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它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历史证明,这是完全合乎中国国情的。在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以后,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更好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1989—1991年苏东剧变解体以后 ,国内外有些人对《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事实产生了疑难和迷惘 ,而呼应和反响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谓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从科学到乌托邦的论断 ,这就把辨析这一理论、为群众解疑释惑的任务 ,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面前。所谓当代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从科学到乌托邦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提出的最重要的论断之一。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有过这方面的论述 ,但最突出的则要推布洛赫和马尔库塞。纵观他们的一系列著作和…  相似文献   

3.
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世英教授应学院的邀请,于今年4月3日至12日来福州讲学。在为期10天的讲学中,张世英教授共进行了六场学术报告,内容包括《西方后现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从黑格尔到海德格尔》、《哲学与人生》、《从科学到审美》、《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人》、《儒家的差等之爱与基督教的平等之爱》。本刊编辑部根据张世英教授的讲座录音,整理成文字稿件,马列部指派专业教师,对文字稿件进行缩写。现将六篇稿件集中刊发,以作为读者们学习与交流之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有一个产生时间上的先后差别。要揭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唯物史观在某种意义上还是一种科学的假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经历了一个“科学假说”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既没有赖以立论的严格科学的理论基础,也没有精确科学研究指明的现实物质基础,最多只是有合理成分的幻想。科学社会主义则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理路上一脉相承;但在内涵诠释上又各有侧重:前者关注思想的力量,后者张扬人的主体性;前者突出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后者寻求与国际社会价值观接轨;前者四方面内容平行展开,抽象概括;后者三个层面层层递进,简明通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优于其他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管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隐性内质,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显性外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期的时代要求,更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及其发展是主客观条件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是前人在社会主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马恩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不断解放思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革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世界是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共产党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错误思潮和观点也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在同它们进行不懈的斗争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人力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战略资源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人才、科技、管理三足鼎立时期,这三足实质上都是立足于人力上。这表明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的重点已开始转移,前工业时代重点在物力,依赖自然资源,工业时代重点在财力,依赖资本资源,如今重点转向智力,依赖人力资源。故有人把21世纪称为“智力之战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世纪”。这种发展战略的转移,反映新科学技术革命,促使知识、智力、智慧、潜能开发成为发展生产力、夺取经济成就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工业、智慧产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实现既定目标,关键是使学生尤其是新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为此,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策略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集体协商到集体谈判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与国际接轨建立自己的集体谈判制度,实现从目前的集体协商制度向集体谈判制度转变,我国应当建立强制性的集体谈判程序,确定适宜的谈判单位,发展自己的谈判结构并尊重当事人确定集体谈判代表人权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报告力求站在历史的角度,在系统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主线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梳理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前沿问题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科学的公平架构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建立科学的公平架构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机会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国情出发建立科学的公平架构,即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均衡协调机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公平的流动机制;第三,建立充分实现社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制。第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期以来,对官僚制的批评此起彼伏,然而,用什么来替代官僚制?一直没有作出成功的探索。其实,官僚制是适应工业社会生产和社会治理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工业社会的历史时期中,造就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但当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以后,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官僚制组织不再适应这样一个个性化时代的要求,致使对它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历史背景下,人类需要通过合作的方式去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也应当是合作制组织。从官僚制组织向合作制组织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现实中各种各样的迹象都表现出了对合作制组织的渴求。  相似文献   

14.
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及希腊哲学经过怀疑论冲击以后所出现的由知识论-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论题上的转化,在这个视角下研究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意义,试图阐明不同于“主-客”关系的“主-主”关系的特点,讨论了作为“主-主”关系的伦理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并由此引导出斯多亚学派与伊壁鸠鲁学派之间的关系。本文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意义有较新的挖掘。 本文还试图指明哲学伦理学的兴起对于基督教及其神学在罗马的传播所产生的作用,预示着今后欧洲哲学将在知识论和伦理学等诸多方面来“化解”宗教和神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新世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增强党员干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在新世纪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中,要紧紧抓住这个重大问题。一、提出这个问题的重要背景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4页)西方搞和平演变主要是打两种战争:一是经济战;二是攻心战。其攻心战的核心就是动摇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西方的这种战略在原苏联、东欧已经…  相似文献   

16.
政府意识是理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问题的突破口.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意识的载体.利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对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革命”和“改革”词汇展开词频分析和相关的文本内容分析,再用定量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来回答如下问题:“革命”和“改革”的政府意识是如何演变的?它们之间到底是替代关系还是催化关系?如此基于中国事实,站在中性实然立场,运用定量实证方法展开政府意识文本研究,考察“革命”意识与“改革”意识在时间历程上的关系,观测我国政府意识现状及其变化规律,把握我国意识形态现实所处的时代坐标方位,将有助于洞悉中国社会转型深层问题,把握中国时代脉络,紧跟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地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益因素,使中国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二百年时间的成就。中国共产党在利用借鉴资本主义先进技术、经验、资金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试论从习惯到法律的转变——一个司法视角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力量,在司法判决中有可能被提升到法律规则的地位,从而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在司法实践中,在法院/法官确认习惯具有法律效力之前,习惯的性质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从司法视角予以审视,习惯需要具有相应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方能实现向法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的主张是,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我国,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各类学校的增多以及在校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项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加之广大学生多处于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又面临升学、就业的重重压力,校园暴力犯罪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并且具有某些鲜明的特点,其中有不少犯罪人是由校园暴力把罪的被害人转化而来的。因此,详细探讨这种转化的类型、方式和途径,深入分析转化原因等,对控制校园暴力犯罪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