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佳 《兵团党校学报》2015,(3):65-68,7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历来受争议最多的文本之一。本文重点选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来看其中马克思的哲学。重点考察马克思与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路径依赖,即为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中,逐渐走出马克思哲学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在这之中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廉价政府学说和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国家与社会对立统一的角度科学地建构了廉价政府学说。马克思认为廉价政府应具有还权政府、民主政府、低薪政府、普选政府和放权政府等特征。马克思廉价政府学说具有原创性、科学性、系统性和超前性等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耿相魁 《学习论坛》2007,23(4):27-29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贯穿《江泽民文选》始终的重要内容,它解决了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理论凸显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鲜明主题,强调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特别是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群众为根本,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福敏 《世纪桥》2007,(8):62-63
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一个知识论体系,这种观点由于过分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而重新陷入旧的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之中,没有领会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与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荣军 《探索》2005,30(4):111-114
从哲学角度解读,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在“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的前提下,不仅论证了财富的主体性本质,从人的财富创造过渡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对应于人类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提出了财富演变的劳动时间、科学技术和自由时间即个性的自由发展等三个尺度。联系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关于财富尺度演变的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革命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兴良 《求实》2004,1(5):24-2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 ,而不首先是“本体论”上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主客统一的生存论哲学” ,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革命哲学 ,必须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坐标 ,把它看成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 ,任何把马克思哲学纳入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路或概念系统的尝试 ,都可能离开了马克思 ,而不是“回到”或“走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8)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精髓,关键不在于它是否以"实践"为其核心要素,而在于它是以"经济"和"阶级"这两个根本的实践要素为其核心概念,为人类自由本质真理的客观实践寻求和分析具体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或物质基础与主体力量,创立了不同于黑格尔自由—权利辩证法的经济—阶级辩证法哲学思维范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实践路径,充分体现了其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是从哲学开始的,哲学的立场成为他1845年前研究问题的最基本立场。所谓"哲学的立场",是指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对"哲学"持肯定态度,把"哲学"理解为提供解释世界的总原则、总公式,从原则出发去解释世界被看作是哲学的任务。马克思在哲学时期分别从理想主义哲学立场、理念论哲学立场和人本主义哲学立场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践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的理解探索 ,主张称马克思的存在论哲学乃至全部哲学为“实践主义”(Practicalism)。本文认为 :在马克思看来 ,对人来说 ,实践即是存在 ,实践之外别无存在 ;“存在即是本质”,实践既是人的存在 ,也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关涉马克思的思想进程。在对劳动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发现黑格尔是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立场上的;扬弃私有财产的理论主题,决定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以辩证法批判为突破口展开;而辩证法批判就是对黑格尔整个哲学的批判,亦即对实证主义与超验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为马克思进一步深入人的现实的自我生产史提供了方法论前提,从而直接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进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全面理解和认识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特性,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进一步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并着重论述了其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分配方式思想的考察,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是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的按要素分配,社会主义产品经济的分配方式是社会所有制基础上的按要素分配,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基础上的按要素分配的观点,并从中得出分析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维护、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家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包括对资本主义从否定到扬弃的新认识、无产阶级解放途径实现了向综合运用革命与和平的策略转变、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革的社会、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合力论”思想等。这些理论基于唯物史观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学科多领域阐释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不仅直接被用于指导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而且对于当前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文明之治等问题,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平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它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判,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必须从根本上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同时,公平的实现需要发挥社会调剂功能。在当今中国,公平观应该而且必须与我国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它的科学性合理性依赖于制度的建设和法规的完善,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原则去研究分析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合法性原则、业务集中性原则、地区分散性原则是构成德国统计的三块基石.德国统计局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德国统计对完善中国统计有以下启示:(1)对政府统计网站应予以高度重视.(2)网站主页应简洁清晰.(3)加强对用户感受的考虑.(4)增强调查方法的多样性与市场性.(5)官方统计要承认和接受非官方统计机构,并与它们建立紧密的联系.(6)强化统计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股份制、合作制、国有制是过渡时期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因而过渡时期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行混合经济的历史阶段,市场机制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9.
发展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和麦克库洛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价值论发展史表明,马克思科学地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而麦克库洛赫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走向解体。发展劳动价值论应像马克思那样,始终前后一贯地坚持价值、劳动等基础的科学概念,才能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中的自由主题是其展开对现实的批判和构建理想维度的重要理论基石,因此对自由及其实现途径的探索就成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不自由主要表现在三个领域,即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不自由、社会领域的不自由和精神领域的不自由.相应的自由的实现途径包括对人化自然的完善、自由时间的获得和运用、超越维度的确立,而对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则构成自由实现的终极途径.马克思的自由实现理论对于当今世界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