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于歌在《南风窗》2010年第1期载文警言道:中国模式勿蹈洋务旧辙。洋务运动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运动,开始学习欧美,引进先进的产业,30年过去,气象全新,晚清一改积弱衰败的态势,跻身强国之列,海军成为当时的世界第四强。慈禧在颐和园检阅舰  相似文献   

2.
从1861年到1894年这三十多年中间,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人,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刚刚结束,以领土主权的丧失暂时满足了侵略者的贪欲之后,深感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想用新的办法求强求富,以挽回清朝统治的颓势。于是先后举办了洋务事业,史称“洋务运动”或“自强运动”。在整个近代中国的一百多年中,就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来说,这是相对稳定的时期。所谓“洋务运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4)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里程碑式的改革,它重新构建了中国的产业格局,为中国打下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工业化基础,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但洋务运动缺乏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财政、货币、土地政策,实行只重技术设备现代化的"一条腿"改革模式,是一种只对地方和工商阶层有利的非普惠性的经济振兴运动。  相似文献   

4.
何云鹏 《长白学刊》2010,(6):107-109
冯桂芬作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勇于针砭时弊,其所倡导的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等改革主张,成为中国最早“洋为中用”洋务运动基本模式的蓝本,他提出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稍后被发展为“中体西用”的洋务总纲领,并对其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冯桂芬的变法思想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最高水平,并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史,是近代史中一段十分复杂的历史。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与旧、侵略与反侵略、斗争与投降、失败与胜利、前进与倒退,都交织在一起。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上的过渡时期,在经济上,它诞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诞生了资产阶级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它准备了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演出维薪的新剧;在思想上,它冲破了封建思想体系的牢笼,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向前发展的量变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 洋务运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殊产物。它具有两重性:既维护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值得肯定的是,洋务运动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生广,主要培养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知识方面,确实做了开拓性的工作,起了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国耀 《传承》2014,(11):140-141
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因,证明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改变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总结和吸取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内因在于其"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在于洋务派办洋务事业严重的封建性,在于洋务运动催孕了一个新的阶级和一个新的知识阶层的兴起,瓦解了"中体西用"观。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同志对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作了新的探讨,但大都把洋务运动的阶级基础作始终如一的概括,对其是否有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阶级状况有无变化,则研究的不够。本文拟对洋务运动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阶级状况谈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洋务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结束于中日甲午战争,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洋务内容不同,决定了其不同阶段的阶级基础并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9.
张鼎良 《前沿》2010,(22):141-143
19世纪中叶,清政府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一批官僚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兴办洋务,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势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它在客观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使我国迈出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第一步,激发了我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张之洞的外债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中国近代史上 ,关于外债思想与实践 ,尤其是洋务派的外债思想与实践 ,曾是争议颇为激烈的问题。解放以后 ,学术界长时期对此也大有微词。张之洞是继李鸿章之后兴办洋务企业最多的人 ,且其观点较李鸿章更具理论色彩。因此 ,研究张之洞的外债思想与实践 ,总结经验教训 ,不仅对评价张之洞及洋务思潮和洋务运动大有裨益 ,而且对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也不无借鉴之处。一、张之洞的外债思想关于张之洞的外债思想 ,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借款目的 :兴办实业 ,以图“自强”、“兴利” ,抵御外侮。随着中西经济交往的日趋频繁 ,传统的思…  相似文献   

11.
蒋洁 《传承》2014,(3):140-141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自此中国迈开了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对中国近代工业、教育、思想观念等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昭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江市公安局在侦破一宗枪杀案时,意外发现一封因制毒集团内部倾轧被追杀的求饶信,从此,刘锋和战友们一起与犯罪分子展开了一场场艰难的生死较量,亦与内部不纯分子进行复杂曲折的周旋。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制贩冰毒集团案被侦破。   文章展示了警察与黑道、内部与内部、黑道与黑道、权与法、警察与家庭、生与死、灵与肉多方矛盾冲突。情节惊心动魄,扑朔迷离。既鞭鞑了当前毒品犯罪的阴险狡诈,也讴歌了新一代刑警的责任情怀。  相似文献   

13.
徐承波 《人民论坛》2013,(10):205-207
明清时期封建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新四民观开始兴起并得到广泛传播,商人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晚清洋务运动的背景下出现的重商主义更是将商人作为振兴洋务的重要力量,绅商这一特殊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把商人阶层的政治角色推向顶峰.可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商人阶层始终匍匐在强大的官权之下,无法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中体西用”思想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史学界把“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看作为洋务思想,或称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并认为它是“一个中西杂交不伦类的反动口号”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为此,本文就愚虑所及,略作议论,不妥之处,祈请方家匡正。  相似文献   

15.
试析湖北经济近代化后来居上的原因朱福枝这里说的“经济近代化”,主要是指中国近代企业,包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及初步发展的过程,兼及与之相关联的经济改革活动。要对湖北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估计,可与沿海城市上海作一比较。上海和武汉作为中国近代两座...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现实的留学浪潮”之二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焦润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顽强地追赶着世界现代化大潮、逐步地改变着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而留学生则是这场历史变革的主体,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  相似文献   

17.
叶宁 《求索》2012,(7):92-94
我国大陆学界将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称为"洋务派",而台湾则没有洋务派的称呼。文章对"洋务派"一词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系统阐明了"洋务"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解放区史学研究中对于"洋务派"一词的使用情况,并认为"洋务派"一词的最终确立和普及则是在建国之后。  相似文献   

18.
洋务时期拐卖人中的罪恶黄清根19世纪60至90年代,在兴办洋务的风潮影响下,中国社会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伴随着这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暴露了诸多的社会矛盾和一些社会问题。拐卖人口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古老的罪恶在近代波及整个中国拐卖人口这一充满...  相似文献   

19.
1 1998年夏秋,我国建筑领域,又掀起一场新的改革风潮: 中国广厦集团(原浙江广厦集团)继收购了上海合力建设公司后,又一举收购控股重庆市第一建筑(集团)公司和华东的一家集团公司。其中重庆一建是一家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叶,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发动了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和顽固派先后进行了两次大的论战,顽固派的指导思想是"夷夏之防",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以郭嵩焘、曾纪泽为代表的湘学人物,坚持湘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突破了这两大指导思想,开维新变法之先声,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