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是何许人?有人说:"城市有多大,他工作的场所就有多大;马路面积有多大,他工作的范围就有多大。"城市是他的"办公室",街路是他的"稿纸",扫帚当笔,汗水为墨,他为城市的新美如画书写动人的诗篇。有人说:"他是朝阳市学历最高的清洁工。"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就穿起环卫制服,扛起铁锹,挥起扫把,干起在某些人眼中"没面  相似文献   

2.
邓明珠  何力 《红岩春秋》2014,(10):62-63
正在重庆市永川区新建不久的望贤公园里,有一座"忠魂"雕塑屹立其中,塑像里有这样一位英雄志士,他早年离家,奋然投身革命;宁死不屈,而遭反动当局迫害牺牲,长眠于南京雨花台。他就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永川籍革命烈士——钟天樾。早年离家革命救国钟天樾,原名正庑,号尧弼,1905年5月出生于重庆市永川县永昌镇猴溪巷钟家院。1919年,钟天樾就读于永川县  相似文献   

3.
在盘山县,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他曾经有过无数个光荣的名头。而今,76岁的他同样不甘寂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他搞养殖、搞绿色农业、搞循环经济,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浪尖上的老汉"。他的名字叫"王政国"。  相似文献   

4.
<正>"能人"秦永春秦永春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本科队,作为全优学员,毕业后留校任教员直至学员队大队长。正当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踌躇满志、甩开膀子大干时,学院面临裁减,不得已他打起背包,愉快服从分配,到某师任副参谋长。这次职务变动,虽让他离开了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却给他提供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他所在的这支部队是解放战争时期能攻善战、被誉为"头等主力师"的铁甲雄师,他每天都被官兵们龙腾虎跃的训练场景所感染,这  相似文献   

5.
江西戈阳县有一座纪念馆,馆前建有一座雕像,雕像是一位身披大衣的男子,昂首挺胸于天地间,眺望远方的眼神中充满坚毅和温情——坚毅彰显着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温情缘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就是方志敏。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上饶市戈阳县漆工镇,在他的回忆中,无论是满清的统治时期还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故乡一直处于"黑暗"中。他降生于"黑暗",成长于"黑暗",但并没有屈从于"黑暗",反而树立了打破"黑暗"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6.
和大多数黄埔名将不同,戴笠不是通过率军打仗、屡建战功而获得声名的,他发迹于搞情报。戴笠被人期望的全部威力,似乎全来自于他高超的情报能力,以及无处不在的情报网络。抗战后期,由戴笠主持的"中美合作所"更是臭名昭著。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称他统治的军统为"无辜者的魔窟"。的确,在国共战场上,戴笠满手血腥,然而在攸关民族大义的抗战时期,他亦有不少正义之举,并被许多国民党人描述为  相似文献   

7.
正"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沉下心,让小山村彻底变个样。"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赵庄子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于刚几句肺腑之言,便是他植根基层、情洒山村的最好诠释。一于刚,是丰润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也曾有过多种考虑和抉择,但最终还是把事业扎根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成为一  相似文献   

8.
正认识、熟悉任承忠的人无不说他是"闲不下来的老兵""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任承忠生于1942年,今年77岁。他于2010年开始担任常德市武陵区中共党史联络组组长,至今已10个年头。10年来,他辛勤耕耘于党史联络园地,使武陵区中共党史联络工作结出了喜人的硕果。  相似文献   

