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论点摘编     
当前阶段的世界劳资冲突梅格纳德·德赛(MegnadDesai)在《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再兴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灭亡》(Marx sRevenge:theResurgenceofCapitalismandthe DeathofStatistSocialism)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的高利润率可带来高投资率和高就业率,因此高利润率对劳资双方都有利,这使劳资利益可以协调,从而根本上颠覆了马克思所认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根本冲突的中心观点。德赛在宣称资本主义再兴时,他没有好好考察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平均利润率一直没有从低水平中恢复过来。即使同意20世纪70年代的低利润率…  相似文献   

2.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3月号刊登了约翰·B.福斯特题为《理性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认为凯恩斯和熊彼特在20世纪倡导的理性资本主义概念,即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理性的调节最终摆脱危机的观点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资本主义固有的危机趋势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表现为停滞趋势,这种趋势导致资本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日益回归其野蛮主义的本来面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3月号刊登了阿兰·G.纳塞尔题为《私有化是资本主义的趋势》的文章,认为私有制构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凯恩斯主义虽然在“二战”后暂时抑制过资本主义的私有化趋势,但是由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私有竞争的微观经济基础的根本矛盾一直未解决,因此它在20世纪70年代最终出现严重危机并被抛弃,资本主义用新自由主义取而代之并在过去20多年中重新掀起私有化浪潮。但是这并不能导致资本主义新的稳定扩张。世界资本主义将再次进入动荡期。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委肖枫研究员撰写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一书(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最近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两个主义一百年》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高度,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两个最基本的内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变化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提出了不少新颖、  相似文献   

5.
在行将逝去的20世纪里,无论中国还是世界,无论经济还是政治,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发生了以往一切世纪所没有过的巨大变化。就社会发展而言,20世纪唱主角的无疑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它们之间关系的阴晴圆缺是整个世界跌宕起伏的走向的主旋律,20世纪交响乐就是围绕着它逐步展开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  相似文献   

6.
从新自由主义的全面渗透看西欧政治思潮的基本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著名自由主义学者拉尔夫@达伦多夫最近在一篇回顾20世纪历史的文章中说,19世纪是自由主义的世纪,实际上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914年8月结束的.而20世纪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世纪.①但是,据我看来,在整个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影响最大的经济与政治学说还是自由主义(包括新、老自由主义).如果说,20世纪前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欧洲法西斯主义崛起以及此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显示了老自由主义学说导致的资本主义严重失控(所谓"曼彻斯特资本主义模式”)给20世纪人类生活带来的深重灾难,那么,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经济与政治生活的重建、社会福利国家的建设,战后的经济奇迹,则证明了以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所代表的改革后的新自由主义(被称作左翼新自由主义)创造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给一度严重失控的资本主义"戴上笼头”,在进行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之后为西欧世界带来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苏联形成并确立的斯大林模式 ,既是一种高度集权、政治驱动的“赶超型”发展模式 ,又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政治意识形态 ,同时还是一种强调与资本主义社会对立、对抗的外交体制。新中国自毛泽东宣布“一边倒”外交政策并与斯大林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始 ,斯大林模式对中苏两国关系的演进有着主导性影响。文章从斯大林模式角度 ,分析中苏两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上、政治意识形态上、对外———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一致与歧异 ,进而如何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流浪的文本     
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伦敦书评》第30卷第10期(2008年5月22日)上发表书评文章,对约翰.穆兰的《匿名:英国文学秘史》(John Mullan,Anonymity:ASecret History ofEnglish Literature)一书进行了评论,认为穆兰对16世纪以来的匿名文学传统做了系统研究,有助于普通读  相似文献   

9.
英刊《比较诗学》第25卷(2005年)发表了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的访谈文章,涉及对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和对文化理论的新的理解,伊格尔顿也重新审视了他早年关于一切皆是政治的观点,认为这种政治的泛化有掏空政治本身的危险。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巴巴拉.哈洛:“  相似文献   

