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读到一则彭德怀元帅的轶事:有一次,彭老总到基层连队参加一个班的讨论会,一位干部搬来一把椅子,战士们又垫上一床被子请他坐,他却坐到了战士的矮凳上。在分析一些新独立国家老是闹政变时,他认为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可能原先他们也是坐矮板凳  相似文献   

2.
22、风趣而真诚的爸爸听老人们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当年,爸爸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战士们在一起,与他们接触,和他们谈话拉家常。他一会儿问这个战士是什么地方的人,一会儿问那个战士是什么时候参加队伍的,再问家里还有什么人……他和战士们说得贴心、打得火热。因为爸爸那时常爱穿便服,人们都觉得爸爸随和,有的战士看爸爸身材高大、魁梧、有力气,又不认识他,便认为爸爸是个老百姓,是个民伫。一次行军,他走在战士们中间,有一个战士走累了,就对爸爸说:“你帮我扛会儿枪吧”爸爸冲他笑笑答应了。把战…  相似文献   

3.
1 1938年,我作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代表晋西北青年奔赴延安,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会。在那里我见到了朱老总,并听到了许多他爱兵如子的故事。 当时,延安生活既十分艰苦,又充满了生机,文体活动搞得很活跃。朱老总喜爱打篮球这项体育运动,但由于工作紧张,很少去球场打球。一次,朱老总和几个战士在篮下投球,许多人围着看。朱老总每投中一个球,围观的战士们便鼓掌叫好。这时一位刚到延安来的新战士看到这一情景,便跑上去抢过球,不客气地说:“这算什么  相似文献   

4.
顶天立地的彭德怀元帅一生有“三怕”。一怕出名。当年毛主席曾书赠彭帅:“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彭老总知道后,致信毛主席,请求将“惟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雄红军”。二怕言过其实。《保卫延安》这本书翔实记述了彭老总的巨大功绩。彭老总看后,建议作者重新修改,他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物,把我写得太高了我有点害怕。”三怕脱离群众。有一次,彭老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偌大的一个公园没有游人,一问才知道是有关部门为了他的安全把群众赶走了。彭老总生气地说:“不逛了,免得人家背后骂娘!”  相似文献   

5.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12,(12):38-39
1965年9月,毛泽东召见彭德怀,动员彭"出山"。从表面上看,谈话气氛融洽且富有成效。于是,有些文章写道:毛泽东与彭德怀促膝长谈,用战友之情融化了他那颗冰凉的心。彭老总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欣然应命去"三线",留下了一段"将帅和"的佳话。然而,笔者认为,事情并不像文章写的那样美好。在"文化大革命"狂飙席卷全国的前夕,毛泽东动员彭德怀去"三线"显然是另有考虑。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6,(7)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说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十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和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会后,不少湖南籍的老同志回到家乡,视察了解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情况。彭德怀同志来到长沙后,先是由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陪同去湘潭县韶山、乌石和黄荆坪公社,随后又由省委书记谭余保同志陪同攀登岳麓山和回平江,一道登上岳麓山云麓宫的还有年逾八旬的徐特立同志和肖华同志。我随行去平江时,记满了一小本彭老总视察时的谈话,回到长沙后便整理了这篇《彭老总回平江》,意在保存些党史资料。经谭余保同志过目后,他嘱我送交当时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克同志。以后我便没有再过问了。没想到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机关造反派竟把这篇资料从档案室抖了出来,摘要铅印成十六开大本,予以批判。他们还加了一段“此毒草窝藏下来的过程”的按语,其内容是:首先引了方克同志的信,全文于下: “此材料为原谭老秘书黄显孟同志于一九五八年随谭老及彭到平江时的记录。黄整理后交我,我未及看,被积压下来了。这次彻底清理文件时才清出来,特交组织备查,并作些说明。方克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以后,是省委宣传部送省委办公厅时有关领导的批语。最后送到了张平化同志手中,他批示“存档”。时间一晃二十多年,现在《彭老总回平江》的原稿在档案馆已找不到了,只找到“文化大革命”中的摘要批判稿,许多被删节省略之处已无法弥补,真是遗憾的事!但此稿仍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史实,刊印出来,可供研究参考,也借以表示对平江起义五十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彭老总视察厦门国防建设在我任厦门市委书记期间,叶飞通知我说彭老总要来厦门。彭老总不准任何军政领导人去郊区接他, 叶飞决定由我去集美拦车接他,告诉他海堤简易通车,司机道路不熟悉,是来带路的,并就地向他汇报海堤建设情况。我接受任务后,即去集美等候。不多时,两部吉普车到了。彭总下车即问我身份, 来此干什么?我说我是厦门市委书记,奉叶司令的指示,来接彭总的。一是海堤才简易通车,请彭总指示;二是入市区引路。同来的有王震、陈赓、肖劲光诸领导,还有几位记不得了。因只两部车,随从人员极少,我随彭总的车同行,在车上向他简要汇报集美的情况,学校布局等。行至海堤中段,彭总下车,详细询问了海堤修建情况及通过能力,我告诉他是交通部党组书记王首道定的,按大型坦克通过设计的(代号为拖拉机)。走到航道口时,我详细讲了原设计没有航道,是粟裕同志来厦门视察时定的,按潜艇能通过设计的(代号为某吨位的轮  相似文献   

