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地重新评价波苏关系的进程,是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开始的。1985年4月,苏共召开全会,预示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仅仅在会后几天,4月27日,戈尔巴乔夫与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在华沙会晤,就波苏两国在经济、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两位领导人强调两国之间发展多方面联系的必要性。据波兰方面的报道,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有必要解释波苏关  相似文献   

2.
5月20日,前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的回忆录《为什么要军管》在波兰公开发表。波兰《华沙之声周报》刊载了雅鲁泽尔斯基就这本书的发表同记者的一席谈话,现摘译如下。问:为什么您认为现在发表有关1981年宣布实行军管的背景与内幕的回忆录是一个极好的时机?答:或许目前并不是发表这本回忆录的最佳时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发表得太早了,而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又发表得太晚了。说这本书过早地问世,是因为人们对实行军管的那些日子仍记忆犹新,并且,有不少人是靠军管起家和从政治上发迹  相似文献   

3.
卡廷事件在世界近代史上似乎是一个谜。1988年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莫斯科时,戈尔巴乔夫告诉他,1939年苏联占领波兰部分领土时所俘获的15000名波兰军人是根据斯大林命令被处决的。1990年4月初,卡廷事件牺牲者家属联合会在苏联驻华沙使馆面前组织了一次示威,要求了解卡廷事件的真相,并向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出一封公开信,呼吁  相似文献   

4.
1989年东欧除阿尔巴尼亚等少数国家外,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剧烈变化。为给教学、研究等有关方面提供一些较为系统的情况和线索,本刊约请有关同志整理了一份《东欧剧变大事记》,并自本期起陆续刊出。波兰一月1月16日:雅鲁泽尔斯基在十中全会第二阶段会议上致开幕词说,确定进一步民主化改革的方向,其中包括确定多元化的解决办法是波兰社会主义长期发展道路上迈出重大的一  相似文献   

5.
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的波兰人民共和国,从1944年成立至1989年变色,历经45年。在此期间,波兰统一工人党和波兰社会主义事业经过了由盛到衰的历史进程,导致这一进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自身的蜕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执政党丧权失国教训惨痛,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波兰政治体制的核心是波兰统一工人党。根据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波兰统一工人党是波兰社会的领导力量。它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一方面是通过制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另一面是通过它所制定的干部政策来实现的。因此,在波兰的政治体制中,干部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提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1989年6月以来,波兰政局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执政45年的波兰统一工人党,被成立才八年多且又长期处于非法状态下的团结工会取代,失去了宪法规定的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这一事件的深刻教训,对波兰统一工人党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波兰统一工人党今天的处境,其出现决非偶然,是党内外、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和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党内说来,波兰统一工人党有很大的历史功勋,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严重错误,造成威  相似文献   

8.
继1993年9月波兰社民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后,1995年11月社民党主席克瓦希涅夫斯基在波总统大选中获胜,今年2月,以社民党为首的左翼力量组织了新政府。由波兰统一工人党转变而来的波兰社会民主党缘何在短短的三、五年内取得“三连冠”的巨大胜利,值得我们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9.
库尔欣斯基系波兰统一工人党华沙省委义务报告员,不久前访华,应上海苏联东欧研究所之邀,就波兰的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就及问题进行座谈,本文根据作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编译而成。  相似文献   

10.
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波兰、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仍然存在着多党合作体制。在这些国家中,除了占居主导地位的共产党(工人党)外,还存在着一些民主政党。长期以来,它们合作共事、同舟共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党联合体制。在波兰、除了波兰统一工人党,还有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在民主德国、除了德国统一社会党之外,还有民主农民党、国家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在捷克斯洛伐克,除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之外,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捷克斯洛伐克社会党、斯洛伐克自由党和斯洛伐克复兴党也在起作用。:在保加利亚、与保加利亚共产党同时起作用的还有保加利亚农民联盟。  相似文献   

11.
[波]《问题和资料》杂志(1984年第19期)刊登罗曼·洛津斯基的文章。文章介绍波兰统一农民党第九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文章说,这次大会对于波兰农业战线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有意义的事件。这是人民团结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周围,恢复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举动,是统一工人党和统一农民党共同土地政策得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1月19日,波兰民主左派联盟主席、41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赢得51.72%的选票,击败现任总统瓦文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并于12月23日宣誓就职。 左派联盟胜利来之不易。因为就克瓦希涅夫斯基而言,尽管取得了胜利,而且波兰最高法院也作出了维持选举结果的裁决,似乎为克瓦希涅夫斯基宣誓就职铺平了道路,但是,选  相似文献   