10.
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批评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对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2004)一书进行了评述,认为伊格尔顿在批评理论遭到质疑的今天试图重新确立理论的基础,寻找理论生产的新的动力。但该书过高地估计了理论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术界之外的影响,同时并没有对理论内部的历史作适当的分析。本文译自美刊《纽约书评》2004年5月27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伊格尔顿的新作《理论之后》问世,任何在20世纪末文化战争的学术前沿参与论争的人都会竖起耳朵,欲先睹为快。“理论”是一个松散的和包罗万象的术语,通常用来指受结构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3月5日是斯大林逝世50周年的日子,俄罗斯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俄共组织 了向斯大林墓献花的仪式,一些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则举行了圆桌会议,探讨如何从制度 上根除斯大林主义。俄罗斯现代史(原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斯大林——人和象征 物》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最近一期的《旗帜》杂志发表了列昂尼德·佐林描写斯大林 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朱庇特》。各大媒体包括网站纷纷开辟读者调查栏目,了解当今的俄 罗斯人对斯大林的看法。下面是3月5日俄大众传媒网(www.smi.ru)发表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自美国《每月评论》2011年第9期(总第62卷)。作者萨米尔·阿明系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长期准备期、短暂成熟期和漫长衰落期,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长期衰落的开始。作者还论述了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3.
英刊《国际社会主义》2005年秋季号(总第108期)刊登了斯特凡·波罗斯特题为《德国左翼的崛起》的文章,针对2005年9月的德国大选中“劳动与社会公正———选举替代”党和民主社会主义党联合组成的竞选联盟“左翼党”的胜利,分析了德国左翼政党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处境。文章认为,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重大的转型时代,德国社民党的经济政策从施密特政府(1974—1982)的凯恩斯主义到施罗德政府(1998—2005)的社民党版新自由主义都失败了,德国社民党由于失去可行的经济政策而陷入深层危机,此时左翼党派崛起,并提出以再分配和向富…  相似文献   

14.
英刊《星丛》第12卷第4期(2005年)发表了詹姆斯·D.英格拉姆的评论文章,对法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和哲学家阿兰·巴迪乌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分析评论,认为巴迪乌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中出现的人道主义和人权话语提出了深刻批判。巴迪乌认为这些普遍主义话语和行动后面掩藏的是  相似文献   

15.
垄断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激进政治经济学正如我们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希法亭和列宁的贡献开创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概念,但是这个领域的工作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停滞了。更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满足于停留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基于19世纪的市场条件所确立的情况,无意于依据与垄断阶段相联系的新发展来扩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然而,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6.
《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编印于斯大林体制形成和个人崇拜盛行时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影响,带有强烈的斯大林主义烙印。《列宁全集》第四版编印过程中,斯大林主义种种表现的实例可以反映出政治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目的是在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语境下来阐明拉美新榨取主义正在形成的政治制度的、地域的和社会生态的动力机制与矛盾。与现有著述相比,我们认为,"新榨取主义"这一术语不只是适用于拥有进步主义政府的那些国家,也应适用于自197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开采和出口的所有拉美社会。我们认为,新榨取主义这一术语的使用经常是模糊的,而如果依据主导性发展模式来理解该术语,则其模糊性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诉诸规制理论以及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进行的历史性的启发式探索。这使得我们能够看清变革中的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世界市场结构以及政治制度构型之间的各种时空依存关系,它们是跨越不同层面和国界的新榨取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美刊《每月评论》2010年3月发表了美国学者弗雷德·马格多夫和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资本主义:每一位环保主义者都应该知道的》一文。该文认为资本主义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根本性矛盾,并指出,鉴于环境危机已经关乎人类存亡,因此需要社会主义革命,而今天的社会主义不同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地方在于,它不仅应更具有人民性,也应更具有生态性,必须同时也是一场生态革命,其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纷起,社会冲突剧烈。在进步主义运动的推动下,美国人通过对资本主义的调控来消除社会弊病,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社会进步,同时统治秩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与加强,这导致大部分美国人倾向改良而不是革命。美国资本主义之所以转危为安,关键在于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变。进步主义改革客观上起到了一种替代作用,即部分完成了时代原本赋予社会主义者的任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和平长入"的趋势,这也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衰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美刊《理论与社会》2001年5月号刊登了弗雷德·布洛克题为《运用社会理论超越历史偶然性》的文章,对该刊2001年4月号发表的威廉·鲁宾逊的文章《跨国国家的兴起》作了批评,认为鲁宾逊所谓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国家正在形成的观点很难成立,因为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很脆弱,在资本主义体系经常会面临的严重危机的压力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仍然会激烈冲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