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克林顿对南亚三国的访问,提升了美印关系,加强了与孟加拉国的经济合作,并逼迫巴基斯坦军政府还政于民。以克林顿南亚之行为起点,美国南亚政策也从“平衡外交”调整为“重印轻巴”,通过提升美印关系;开展战略对话,拉拢印度,以期借重印度实现美在南亚和印度洋的主导地位,将南亚纳入其全球战略框架。一、历史回顾美国南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主要是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受美苏在南亚地区角逐的影响和制约,按不同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冷战时期,“拉巴抑印”。这一时期,东西方冷战,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斗争。在南亚,苏联…  相似文献   

2.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次大陆的两个大国,对南亚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政治的、领土的和宗教的原因,长期以来,两个国家彼此视为仇敌。这些年来,两国都在发展和加强军事力量,不过,巴基斯坦无论在资源、人力、财力等方面远远不及印度,因此,它的国防建设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每当巴基斯坦获得外国军事援助或购买外国先进武器时,印度总要说什么巴基斯坦构成了对印度的威胁,打破了印、巴军事力量平衡。本文试图分析印、巴两国近期国防建设、核武器研制等方面的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印、巴军事力量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危机以来 ,印度就不断对巴基斯坦发出“先发制人”的恫吓 ,宣称“如果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且支持恐怖主义是对一个国家实施先发制人打击的衡量标准 ,印度当然比美国更有理由这么做”①。虽然印度版“先发制人”只将目标锁定伊斯兰堡 ,但面对严酷现实 ,印决无意付诸实施。其“先发制‘巴’”的言论显然弦外有音 ,宣传多于实用。首先 ,重在渲染巴基斯坦的“邪恶”形象 ,招引国际关注 ,迫巴停止对“跨境恐怖主义”的一切支持。2 0 0 3年 4月 9日印外长辛哈在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采访时称“先发制巴”理由有三 :即巴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且…  相似文献   

4.
南亚濒临印度洋,是中东、波斯湾地区通向亚太地区的石油生命线,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冷战期间,美国的南亚政策始终是围绕着美国在南亚的战略利益来制订,对印度、巴基斯坦忽冷忽热,先后实施了“扶巴压印”、“保巴拉印”和“平衡”的政策。随着苏联解体,巴基斯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也随之下降,美国南亚政策开始向“重印轻巴”转变,  相似文献   

5.
南亚地区安全形势评析杨平学冷战结束后,南亚所谓“美、中、巴轴心对苏、印联盟”的格局不复存在。美、中、俄均根据世界及南亚的形势发展变化,逐步调整了南亚政策。南亚各国,尤其是印、巴两个主要国家亦相继调整了各自的对外政策。在内外战略力量的相互驱动和相互牵制...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继续推行"阿富巴战略",南亚地区形势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在此过程中,美分别调整了对印、巴政策,以求实现有关各国之间关系的平衡;同时,南亚内部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微妙。作为阿、巴重要邻国的伊朗继续成为影响南亚局势的重要因素。"阿富巴战略"还将对亚洲大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的结束给南亚地区局势造成了很大影响,南亚战略态势由“美苏对抗,印巴交恶”向有利于印的不平衡方向转变。印度迅速靠近美国,两国关系得到较大改善,前景看好;巴基斯坦则由于“前线国家”地位的丧失,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下降,巴美关系降温,从而使巴外交陷入困境。为此,巴基斯坦抓住世界格局转变之际出现的千载良机,积极参与中亚争夺战,试图拓展外交空间、抗衡印美合作,同时捞取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8.
(三)冷淡、冲突和对抗 1965年5月,印、巴军队在库奇兰恩地区发生冲突,9月,演变为印巴战争,开初战火主要集中在查谟和克什来尔地区,巴军略占优势,对印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印度突然调动军队向巴印旁遮普边界的关键地区特别是从拉合尔到锡亚尔科特一段发动进攻,又空袭巴北部的白沙瓦和南部的卡拉奇等重镇,并且再向东巴方面发动进攻,巴基斯坦处于被动地位。巴正需要它的盟友帮助的时候,美国对印巴战争却采取不干预的“撒手”(hand off)政策,宣布对印巴都实行武器禁运。表面上,美国是中立的,实际上,却偏袒了印度:因为印  相似文献   

9.
美印战略关系互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和印度出于各自战略和经济利益,决定将两国关系推向全球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为此,双方寻求战略交汇点,缓解或回避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但是,由于反恐是美国南亚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美国还需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因而难以完全满足印度对其在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关切;作为地区大国,印度也并不愿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上的马前卒,而是牢记传统,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把握与美国的关系。美印双方关系将在这种互动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浅析美、印、巴三角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近年来,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角关系由冷战结束初期所呈现出的相对均衡的锐角三角型,变成了美"近印疏巴"的钝角三角型."9·11事件"后,美国回调对南亚的政策,美巴关系转圜,美、印、巴间的三角关系发生了新的嬗变.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把握美、印、巴三角关系未来的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进展今年5月12日——14日,由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七国组成的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召开第9次首脑会议,就地区合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与会的各国领导人就消除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贫困、扩大经济贸易合作、建立贸易自由区等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取得了重要共识。会议期间,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还举行了总理级会谈,双方  相似文献   

