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书旺 《学理论》2008,(4):12-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9)
工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本质,这种文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可以说,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资源危机这些人类生存危机无不是这种文明理念的结果。所以,对工业文明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与超越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发展形态,其所追求的人、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自然解放、社会解放、人的解放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为应对全球性资源环境生态危机,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反思工业文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利弊得失,适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张。“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三重区分与社会结构文明建设孙鼎国文明应该作三重区分,还是二重区分;中国现代化的任务是三重,还是二重。这是一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本文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对此作一点探讨。一、文明的三重区分目前,在我们的文件...  相似文献   

5.
通常人们在探讨两个文明的关系时,更多地是考虑“物质文明一精神文明”的两层结构关系,而较少思考“物质文明一中介一精神文明”的三层结构关系。事实上,把人的活动,具体地说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对于探讨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人的活动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为内在统一的一元过程两个文明之间并非彼此外在的二元关系,这就要求人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二者的内在统一上,即从“决定作用”与“反作用’它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并一体化方面去深化理解两个文明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具有严谨理论逻辑和系统理论框架的理论体系。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在对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是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生态文明认识论建立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与人关系上,坚持社会主义属性,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价值论的最终目标,同时鉴于生态问题的全球性,生态文明价值论还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生态文明方法论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路径。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从"认识——方法——目标"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阐释,实现了思想性与行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吴明红  钱雁 《行政论坛》2022,(5):147-15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文章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为遵循,从生态系统保育、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合理利用等三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剖析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与取得成效之间的关系,揭示政府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省域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差异显著,各方面进展尚不均衡,生态基础脆弱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源利用优化面临挑战,环境质量改善与民众对优美环境的期盼还存在差距。需要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加强生态系统保育,推动资源消费革命,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与永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与人的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问题。一、生态文明是人的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之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之基,人的能力发展之源。二、人的科学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体现在:人作为主体,担责生态文明,科学理念,引领生态文明,丰富知识,支撑生态文明,高尚品格,促进生态文明。三、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的科学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认识,高度重视;认清形势,直面现实;统筹兼顾,科学应对;推行生态经济,提供物质保障;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约束机制;繁荣生态文化,优化人的素质;倡导生态消费,优化生活方式;重视国际合作,共建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9.
优化政府协同动力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协同动力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方政府囿于自利性而出现执行变异,导致纵向府际协同动力问题;现行经济体制下的失衡竞争,构成横向府际协同动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权力分散交叉和职责同构,形成部际协同动力问题;利益驱使下公务员行为脱轨,造成公务员个体与政府整体间的协同动力问题。为此,应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央地协同动力;进一步协调各地政府间关系,增进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同动力;进一步整合政府各部门间职能分配,增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职能协同动力;进一步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增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协同动力。  相似文献   

10.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 Deus 的中文翻译。拉丁文 Deus 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 Deus 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多重含义,包括它们是否同时产生、是否相互影响、在什么情况下谁的影响更根本等多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就物质生产而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生产活动中同时产生的。从相互影响看,它们一个构成生产关系,一个构成生产力,不可分离。工业文明所引起的资源、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物,也是片面的自然观、科技观和价值观的产物。就解决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而言,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批判资本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就是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中,文明自身的更新迭代决定了其必然会面临如何处理当代与前代的关系问题,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决定了其必然会面临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在这种文明体自身代际之间以及不同文明体之间碰撞、调适过程中,“古今中西之争”逐渐萌芽、发展并成为推动理论与实践前进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绿色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前我国绿色政府建设存在资源管理粗放、环境资源代价过高、环境政策失效等问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绿色政府建设,应从经济调控和环境的关系、政府绿色服务的监督、优化行政执法能力和管理体系、加强行政体制建设、健全政府考核等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政府完善绿色文化建设、构建绿色考核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2)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审视自身和外部关系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然而,自然界的发展演化是缓慢的,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攫取大量的资源实现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走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要在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融合基本国情创新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是在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是对发展本质、规律和趋势的理性把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可持续发展新形态。推动绿色发展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绿色发展是现实困境与美丽期待的统一,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文明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统一,是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黄娟 《学理论》2010,(23):6-7
文明与野蛮,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野蛮可以摧毁文明,文明也可以征服野蛮。为研究文明与野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方法对文明与野蛮的概念和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结合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发展文明,告别野蛮,共同构建和谐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成为企业的潜在资源。充分认识企业文化价值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含量问题,对于建设企业文化,摆正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职工素质的关系,促进改革不断深化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和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综合体现。我们只要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透过经济现象来分析,就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中有…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文明能够高效改变自然界,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现代化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的。以快速自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方式,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新时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我们的主动抉择和理论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系统与环境、资源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别,是"一体两用"的关系。生态系统为"体",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环境、资源是人类出于生存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的两种用途。生态、环境、资源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利用粗放、效率不高,不仅加速资源耗竭,还造成资源过早转变为废弃物形成污染源,污染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健康、环境良好、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目标,关键需要"强体善用",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完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此外,还离不开完备的制度体系保障和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