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展望新世纪随想刘建康"八五"任务提前圆满完成,"九五"计划进入实施,15年远景目标勾画出两个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可以预期,我国将在15亿左右人口的负荷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以初步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2.
今后十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李鹏总理说:未来十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九五”时期,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要…  相似文献   

3.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 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省委、省政府初步规划我省“九五”后四年“大外经贸”战略的目标是:对外贸易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美元,五年平均增长21.7%,这个奋斗目标,是符合我省外经贸发展实际的,具有可行性。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一、加大解放思想、转变观意的力度长期以来,湖北经济在内向型经济的轨道上运转,干部群众形成了强烈的内陆意识。实施“大外经贸”战略,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未来15年我国各族人民的行动纲领。这个纲领,既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又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上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为下世纪初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更好的物质技术和经济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6.
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1995年提前实现了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于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又于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了。20…  相似文献   

7.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付睿敏合理确定"九五"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实现"九五"奋斗目标、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平衡理论说明,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断推动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发展。构成使用总量的消...  相似文献   

8.
“九五”处于世纪之交,历史当口,千载难逢,抓好“九五”,事关重大。为此,我们襄阳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实际,制定了“九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即到二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0—150亿元,年均递增19.4-26.3%,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0-370亿元,年均递增19.l一24、2%,财政收入达到3.5-4亿元,年均递增18.5—ZI.9%,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000—3500元,年均递增10.8-14.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群雄争先,强者方显英雄本色。能不能抓住“九五”,壮大自身,关键看我们能不能紧紧咬住“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柳州的两个根本转变郭宁李鹏总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提出:"实现国民经济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0.
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白荣恩,吴希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  相似文献   

11.
从铁路实际出发努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安学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铁路长期以来一直是计划经济的典型形态,它长期沿袭着"政企合一"、"大一统"、"大而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在全面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努力把握指导我们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正在结合汉阳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我们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我们初步设想,汉阳区“九五”期间乃至2010年长远奋斗目标:国内生产总值九五期间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2000年达到14亿元,2010年达到60亿元,经济总量达500亿元;形成五大工商业中心(钟家村商业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3.
胸怀全局理顺关系本刊评论员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五年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描绘了社会主义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建议》强调必须坚持邓小平同志建...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刻不容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李成玉副省长对我省金融工作的希望和要求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努力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我省"九五"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今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50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4...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依靠科学和技术,因此,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来抓。  相似文献   

17.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陆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宏伟蓝图,同时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  相似文献   

18.
“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6万亿元,经济总量由世界第九位跃居第七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现在,我国12天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52年的全年经济总量之和。新世纪即将到来,“九五”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试论“九五”计划和2010年经济目标的实现条件梅德胜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  相似文献   

20.
省委六属四次主体(扩大)会议结束不久,嘹亮的时代冲锋号响彻在荆楚儿女耳旁。我们的眼前展示着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幅世纪风景画——“‘九五’期间,立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属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定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由内陆地区工农业大省同经济强省的跨越,对手国内生产思值比1980年翻3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计划目标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国内生产思值到1997年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2000零达到432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