8.
在彭德怀故居陈列室里,有一张1958年彭总的《回乡照》,这是当年曙光公社党委书记杨芳亨在政治气候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历经20年风雨保存下来的。如今,面对这张幸存的《回乡照》,杨芳亨感触良多。1958年,杨芳亨只有28岁。他说:“对彭老总,我当时的确是了解很少,他老人家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我是知之不多。我为什么对彭老总有那么深的感情,为什么在惊涛骇浪中保存他老人家的照片,就是五八年彭老总回乡,他老人家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是我一辈子不可忘怀的…  相似文献   

9.
彭总开炮     
1930年6月,骄阳似火,大冶苏区热气腾腾,每个人脸上被太阳映得火红火红,内心更是洋溢着说不完的喜悦.穷苦人盼望久的彭老总终于来了.此时的彭德怀是红五军军长(不久即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可人们习惯叫他彭总、彭老总.他率领的红五军.走到哪里,就将幸福和希望带到哪里.苏区人民称他为“福星”;地主老财和白军,听到他的名宇就心惊肉跳,寝食不安.  相似文献   

10.
(一)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主席朱德到北戴河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2日,他利用会议前的间隙不顾天气炎热和身体疲劳,到抚宁卢王庄视察,了解民情。 朱德与其他中央领导一起,在公社干部陪同下,从东方红农业社到东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读了《彭德怀自述》的人.无不为彭老总对党和人民披肝沥胆、死而后已的浩然之气所震憾。这是一部中国红军的建军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又是一个旧中国旧军队的士兵.成为几百万革命部队领导人的历史;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然而.这样一部历史、却不是专家们坐在明亮宽敞的研究室里撰写的,而是彭老总在10年浩劫中.身处囚室.在身心俱遭残酷摧残的情况下一个字一滴泪、一行书一行血倾注而成的。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感到彭老总被毒打致残后.忍受着巨大的苦痛.在没有阳光的暗室里交待“自述”材料的情景.点点滴滴的满是彭总的血泪……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离不开吃、住、行,可怎样对待它,却考验着每个人,尤其是执掌权力的干部。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每个人不同的品德、形态、灵魂美丑。在这方面,彭老总以他的所作所为,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伟大崇高的风采。 吃 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由于国民党的围剿、封锁,根据地条件异常艰苦,红军战士们有时连盐也吃不上,官兵们时感肚子里缺少油水。这时,身为第三军团长的彭德怀与士兵  相似文献   

