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位权诉讼在我国大陆民商事诉讼中属于新生事物,由于立法实践经验的缺乏使代位权的行使出现许多问题。其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孳生的三角债以及债务人逃废债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代位权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只有完善代位权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债的保全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小午 《法制博览》2013,(1):224-225
保险代位追偿工作复杂而重要。但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许多保险业从业人员对保险代位权的掌握并不全面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保险代位权的概念,保险代位权行使的前提条件以及保险实务中行使代位权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郝士漫 《法制博览》2015,(4):183-185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我国公司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其是出于对公司和债权人的保护而对公司的独立人格做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以揭开公司的神秘面纱。该制度的主要支撑和司法体现是公司人格否认之诉,公司债权人等以公司股东或是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迫使股东离开公司这把保护伞而承担责任。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该诉讼的运用还有待通过明确适用原则和诉讼主体等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公司法修改和转型过程中,债权人保护不可被忽视.当下债权人保护上面临着债权人信息获取不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缺陷和股东出资制度对债权人不利的问题.对此,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完善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完善公司对外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和全面确立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吴燕 《法制博览》2023,(20):88-90
《公司法》的施行,成为约束公司行为的规范,还对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公司法》的施行变相加快了我国公司相关制度的完善速度,成为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公司法》在债权人权益维护方面有较大意义,但是从司法实践中发现公司法人存在一定问题,在债权人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公司、债权人、债务人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公司法》在债权人保护方面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肖珊  李珊珊 《法制博览》2023,(11):126-128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对社会、债务人、债权人均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社会、债务人、债权人的利益达到一个衡平的状态。通过各个地方的探索,为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地方实践基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历程及其制度也为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因此,本文建议,以地方探索为基础综合研判我国个人破产立法模式,以境外经验为蓝本建立个人破产立法的中国模式,消除顾虑,营造个人破产制度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李国林 《法制博览》2014,(1):126-127
税收优先权是保障国家税收的一项重要制度;担保物权则保障了债权人利益,提高了交易的安全。当一项财产既是税收优先权的对象又是担保物权的对象时,税收优先权和担保物权便会产生冲突。本文通过对这两项权利的历史渊源、意义和理论基础等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税收优先权与抵押、质押的冲突应以实证研究来判断谁更应优先,同时应完善我国的欠税公告制度;其次,税收优先权与留置权冲突时,留置权应优先于税收优先权;最后,让更多法律人参与到税法的立法和实践之中是才解决冲突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潘荣涛 《工会博览》2011,(7):347-349
代议制度是民主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制度是我国代议制度的基本形式,同时又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我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监督权作为人大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人大作为我国权力机关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对人大从“橡皮图章”走向“铁钢印”具有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公司法》,以制定法的形式确立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该制度基于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以追求法律公平与正义为目标。目前,我国法律对公司的规制不够完善,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损害权利人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相关法律的缺失,公司债权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将不能得到主张。这一项制度的诞生使人格否认制度上升到制定法层面。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们对于其适用却出现了争议。因此,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明确其适用的理论依据以及降低社会信用风险对营造最大限度良好的商业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2005年修订公司法时,以第20条和第64条引入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为有效防止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然而,随着公司法人制度的广泛应用,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不仅可能会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还有可能会侵害股东本身的债权人的利益。我国公司法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指引,因此也给司法实践造成了不小的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1.
周晓梦 《法制博览》2023,(24):145-14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牵扯到了债务问题,其中占比最重的是一债务多债权案件,即一件民事诉讼案件中出现一位债务人和多位债权人的情况。债权人对于所属债权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民事诉讼法中的参与分配,对这一类问题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制度本身仍有一定的缺漏,本文就制度的问题做出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建华 《工会博览》2010,(5):125-125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是党和政府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有效方式,也是党和政府正确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之一。2005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新的《信访条例》。最近,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梁正夫 《法制博览》2023,(12):127-129
“濒临破产企业董事申请义务”在学理上简言之,系通过立法对董事科以强制性破产申请义务,当公司出现破产原因时,董事未提起或未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破产申请,导致公司资产遭受损害的,破产管理人、债权人得以以董事违反义务造成的损失为限,向董事主张赔偿责任。它在破产法律体系成熟国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启动破产保护制度的重要环节。但我国现行《企业破产法》对此没有规定,导致实践中当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经营困难时,企业的当家人不主动向法院申请破产,反而隐瞒真实经营状况,继续经营,甚至通过大幅举债进行高风险投资活动以挽救企业,严重损害债权人权益和破产法权威。  相似文献   

14.
继承法作为我国重要的法律准则,也是人们十分关注的法律条文之一,同时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债权人的利益都遭受到了侵害,我国有关继承的案件也随之增多.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继承法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为研究出发点,探索了我国继承法中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继承法的完善提...  相似文献   

15.
赵玉斌 《工会博览》2009,(5):101-101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权利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并对一般正当防卫跟特殊正当防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王竹君 《法制博览》2013,(11):58-59
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可以平衡因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和公司独立人格而引起的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失衡的利益,对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对公司法人格否认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折损了这一制度的现实价值,改造出符合法理与法律价值追求的证明责任分配方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对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人格否认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部分要件事实证明责任倒置的修正方案。  相似文献   

17.
所谓未成年人,系指未达到法定的成年年龄标准的公民。在我国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指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关于法律知识、法律制度以及根据这种法律制度建立的社会秩序的教育。这是一项意义深远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林绪聪 《法制博览》2023,(17):66-68
当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我国目前的公司发展状况下,现有的《公司法》仅能保障公司的利益与债权人的权益,其效力的范围相对有限。《公司法》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公司整体发展,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生产,推动公司交易的顺利进行,这些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法律制度。但在我国现行《公司法》实施过程中,关于债权人的保护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的解答,《公司法》在实践中的效力仍未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在我国《公司法》的应用中,仍然要注重法律问题,以使债权人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基于此,本文对《公司法》中债权人保护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罗敏丽 《法制博览》2023,(9):130-132
2013年的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给股东以及公司债权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让如何更好地平衡公司内部自治以及债权人的关系,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这一话题再次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也让如何更好维护债权人利益问题再次成为大家的关注焦点。本文基于实务中出现的大量非破产情形下债权人请求股东加速出资,以维护债权人利益的案件,根据法院的审判思路,提出了认缴制度下(非破产情形)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可行性以及构成要件分析。  相似文献   

20.
姚娟娟 《法制博览》2024,(9):124-126
连带责任制度是我国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市场交易、债权人合法权益保护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行连带责任制度在民商法实践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纠纷解决与经济稳定发展,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民商法连带责任制度;其次分析了连带责任制度在民商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连带责任制度在民商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