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治理极端个人主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导向,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简单来说,极端个人主义就是割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片面地突出个人;凡事以个人利益、个人自由为中心的一种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其含义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相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称之 相似文献
2.
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不仅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助于进一步驱散姓资姓社的迷雾,为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改革突破认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实现劳动者 建设者 爱国者的广泛团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今年1月8日,贾庆林同志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讲话中,对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深刻变化作了专题论述。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的建议和贾庆林同志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4.
邱国成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9(5):33-37
笔者认为,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中有丰富的个人思想,到城邦衰落之时,个人主义在希腊兴起;中国先秦儒家确实存在个人精神或称之为"个人主义"精神,但它与希腊的个人主义精神有着重大差异。具体表现在:一、古代希腊的个人是政治个人,而先秦儒家的个人不是政治个人,而仅只是伦理个人或称之为精神个人。二、古代希腊的个人观念发展到犬儒主义时期,汇聚成为个人主义;而儒家的"个人主义"还不系统,仅只能称之为"半个人主义"。三、个人主义精神的不同,决定了两种个人观念基础上自由内容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唐卓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1):38-40
美国是个人主义和社团主义盛行的国家。本文从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区别出发 ,分别分析了个人主义和社团主义的根基 ,论述了两者结合的现状 ,最后 ,谈了两者的不足与补救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7.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渊源的关系 ,虽然现阶段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适应 ,但全球化趋势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 ,只能依赖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价值体系,需要以现实理性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审视和吸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体系,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曾经认为是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体系辩证统一起来。随着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来临,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冲突日趋显然,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峙已经成为形式上的意识形态符号。在当代中国,对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进行划界,坚持集体主义既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又要反对虚幻集体主义,才能使真实意义上的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素有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之称的爱默生,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都非同一般,尤其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更是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个人主义有其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个人主义的解读无疑应该放在美国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并对其核心内容作历史性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邱守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2):39-43
20世纪初列宁做出的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被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所证实。20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世纪。二者之间不仅有对抗和战争,而且有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后来发生的变化是列宁未能预见到的。20世纪末苏东剧变的原因之一是斯大林模式的僵化。这种僵化固然与斯大林本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有关,但其后继者未能改变这种状况,反而造成悲剧性结局。回顾20世纪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主义的现实不同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冯国瑞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1(2):46-51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不可能否定这一趋势,它只是表明了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曲折性;信息社会的来临也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永世长存,相反,它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准备了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不仅如此,信息社会走向更高级的智能社会的发展趋势,印证着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卫红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4):42-46
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促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一切关系着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全新的思考.本文就冷战结束后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和现实问题的探讨及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命运的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性的阐述,以期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効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1(6):32-37
从历史大尺度着眼,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剖析基础上的预见式社会主义,苏联、前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落后条件下的模式化社会主义,中国改革、苏联东欧剧变从正反两面证实:全球现代化过程中的原则型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唯一方向和前途。预见式社会主义、模式化社会主义、原则型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三种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应按把握理论武装、着眼现实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这三条原则,对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水平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寿林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6):70-73
本揭示了明的内涵,并对明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明形态的多样性与互补性、明价值的正向性与共享性、明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明关系的开放性与兼容性作了系统阐述。正确把握这些特性,是科学认识人类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明建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赵家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2):41-44
列宁虽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但他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习笔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耀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2(5):11-15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原则,更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重在实践,没有民主的实践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证它所取得的胜利。社会主义民主的切实落实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其中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在适当的时候实行普选制是两项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王峰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46(1):39-44
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学术界理论界由种种与马克思不同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关于“资本”的观点和看法,汇集形成了一种颇具声势的“话语”;这种“资本话语”使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认识基础、深层价值纽带和根本指导思想都处于一种“不在状态”,因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通过增强社会舆论导向,强势引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力;增强社会政策导向,建章立制,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约力;增强党员干部行为导向,率先垂范,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力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