所有权保留买卖、所有权转移而无交付的买卖仍应贯彻交付主义原则;但对于非转移所有权的交易,应采用所有人主义;在简易交付的交易中,原则上可以以买卖合同的订立时间来认定交付时间,并以此作为风险转移的时点;对于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的交易则应区别具体情况对待,而不能简单类推适用交付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来影响很大的新制度主义的国家理论从国家的起源和性质、国家模型及其特征、国家的目标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海外邓小平研究涉及面较广,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邓小平生平研究和传记编撰;第二,对邓小平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时代现象加以研究;第三,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情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以及邓小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专题研究;第四,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关系;第五,重视分析研究邓小平的思想品质、领导风格和艺术等。下面主要对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状况作一些简单的介绍。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一种新版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一书的作者美国莫里斯·…  相似文献   

4.
混合型模式是公交民营化改革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契约主义"强调以契约合同为核心,但非完全市场化和民营化,而是竞争激励机制与公平民主机制相结合,以实现地方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由于城市人口分布、消费水平、线路竞争度等客观因素的差异,使得我们不能在公交改革上简单地实行"一刀切".在对公交民营化改革模式的安排上,不能单纯选择一种模式主导改革,而应综合北京和香港城市公交的做法,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组合,灵活地实行公私合作的"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人类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应认真分析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产生的原因,从五个方面总结和论述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的主要内容,并对李大钊新亚细亚主义作简要的评价。李大钊的新亚细亚主义在今天仍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4)
新制度主义在旧制度主义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个体偏好和行为的分析,同时又对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逐步形成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三个流派。新制度主义有助于国际政治学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产生和理论阐释,对分析国际政治中的制度规范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论西方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内的环境伦理学界在移植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重建,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学——环境整体主义的道德哲学,它既涵盖了整体主义的和谐发展论,又包括完整的环境正义观。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1,(16):23-23
20世纪初,伴随着社会改造呼声的日益高涨,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如实用主义、工读主义、互助论、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无政府主义、行会社会主义、平民教育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向中国涌来。在各种主义、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救民的探索,主要有刘师复对无政府主义的探索、张东荪对基尔特主义的探索、周作人等对新村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持续推进了制度分析的议题深化、理论建构与方法更新,但在论述自身研究路径的合理性及新颖性时呈现出过多强调范式转换和新旧嬗变的维新叙事倾向。新制度主义将政治科学传统制度研究等同于旧制度主义的做法,有可能割裂一脉相承的研究谱系并遮蔽其同宏观学科背景的内在关联,导致新制度主义对传统研究发挥的补充性和修正性功能被扭曲为超越性和替代性作用。一些制度研究者认识到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根植于政治科学中多源流的学术传统和分析途径,并致力于探讨新制度主义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相互作用下的产生和发展问题。超越新与旧的立场有助于从社会科学的内在构造与板块运动、不同学科的分化组合与积极交流、研究领域的传统沿袭与养分汲取、自身发展的前景展望与前沿探索四个方面,更好地把握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认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出现,科学的态度应当是:一要正确看待非理性主义研究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只属于资产阶级的学说;二要对非理性主义持辩证态度,肯定其有价值的东西,批判其错误观点;三要深化对非理性主义的研究,思考现实,科学致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4)
通过论述科尔斯戈德的规范性概念,简要阐明了她所说的关于一个道德理论或学说要想成功地回答规范性的问题,就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一书,简单介绍了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进一步又简要论述了几个对斯洛特情感主义的反驳,包括彼得·辛格的反驳,义务论的反驳和休谟式的"事实不等于价值"的反驳,最后得出了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很好地回答了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选择:法团主义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团主义作为一种利益代表和利益调节形式,是对国家和社会间常规性互动体系的概括,是一种独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通过对中国当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法团主义较之“国家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的合理性和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借鉴意义,并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选择作了些尝试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在罗尔斯整个公平正义理论体系中,核心是他提出的两个正义原则及其优先性,但沃尔泽在其《正义诸领域》中,对此进行了批判,他通过与自由主义不同的方式,对正义的分配做了平等主义的、广泛的与多元主义的阐述。沃尔泽提出的多元分配正义理论是为了消除局部领域的简单平等,来达到整个领域的复合平等。他与罗尔斯正义论分歧的实质是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但沃尔泽的多元正义理论却带有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历程中,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作为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理论范式推动着公共管理思想的演变。宪政主义以其对管理主义的批评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和理论体系,但是却始终处于理论发展的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的成形,不仅与宪政主义理论本身存在技术上的难操作有关,同时也与宪政主义所代表的利益指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晟光 《学理论》2009,(2):62-63
当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似乎在拒绝心-脑关系的笛卡儿主义二元论和还原物理主义。同时,他们又在极力发掘一种既承认“心”的独立存在而又依赖于脑的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如突现论。本文一方面通过对笛卡儿主义二元论和还原物理主义的责难,指出心-脑关系中“心”的含义,评述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笔者借鉴Kim.J的随附性概念,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心-脑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的社会治理突出了制度主义的逻辑,社会治理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开展的。制度主义逻辑中的社会治理依附于中心—边缘的社会结构,政府位于社会治理的中心,通过制度对社会进行普遍性的统一的治理,结果却在对技术理性的追求中把社会治理导向了精英治理的格局。自20世纪80年代起,人类社会进入了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阶段,政府垄断社会治理的局面受到了挑战,依靠制度的社会治理出现了失灵,因而需要谋求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建构。就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来看,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行动与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被重置。民主的内涵从制度转向行动,专注于行动会把社会治理引向合作治理的方向。张康之教授的《公共行政的行动主义》为我们展示了社会治理从制度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向,并创造性地描述了走向合作治理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2)
波普尔作为20世纪著名的西方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思想的提出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即"问题——猜测——反驳——问题"的证伪主义理论模式,对其理论来源与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证伪性、确认性、逼真性、动态性等是其思想的基调,虽然他的观点有很强的批判性与前瞻性,但他的证伪性太过于简单,并且夸大了否定的作用,对归纳法进行了完全的否定等,基于此,对待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我们要用辩证地思维去看待,以此促进科学与哲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种“超当事人主义”现象,其暴露出司法的信任危机。“超当事人主义”现象的背后,正是我们对司法民主观念的误读。司法民主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众提供可实现的公正裁判。从法律修辞学的视角而言,具备可接受性的裁判必须以司法权威为前提;在提高法官人格魅力的同时,淡化整个司法过程的人格化因素;司法体系在信息认知方面必须对当事人足够开放,而在规范层面则应该严格限制法外因素进入。法官对裁判后果的评价,应超越于“让当事人满意”的简单后果论,在司法过程中坚守并追求“规范性共识”。  相似文献   

19.
崔乐乐 《学理论》2014,(2):19-20
民主历来就是人们所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纵观古今中外,人们对民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过,墨菲作为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也在进行积极地探索研究,她通过对现代民主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后选择性地吸收了罗尔斯和施米特的思想,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保障人民权利的民主观:竞争性多元主义民主观,但这样的民主模式是否可行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有两个显的特征:一是反科学主义;二是非理性主义。其偏颇之处在于:一方面,把科学狭隘地归结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另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以“人”为本,并将人精神简单地等同于艺术精神。其结果是人为地大大加剧了科学与人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