13.
面对雅尔塔体制的坍塌,波兰人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旧体制的瓦解结束了波兰受大国控制的命运,它可以根据本国利益确定对内对外政策,不必再顾及所谓的集团利益。波兰有一种“自由”之后的欣喜。另一方面,两大集团不复存在,没有任何国家(或集团)对波兰的安全承担责任,而波兰西部是国势蒸蒸日上的统一的德国,东部是危机四伏的前苏联的残骸,波兰与这些邻国又存在着历史造成的领土和民族纠纷,因而更感缺乏安全保障。波兰人又有“独立”以后的恐慌。所以,雅尔塔体制的瓦解,既是历史为波兰提  相似文献   

14.
因游行、罢工乃至流血冲突而引人注目的波兰人民共和国,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引人注目,成为举世关注的聚焦点。前不久,笔者参加了若干次波兰问题学术座谈会,与会学者对波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看法上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也更说明了波兰确确实实处于十字路口。(一)波兰动荡不安和团结工会上台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是波兰统一工人党(下简称波兰党)领导的改革失误和政治上的错误造成的,尤其是经济上的极左和政治上的极右两者相结合,导致了1980年波兰全国性政治经济危  相似文献   

15.
1982年9月1日波兰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发出讣告,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前第一书记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因病逝世。波兰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1983年3月15日的报导说波兰人民为哥穆尔卡建立了纪念馆。一位离开最高领导岗位已十三年之久的共产党人,人们仍然如此崇敬他,是因为他曾为波兰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1905年2月6日哥穆尔卡出生在波兰克罗斯诺的一个工人家庭。14岁小学毕业后开始在钳工作坊劳动。1926年加入波兰共产党,年仅21岁。这一年他因“五一”节游行散发左派印刷品而第一次被捕。1927~1931年他已  相似文献   

16.
在波兰社会经济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中,住房问题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据波兰统一工人党周刊报道,波兰正面临如此严重的住房短缺以至形成危机,它会在那些等待多年以搬出父母房子的青年人中触发一场新的社会动荡。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波兰全国有300万人翘首以待新屋,而1986年仅建造了十二万七千套新单元,比1985年少5500套。由于国营建筑业的混乱和经济不景气,87年建造新房也步履蹒跚。1986年有267,000对新婚夫妇登记,这表明全国有一半以上新婚夫妇在很挤的条件下与  相似文献   

17.
1989年春,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反对派举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圆桌会议。经过反复争论和协商,双方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和工会多元化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执政党和反对派达成这样的协议在东欧国家还是第一次,它还使曾被取缔的团结工会再次合法化。圆桌会议后,人们衷心希望波兰能出现新面貌,但是波兰的局势似乎并不是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平静,而是一波三折,危机迭起。先是波兰工人党在大选中失利,接踵而来的是总统选举危机,新政府难产。  相似文献   

18.
1989年8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组阁失败后团结工会迫不急待地出来组阁并得以实现。这是自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以来出现的第一个非共产党人执政的政府。这个事实不仅影响了波兰的未来,而且对东欧其他国家以至当代共产主义运动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在几经演变的波兰,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越来越远了。回顾近几年来波兰国家变幻的政治风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由于波兰党自身不坚强,对走社会主义道路不那么坚定,对团结工会一味妥协退让,实际上放弃了党的领导,结果终于酿成大祸,不可收拾。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波兰团结工会取代波兰统一工人党,接管统治大权,并于1990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由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巴尔采罗维奇制定的经济计划,其主要目标是由计划经济“跃向”自由市场经济。本文仅就该计划实施—年来的情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团结工会的性质 1989年9月12日,波兰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联合政府,其中团结工会居主导地位,部长会议主席马佐维耶茨基是团结工会人士,除此之外,团结工会还占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及11名部长;而波兰统一工人党则仅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和3名部长。在统一工人党于1990年1月底改名为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简称波社民党)后,原统一工人党党员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及国防部长西维茨基都没有转入波社民党,从而成了无党派人士;这样,在马佐维耶茨基政府中,已没有任何力量可与团结工会相抗衡,因而这是一届事实上的团结工会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