13.
如果彭老总有机会受教育,可以成个经济学博士 1948年2月,彭老总率领西北野战军从陕北南下关中,在延川住了两天。他派秘书调查街上的小商小贩。根据调查结果,2月14日,他给中央发了个电报,说现在延川很萧条,纳税商户只有13家,且没有一家雇人的,都是小本经营,卖枣子、馒头、针线、火柴、土布、棉布之类的。  相似文献   

14.
杜学峰 《广东党史》2011,(10):29-29
毛泽东对十位开国元帅的点评,眼光非常独到,赞誉也很特别:称朱德是“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朱老总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称彭德怀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老总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是勇夫和猛将。称林彪是“这个娃娃堪当大任”。朱毛在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  相似文献   

15.
1952年8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22团一营一连战士余如意在和战友们执行漕渡作业时,门桥被洪水掀翻,他与战友们一起落入汹涌的江水中.而和他们同时落入水中的,还有一位携带机密文件的朝鲜人民军上慰军官.  相似文献   

16.
天津是邓小平生前十分关注的地区之一,1978年9月、1979年8月和1986年8月,他先后三次亲临天津视察,充分肯定了天津的建设成就,指出天津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对天津寄予了殷切的希望。邓小平三次视察天津都发表了重要谈话。这些谈话内容丰富深刻,体现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天津谈话对天津乃至全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说服老部下服从分配1953年,山西省军区党委决定让某部参谋长韩彬同志转业。参加革命多年的韩彬同志对部队留恋,想留队继续干。怎么办?向党组织申请吧,恐怕无济于事。军令如山,个人终究要服从组织。能不能找一个“硬门”关系,疏通一下,或许还有转机。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韩彬就在八路军总部当侦察参谋,追随彭老总为革命出生入死。彭老总对老部下一向关怀,对自己也是很了解的。再说自己向来很少求人,不到万般无奈,是不会去找彭老总的,这点面子老首长总该给吧?只要他给山西省军区打…  相似文献   

18.
行军路上     
1931年4月底,武夷山区春色正浓.远近峰峦叠翠,漫山的杜鹃花.一丛丛、一簇簇,那么火红,那么鲜艳……崎岖的山道上,红十军队伍正由赣东北向闽北急速地行进着.战士们身穿蓝灰色军服,手持枪械,背着简单的行羹,肩上还斜挎着一个十来斤重的米袋.连日来,战士们跋山涉水,日行军百余里,但个个精神抖擞.傍晚,红十军第三团二营四连在闽赣交界的司前附近一个小村里歇脚.“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按惯例,各排在一块空场地上整队点名、清点人数.“报告连长,三排战士陈天佑失踪,下落不明……”听到三排长紧张地报告,吃惊不小.这时,场地上也有些骚动,战士们议论纷纷.“莫非陈天佑开小差了?这可是咱四连从未有过的事啊!”“别看他平日嘴硬,今朝到闽北,敌人还没有露面,就溜得没影了!”还是班长细心,考虑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他说:“大家先别瞎嚷!好好想想看,小陈是在哪里掉队的?”“小陈虽说是新战士,可打仗并不怕死.他这个人平时有点恋家,下午行军时,我看他情绪不是很高,象是有什么心事似的,总拉在后面,一句言语也没有.部队离开石塘向桐本关进发,就等于离开了赣东北,他会不会中途返回……”一个战士轻声嗫嚅着,不太有把握地向班长提供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18岁那年,彭丽媛被总政歌舞团录取,成为一名文艺兵。从此,她的足迹踏遍祖国最边远的营房哨所,她的身影出现在抗震救灾慰问官兵的行列,她的歌声荡漾在绿色军营每一个战士的心田。从总政歌舞团的一名独唱演员到总政歌舞团的团长,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彭  相似文献   

20.
石顺义创作《父老乡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创作员、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几十年来,他写了近百首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没有几个官兵能叫出他的名字,可官兵们谁都会唱他的歌:《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石顺义歌词创作主题就是战士,他唱战士,颂战士,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兵。石顺义是伴随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