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官员作家还是作家官员,让官员归官员,让作家归作家,首要的是厘清角色定位,做好份内之事,这才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2.
蒋丽  苏喜庆 《求索》2012,(9):182-183,189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上的实力派作家,本文仅以他中短篇小说中的"匠人"品格塑造为例,透过作家对这些草根人生、人性、品格的描绘,采用精神分析、强力意志论和性格二重组合论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探究,捕捉作家创作的内在精神诉求,借以探究作家深沉的人文关怀。最终,我们可以沿着作品中对人类强力意志的召唤和对人类情欲的颂扬,去追寻作家的时代责任感,探究作家在转型时代对于边缘人精神困境中的深度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3.
京派小说的文本中出现许多重复性的意象,相同的意象有的出现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的反复出现在同一作家的文本中。京派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诗性因子,意象设置与古典诗文具有历史传承性,作家善于开掘意象所积淀的文化象征意蕴。因此从作家惯用的独特的单位意象出发.能够更好地寻求对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戎琦 《传承》2012,(21):64-64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在这个以西方作家为主的得奖者行列中,除了刚刚获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还有几位亚洲其他国家作家的身影,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以色列作家阿格农、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泰戈尔:世界的东方诗哲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给了亚洲作家,印度诗人泰戈尔(1861-1941)。这位出生于加尔各答、少年游学英伦的翩翩才子精通文学、哲学、音乐,作品遍及诗歌、小说、戏剧、歌剧,尤以诗歌称名。早期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边缘化虽然导致了作家地位的下降,但文学依然具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对作家的本体研究也并不应该因为“作者死了”、“作品”完了而终结。相反,对人类的终极远景的永恒观照,尤其离不开经典意识与对作家本体精神的探讨。而本体精神中,作家的心灵世界决定了其创造力的深度与广度。乡愁是作家心灵世界之核,在乡愁的影响下,作家们通过诗意地把握现实,调和了心灵与现实两个层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6.
2月29日,赵光鸣、董立勃、刘亮程、叶尔克西、穆哈默德·巴格拉希、夏木斯·胡玛尔等六个民族的18位作家分别和新疆作家协会主席阿扎提·苏里坦签订了协议,成为新疆首批"签约作家"。按协议约定,作家协会每月给作家创作经费500元,作家全年应在公开刊物、出版物上发表10万字(诗歌1000行)以上的作品。作为新疆文坛作家制度的一项重大的变革,"签约作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新疆作协副主席、秘书长董立勃。  相似文献   

7.
张霞 《求索》2013,(4):156-158
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是不隶属于任何政治权力机构或商业组织,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主靠稿费为生的作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不仅彰显了现代作家的知识分子立场,促进了文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风格和雅俗并存,甚至直接影响着新中国文学体制的建构。首先,从主体精神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成为社会责任和良心的担当者;其次,就文学本体层面而言,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大量出现,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再次,就文学发展层面而言,分属新文学阵营和通俗文学阵营的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促进了新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种文学类型的发展,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雅俗共存的历史格局。在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的存在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在当今社会文化语境下,研究民国"自由撰稿人"作家,对于把握当今文学现状与作家生存状况、理解当前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生产机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等具有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思和先生认为,"新世纪文学"显现出一种作家主体精神力量丧失、不再被理想和激情所支配的"中年危机".笔者在认同其思考具有重要价值的同时,认为新世纪中国文学陷入的不是"中年危机",而是新世纪青年作家的"成长危机".比照五四作家和新世纪作家,就会发现新世纪青年作家陷入了文化断裂困境、代际冲突和现实维度缺失的多重"成长危机"中.  相似文献   

9.
李动 《人民公安》2006,(8):25-25
乙酉年春天,我有幸参加了第三届浙江作家节,这次作家盛会由王蒙带队,陈建功、叶辛、黄亚洲、王旭烽、叶广芩等国内著名作家出席了会议,还有俄罗斯作协总书记、罗马尼亚作协主席、以及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外知名作家加盟,可谓一次高级别的作家盛会.  相似文献   

10.
朱庆好 《理论月刊》2007,(6):130-133
作家的主体意识对于文学创作关系重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家主体意识在打破政治局限之后,逐渐觉醒,但马上又陷入大众文化的浪潮之中,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异.王朔是第一个跟大众文化亲密接触的作家,透过"王朔现象"我们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对作家主体意识的破坏以及由此给文学创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深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作家协会“走进柘荣”采风团莅临柘荣。作为柘荣县作家协会的东道主,我和缪芝山、陈起兴等人陪同福建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张冬青、厦门市原作家协会主席陈慧瑛到城郊灯火山上的清阳观参拜马仙殿。  相似文献   

12.
<正> 十月五日,湖北大学中文系湖北作家研究室邀请部分学者、专家,召开“湖北作家研究座谈会”,在回顾湖北作家研究的历史的基础上,对湖北作家研究工作如何深入开展,进行了认真讨论。在荆楚文化背景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湖北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方域特色。湖北古今作家(包括长期在湖北从事文学活动的非鄂籍作家和鄂籍海外华人作家),凡有较多文学作品传世的,据不完全统计,为数在三百人以上。他们都以各自在文坛上的业绩,为湖北的文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14,(6):56-58
<正>4月21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台湾财团法人夏潮基金会共同举办第六届大陆作家采风团,开启了为期7天的赴台采风之旅。作为两岸作家交流互访活动的回访,此次采风团由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为团长,团员包括省文联主席、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季宇,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王达敏,省作协副主席、马鞍山市文联副主  相似文献   

14.
心灵世界的广度与感受力构成了经典作家的原创动力。而在现实人生中,作家心灵世界的丰富与否是由他的亲和力与情感的统觉功能来决定的。优秀的作家不是自我型的,而是泛我型的。内省、统觉深化了作家的感受力的同时,强化了他们的亲和力,深刻的亲和力使作家的情感较之常人更易切近他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为数不多且具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杰出开拓者。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就把他置入中国“所出现的最好作家”之列,作为一个负有盛名的苗族作家,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对中国作家同样有巨大吸引力,但中国作家至今无人问津这一世界性奖项.2000年底,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荣膺这一桂冠,国内文学界对这一事件的反应颇为复杂,展露了中国文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从一份权威报纸上读到《最具特色的中国人》一文,其中提到最失落的中国人是作家。文章说:二十年前,如果有幸戴上一顶作家的帽子,就有着特别的意义,可以名利兼收。但现在谁要是还说自己是个作家,就要有点勇气。现在的作家等于作者或者“写手”,是卖文为生的。这话说出了实情。作家失落是近些年的事。为  相似文献   

18.
吴妍妍 《求索》2011,(1):212-214
批判与迎合是新时期以来"城裔城籍"作家城市书写的普遍心态,这在王朔、邱华栋、朱文等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批判与迎合的矛盾体现出作家"身为作家"与"身为市民"两种身份间的矛盾。身为作家,批判城市既定文化;身为市民,又不愿意放弃身处之城,批判与依恋的矛盾使他们与城市的关系含混暧昧。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文学奖在全球有重大影响,对中国作家同样有巨大吸引力,但中国作家至今无人问津这一世界性奖项。2000年底,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荣膺这一桂冠,国内文学界对这一事件的反应颇为复杂,展露了中国文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0.
戴永课  ;周何初 《求索》2007,(7):179-180
老舍小说具有浓郁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与作家独特的成长经历、与“五四”新思潮对作家的影响、与作家浓厚的宗教情结都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