12.
印巴首脑会晤与南亚局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变化一直是决定南亚局势走向的关键因素。1 998年印、巴相继核试以来 ,两国关系的动向更是牵动世界的目光。今年 7月 1 6日 ,一度唤起世人希望的印、巴首脑会晤无果而终 ,巴总统提前结束访印回国 ,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又趋紧张 ,印巴关系及南亚形势走向再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 ,本期我们特邀集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东南亚研究室为主的 5位专家举行了对谈 ,围绕印巴首脑会晤就印巴关系和南亚局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4,(1):1-11,119-132
在过去一年中,南亚地区各国政府虽然维持了政治上的基本稳定,但经历的挑战巨大;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增长受挫;总体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未来南亚局势将更趋复杂,主要表现为:印度的战略地位将继续走强;巴基斯坦的长期稳定问题值得担忧;美国撤军将使阿富汗面临安全真空。由于南亚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大国在地区的角逐和争夺始终不会停止,地区局势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尤为重要,中国在对印关系、对巴关系和对阿富汗问题应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考。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28日与30日,巴基斯坦在查盖核试验基地共进行6次核试验。据美国地质观测中心测试数据显示,28日的核试验产生的能量相当于里氏4.9级地震强度,即近于1万吨TNT炸药当量;据巴官方称,30日的核试验能量达1.8万吨,略高于1945年广岛原子弹的1.5万吨,但美国情报系统认为只有2000吨。 巴基斯坦连续6次进行核试验,是对5月11日及13日印度进行5次核试验的强烈反应,目的在于显示;巴拥有反击对手的任何手段和能力,任何国家都不能无视巴的国家安全利益;巴与印势不两立,绝不会屈从于印的核恐吓,必须针锋相对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76年,巴时任总理布托发誓:“如果印度建造原子弹,我们甘愿勒紧裤带吃草、啃树皮,也要造一颗自己的原子弹。”这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15.
美对印政策调整趋向、意图及美印关系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巴核试以来 ,美积极检讨其对印政策 ,在对印进行整体评估的基础上 ,新的对印政策呼之欲出。随着克林顿总统 3月 2 1— 2 5日的访印 ,美印关系可能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美对印认知与定位出现变化在美国的传统地缘战略与外交思维中 ,印度基本处在一种被“忽视”状态。冷战结束特别是印、巴核试成功 ,南亚战略形势胚变 ,美被迫重新“认识”印度 ,对印的认知与定位出现了由“消极”转趋“积极”的重大变化。(一 )认为印本身已出现了“值得肯定的”变化。在美看来 ,印尽管仍存在“效率低下、使用童工、拐卖妇女等一系列问题” ,但已出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印度在南亚的地缘位置和综合国力远胜于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选择与美国联盟与印度对抗,印度与原苏联结盟,印巴对抗成为美苏争霸在南亚的表现形式,巴美、印苏两组力量的较量决定了印巴对抗与冲突的性质和前景。冷战结束后,印巴对抗发生了明显不利于巴基斯坦的变化,但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再次使两国在核对抗上达到大致平衡,因而略显倾斜的南亚总体战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印度“亚太化”和美国对印巴定位变化促使印巴对抗逐渐超出南亚地缘范围,是印巴对抗成为亚太主要安全关注议题之一的内外力量。  相似文献   

17.
位于印控克什米尔乌里镇的印度军营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印度认为是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分子所为。为了打击巴方支持的越境恐怖主义,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的恐怖分子基地实施了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同时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对巴基斯坦发动了外交包围攻势。后乌里恐袭时期印巴关系的走向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印度对巴战略的调整,巴国内围绕巴军支持非国家角色的政治博弈,国际社会对印巴冲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国际反恐怖主义战略:美国、巴基斯坦与印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后 ,随着美国组织盟国准备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巴基斯坦的战略地位重新回升 ,美巴之间的密切合作成为美国反恐怖主义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印度的合作愿望则因印巴两国的微妙关系而受到美国冷落。印巴在阿富汗政治重建问题上利益迥异 ,同时克什米尔暴力事件也突出了印度自身的反恐怖主义问题 ,这些复杂因素使得美国不得不在南亚维系平衡、险走钢丝 ,为其全局计划增添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9.
印度总理拉奥于5月14~21日访问了美国,这是冷战后印度总理首次访美,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美关系的改善。 一、访问背景 冷战结束以后,南亚地区以印苏、巴美各为一方的“四国双对抗”的格局不复存在。在这种情況下,印美关系虽然不再受冷战框架的制约,但由于双方战略利益不同,两国关系一直比较冷淡。美国不断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对印度施加压力,印美关系严重倒退。特别是1993  相似文献   

20.
印度人民党主席阿德瓦尼2005年5月30日至6月5日对巴基斯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阿德瓦尼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的言论,特别是对巴基斯坦建国者真纳的褒扬和对捣毁阿约迪亚巴布里清真寺事件的反省,在印度政坛特别是印度人民党内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场政治风波不仅对印度人民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给当代印度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阿德瓦尼在印度的“夙敌”巴基斯坦国土上发表如此“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的原因和动机以及这场印度人民党政治风波对印度政治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