9.
在飞机制造史上,国外有美国籍的莱特兄弟,中国也有广东人冯如先生.遗憾的是,冯如于1910年把他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送上天后,1912年便在广州燕塘的飞机表演中不幸遇难,未能实现他所梦寐以求的"空中发展"事业. 事隔六年后,在广东的土地上又出了一个杨仙逸.此人不仅是个科学家、飞行家,还是个军事家,政治家.是他缔造了中国的第一支空军部队,把中国的空中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故此,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把他誉为"中国空军之父",并亲手书赠他"志在冲天"的匾幅,以表彰他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0.
作为意识形态的主管,雅科夫列夫被称为"公开性"运动的奠基人,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教父",是苏共高层领导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人物。他在肆意诋毁苏共历史和马列主义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观念赞不绝口,成为瓦解苏共的关键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20日,是曾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在周恩来身边工作长达40年的童小鹏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由于笔者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工作,和童老曾多有交往,不仅对他留有深刻印象,而且也知道一些有关童老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因为个子小,"大鹏"变"小鹏"童小鹏同志是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乡(今童坊镇)人,他于1914年9月出生,因为在童家是"大"字辈,父亲童继尧就给他取名叫童大鹏,希望他长大后能大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两首:一首是词,写于1975年5月24日,是在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疆交通建设管理局石河子管理处,有一位被称之为"贴心人"的工会主席,他的名字叫刘玉峰。同事们则亲切地喊他"刘哥"。刘玉峰主席今年50出头,黝黑的面目透着憨厚,慈眉善目透着善良。与刘主席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生就是当工会主席的料,人缘好,善解人意,为人忠诚厚道,有群众基础。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将心比心,只要你对同  相似文献   

14.
"万股柔肠连百姓,一腔热血铸譬魂",这是金光镇始终心系百姓、勇 于向一切黑恶势力宣战的真实写照。在他身上,有一种越是艰险越向前、压 力越大干劲越高的劲头;有一种与时俱进、激流勇进的开拓精神;更有一 种不为自己获得的殊荣所羁绊、所困惑的高贵品质。他曾荣获全国劳模、公 安部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章,荣立过个人一等功,并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相似文献   

15.
正沈阳市大东区城管局汽车一队维修工路忠郊,人称"金牌维修工"。有这样的称号,一定有过人的"硬件"。路忠郊单位的干部职工对他的评价是三个"过人":技艺过人、耐力过人、境界过人。技艺过人路忠郊1979年6月出生在辽中县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亲当年本来给他取名"路忠蛟",寓意他能如"蛟龙"般一飞冲天,有一番大作为,没想到在户口登记时却阴差阳错地被误写成"路忠郊"。名字是将错就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38岁的李兵,是七师一二五团一名普通的老军垦后代。提起他,熟知的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娃不错,有头脑、有股干劲、冲劲,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创业之初天地宽曾经,他默默无闻,如今,他远近闻名,曾经,他只是一个月收入不到千元的餐馆服务员,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年出栏5000头育肥牛羊的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一听说谁家困难他就往一边躲,为啥?唯恐有人向他借钱,因为自已穷啊!现在好了,只要人家说干的是正事,他会毫无疑问地回答:"我给你想想办法。"两年来他毫不保留地帮助汉族兄弟脱贫致富,被人们传为佳话。他就是七师一二九团十五连回族汉子马季刚。马季刚原是甘肃籍的回族小伙子,于1985年来到一二九团十五连,勤劳忠厚的他1988年与本连回族职工谢金兰结婚,婚后夫妻俩恩恩爱爱,  相似文献   

18.
谢才寿 《党史文苑》2012,(15):47-49
在井冈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曾是清朝最后一期科考举人;他曾拥护推翻满清王朝、支持民主共和;他曾因愤于袁世凯复辟篡位毅然辞官归故里;他身为县清乡局局长,却暗中支持绿林武装"马刀队";他作为官宦人物,却因支持共产党武装割据而惨死国民党当局的屠刀之下。他,就是被当地人誉为"红色末代举人"的刘应岳。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广东党史》2013,(5):34-3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至今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而他也曾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托陈取消派"……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如他这般曲曲折折跌宕起伏,既经历过巅峰时期的叱咤风云、纵横政坛,也遭遇过落魄时的蛰居寒乡、疾病缠身。他,就是陈独秀,被胡适称为"终身反对派"的陈独秀。他的一生,不唯莫(莫斯科和斯大林所代表的共  相似文献   

20.
正身边有位党员干部,上任的时候是大家公认的一位很出色的人才。可是,3年下来,他一直忙于日常事务,不注意充实提高自己,常常在"干杯"声中翻过了日历。后来,他的下属学历比他高,能力比他强,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业绩惊人,在绩效考评和民意测验中名列第一。不学习的这位党员干部就只好让位于他了。见到这位"落马"的党员干部,看到他脸上的悲哀,突然想起有一次逛动物园时讲解员讲的故事: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